為加強相關建設和管理,學校於2002年建立了領導體制,在學校黨委的統壹領導下,由分管副書記和副校長直接負責,相關部門協同工作。在相互協作的基礎上,學校黨委宣傳部具體負責主校區網站建設維護、網上輿情分析引導、網絡信息監測和網絡文化建設,對二級網站內容進行日常監督、協調、管理和指導。學校網絡管理中心負責建設和維護校園網及信息安全技術平臺,保障校園網安全穩定運行,統壹分配和管理校園網內的二級域名資源。學校的實驗室與設備科、後勤與資產管理科負責采購相應的硬件設備。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學校各單位對部門網站進行日常管理和信息監控。為加強應對網絡突發事件的能力,我校還建立了輿情分析機制和網絡應急機制,由學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承擔輿情收集、研判和快速處理的職責。
為確保網絡文化建設的規範化,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上級文件精神,緊密結合學校實際,學校先後出臺了《四川師範大學校園網絡管理辦法》和《四川師範大學關於進壹步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的通知》。今年,學校出臺了《中共四川師範大學委員會校園網絡新聞發布管理規定》,對校園網絡信息的發布、審核、監測、績效評估等做出了詳細要求。這些制度有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校園網絡文化主旋律;提高校園網絡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加強網上思想輿論陣地建設,掌握網上輿論主導權,提高網上引導水平;加強監管,凈化環境,營造健康文明的網絡文化氛圍,對學校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規範和保障作用,為校園網絡文化乃至整個校園文化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開通校務信箱,推進民主管理,營造共建共享的文化氛圍。
四川師範大學校務郵箱系統是由學校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設計制作的網絡留言和回復系統,具有校務管理的功能。該系統很好地結合了學校公共事務管理的特點,利用網絡Web技術和數據庫技術,將所有與學校公共事務管理相關的要素放入壹個網絡系統中,從而構建了壹個人人平等參與的互動交流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教師、學生、員工甚至各行各業都可以就學校事務直接與學校行政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而且交流的信息通常是公開的,這意味著學校在辦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及其處理過程,只要不是機密信息,都有可能在這裏呈現在公眾視野中。因為這個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的公開性,在這裏表達意見有很多不可比擬的優勢。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自由提問和建議,更容易說得清楚透徹。校務郵箱系統的開通也有利於促進學校的勤政廉政建設,減少和杜絕腐敗,杜絕“暗箱”操作;同時,對於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節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強師生對學校事務的關註和興趣,也起到了非常重要和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廣大學生提出學習、生活、就業等各種問題後,學校各單位根據工作職能及時回復,給予解決,使得有序、民主、和諧的網絡文化氛圍日益濃厚,深受學生歡迎。
(三)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監控,為校園網絡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第壹,加強網絡的技術保護。由於網絡具有信息發布平臺開放、信息發布來源隱蔽的特點,以及各種安全漏洞、不良網站和“網絡黑客”的存在,給高校網絡信息安全工作帶來諸多挑戰。尤其是在匿名用戶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壹些不適宜宣傳或不健康的內容很可能通過網絡滲透到校園網中。針對校園網絡文化建設面臨的這壹復雜局面,早在2003年,學校黨委宣傳部和網絡管理中心就構建了以“防火墻”網絡安全技術為支撐的校園網絡防護體系。通過該系統可以屏蔽各種有害網站和內容不健康的網站,有效抵禦校內外“黑客”的攻擊,監控不良或不健康的網絡信息和上網行為,以構建健康的校園網絡文化環境。
第二,加強對校園論壇等網絡傳播平臺的監管。為了活躍和繁榮我校網絡文化,我們以師大論壇為依托,開辟了校內網絡交流平臺,下設幾十個子版塊,涵蓋文學、藝術、政治、經濟、計算機技術等多個方面。就操作而言,上述平臺的傳播文章主流是積極的,但也出現了壹些激進的言論,壹些觀點不同的同學在爭論時超出了必要的限度。為此學校黨委宣傳部配合相關部門加強對校園論壇等網絡傳播平臺的管理。管理者既有網絡技術人員,也有德育工作者和保安。同時,學校每學期要對各版塊的“版主”進行專門的政策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要求他們認真履行職責,及時刪除錯誤信息,切實把責任版塊建設成為健康、高雅、科學、文明的交流平臺。此外,任何人申請在學生宿舍上網或申請“論壇”,都必須填寫申請表和責任書,並由學院書記簽字批準。學校還成立了網絡信息員隊伍,由德育工作者和部分骨幹學生組成。他們在學校黨委宣傳部的指導下,定期梳理論壇上的討論熱點和主要觀點,捕捉和反饋重要信息,掌握網上動態,以適當的方式制作和發布正面信息,及時處理負面信息。
(四)充分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強網絡陣地建設,搭建網絡德育平臺。
在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過程中,學校因勢利導,大力加強網絡陣地建設,不斷將各種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輸入校園網絡,並以此為基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為使校園網成為傳播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主陣地、示範區和輻射源,學校把網絡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三進”的新載體,在門戶網站開設了思想政治教育網頁,用先進文化占領網絡,引導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用科學的觀點明辨是非。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學生處、政治教育學院等單位也開設了思想政治教育專頁。在上述網站和頁面上,以問答、提綱、點評、案例分析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提供了大量的黨史黨建知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知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及時轉載權威媒體和學生代表觀點,幫助學生樹立先進的文化理念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使校園網成為弘揚主流文化、優化校園環境、塑造校園精神、培養合格人才的陣地。
在加強網絡陣地建設的過程中,學校認識到開辟網絡德育平臺不能是簡單的網絡說教,而應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不斷提高網絡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和質量,不斷豐富校園文化和學生精神生活,以優質的網絡服務感染和激勵學生,達到潛移默化的以文化育人的效果。因此,我校在建設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過程中,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集思想性、娛樂性、知識性、服務性於壹體的各類網絡文化活動。學校在“師大在線”上建立了網絡文化精品圖書館,提供名著閱讀、名片和歌曲點播、科研成果評價等。,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和知識結構。為了縮短學生與正面網站的距離,我校學生處和各學院還搭建了在線教育互動平臺,及時與學生在學習、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進行交流。
同時,學校還致力於激發學生創作健康優秀網絡文化產品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參與校園網絡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體系。近年來,學生為校園網提供了大量作品,不僅豐富了校園網,也在學生中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目前,通過多維互動、多元管理,校園已經搭建了壹個寬領域、多層次的網絡文化交流平臺。通過校園各級網站,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詢教學、科研、管理、校園新聞、學生活動、學術講座、就業動態、社團文化、學期成績、獎學金、勤工儉學等各方面的信息,實現了主流信息占據主流位置的格局,減少了不良消息的侵蝕。
(五)建設壹支高素質的網絡文化建設者隊伍,為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我校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中,壹直非常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學校認為,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者只有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能力,才能適應大學生不斷變化的思想特點、情感特點和行為特點,才能敏銳觀察、準確分析、正確引導。為此,學校重點進行了兩個團隊的建設,壹個是校園網日常管理維護的專業團隊建設,壹個是網絡紅客和評論員的團隊建設。
壹是加強校園網日常管理維護專業隊伍建設。學校按照提高素質、優化結構、相對穩定的要求,建立和培養了壹支思想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熟悉學生思想狀況和上網規律的網絡工作隊伍,以組織部、宣傳部、學生處、團委、網絡中心工作人員和部分學生幹部為骨幹,著力加強這支隊伍在網絡輿情監測能力和技術問題解決能力兩個方面的培養。學校每年都會安排相關人員接受專業培訓和專題培訓,提高他們識別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憑借這支隊伍,學校建立了功能齊全、多級防範的網絡管理體系,堅決刪除“黃色”,著力梳理“灰色”,積極營造“紅”“綠”校園網絡文化環境。
第二,加強網絡紅人和評論員隊伍建設。目前,學校組建了穩定的網絡紅人和講解員隊伍,包括12教師和50名學生,並根據實際需要邀請特約講解員參與解說指導。這個團隊非常熟悉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高等教育的規律和學校的情況,對這項工作充滿熱情。為提高輿論引導水平,增強輿論引導的時效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學校定期在各級門戶網站上發布由他們撰寫的優質評論文章,與學生平等交流,解答學生關於學習、生活、就業等方面的問題,通過理性有力的深度分析,引導大學生運用正確的理論和觀點解疑釋惑,增強他們解讀信息、辨別網絡文化、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六)開展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研究,加強網絡文明宣傳教育。
為深入了解大學生使用互聯網的現狀和互聯網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學校定期組織校內相關專家和工作人員對學校上網信息進行分析研究,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特征。學校還不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進行問卷調查,及時了解大學生上網時間、上網目的、上網收獲等方面及存在的問題。學校通過調查,對校園網絡文化明顯的和潛在的正負效應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形成了多份調查報告,為進壹步加強相關建設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
同時,學校還通過校黨委宣傳部、學生處發出了文明上網倡議,提出了網上文明行為的基本內容。學校通過發放學習手冊、組織辯論賽等方式加大網絡文明宣傳教育力度,鼓勵學生提高自律能力,自覺維護網絡秩序,共建共享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
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我校建立了校園新聞網、教務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網上成績查詢系統、招生就業信息、網上心理咨詢、數字圖書館等網絡管理系統;開辟了師大論壇、校友論壇等校園虛擬社區;從2004年開始開通校務郵箱,校領導及各職能部門負責人按照職責及時解答師生關於學習、工作、生活的問題近2萬個;獅子山校區、成龍校區、東校區三個校區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搭建了校園網絡德育平臺,打造了壹支政治覺悟高、業務能力強的網絡管理維護隊伍和壹支政治素質好、分析能力強、評論技巧嫻熟的網絡紅人、評論員隊伍。我們也深切地感受到,在學校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取得壹系列成績的同時,仍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和安排部署,加強與上級部門的聯系,緊密結合學校實際,不斷推動學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邁上新臺階。
第三,關於加強和改進網絡文化建設,提高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主動占領網絡陣地,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工程建設。新時期,高校要重視“紅色網站”建設,打造“品牌欄目”,開設能充分體現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或在高校網站首頁顯著位置開設德育教學專欄,關註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積極開展網上正面宣傳和正確信息傳播。學校各單位要按照弘揚主旋律、倡導多樣的原則,在部門網站上開設思想政治教育頻道,建立“網上答疑”、“網上討論”制度,通過網絡交流學生問題的答案。同時,也可以在網上提出壹些重點、難點、疑點,供學生討論,不斷擴大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提升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為此,我校將進壹步改變客觀存在的高校網絡思政教學資源提供和使用的碎片化狀態,真正實現共建共享。構建全方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壹)加強網絡道德建設和教育
在網絡文化建設過程中,高校要大力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提高大學生網絡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識,使其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引導大學生自覺抵制網絡垃圾的侵蝕,遵守網絡規範,約束網絡行為,自覺維護網絡秩序,做到文明上網,努力營造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在進壹步加強和改進校園網文獻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將積極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引導大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愛國主義意識,幫助他們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掌握網絡的能力,加快網絡信息技術和網絡知識的普及,培養大學生掌握信息技術,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和網絡意識,使他們學會利用網絡進行交流、進行科學研究和全面發展自己。在網絡文化建設過程中,還應重視對大學生的網上心理輔導,積極開展網上心理咨詢,防止因網絡使用不當而導致的人格障礙和心理障礙,讓大學生逐漸適應數字化環境,真正成為網絡世界的主體。
(二)培養壹批專兼職網絡德育教師隊伍。
大部分高校承擔著網絡德育工作,大多是具有豐富課堂教學經驗的專門德育工作者。而他們相當壹部分老師只有簡單的網絡技術,在內容上只是把原來的課堂教學照搬到網絡上,根本沒有根據網絡德育的特點來設置,導致網絡德育缺乏特色,甚至枯燥乏味。因此,我校將重點培養壹批專兼職德育教師,確保參與德育網絡教學的高校教師必須能夠適應網絡文化,具備網絡文化創新能力,並組織相關專家開設壹些網絡指導課程,讓大學生知道在互聯網的知識寶庫中做什麽,如何結合自身專業利用網絡獲取和利用信息,等等。完善兼職網絡德育工作者,與校內網絡紅人、網絡評論員壹起,在校園論壇上主動引導、發布熱點問題,主動跟帖,及時發布正面觀點,及時引導網絡輿論,切實全面提高網絡德育教學質量。
(三)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弘揚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
為了提高健康高雅的校園網絡文化對學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進壹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校認為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興趣愛好,舉辦計算機網絡知識競賽、計算機軟件展示競賽、計算機技能競賽、個人主頁競賽、計算機藝術設計競賽等,深化和拓展信息領域的科技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網絡文化建設,使他們正確認識網絡生活方式與現實生活的關系,發揮網絡文化的教育功能。此外,我們可以通過組織IT校園行、上網等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課外文化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要特別註意線上線下的結合,利用校園網這壹強大的宣傳媒體,為傳統的校園文化活動渲染氣氛、報道活動,使校園文化活動的質量更高,使傳統的校園文化活動煥發出新的活力。
加強網絡信息監測和輿情分析。面對海量的網絡信息,我校將進壹步建立完善的管理規範,依靠技術手段對各種不良信息進行排查和過濾。比如對校園網上BBS上可能出現的過激言論要及時糾正和引導,對壹些熱點問題要善於從學生的角度、學生的角度、學生的語言提出正確的意見,實現對大學生網上學習的正面引導。同時,我校也將在網絡輿情師現有工作機制和經驗的基礎上,把輿情分析和對策研究作為下壹步工作的重點。具體來說,我們將整合現有的工作團隊,安排專人負責及時了解網絡輿情信息,敏銳捕捉壹些苗頭性、傾向性、群體性問題,以條目的形式梳理學生訪問率較高的校內外主流網站、論壇、貼吧上的主流觀點和敏感觀點,並列出簡要評論和對策建議,上報學校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參考, 作為制定規章制度和開展相關工作的依據之壹,從而牢牢把握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