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有這樣壹座古寺,它是東北地區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被稱為小布達拉宮。西藏雖然沒有神奇的風景,但是感受壹下西藏那樣的禪音就夠了。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顧名思義,是蒙古族聚居的地方。但奇怪的是,在這裏,著名的歷史遺跡都與藏傳佛教有關。海棠山和瑞英寺...這是怎麽回事?
原來蒙古人進軍中原的時候,蒙古皇室就開始信仰藏傳佛教,藏傳佛教是元朝最有影響的宗教。元朝崩潰後,蒙古人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但藏傳佛教卻在蒙古人中生根發芽。到了清朝,蒙古皇室的地位日益昌盛,藏傳佛教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所以在蒙古人聚居的地方有很多藏傳佛教的遺跡。瑞應寺就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
瑞應寺,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佛寺鎮佛寺村,是中國東北和蒙古國東部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藏傳佛教文化的東部中心。
瑞英寺始建於公元1669年,屬於藏傳佛教格魯派,距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
瑞應寺是仿照西藏布達拉宮建造的,歷經35年才初具規模。康熙帝親自將該寺命名為瑞應寺,並賜以滿、蒙、藏、漢四種文字雕刻的金龍瑞應寺大匾。
道光年間,瑞應寺達到頂峰。它是當時的八大寺廟之壹,占地18平方公裏,有97座寺廟,3000多間房屋,被譽為“小布達拉宮”。
當時,瑞應寺興盛到什麽程度?有這麽壹句話——有名的喇嘛三千六,無名的喇嘛最好。每逢重大法會,鐘鼓齊鳴,經文之聲不絕於耳,全民祈禱。
經道光批準,瑞英寺成為東北及東蒙地區唯壹壹座享有“政教合壹”特權的特殊寺廟。在這方面,它已經成為中國東北的宗教和文化中心,有“東方西藏”的美譽。
大雄寶殿,也叫大經堂,是瑞應寺的原始古建築,是全寺的中心大殿。
大井堂是藏式建築的典型代表。在大雄寶殿正面的中央,矗立著壹個青銅鑄造的鍍金藏傳佛教法輪,兩面是黃金制成的陸瑾,彼此相對。
正殿正門掛著皇帝賜的瑞嬰殿大匾。
殿內供奉釋迦牟尼祖師、宗喀巴大師、彌勒佛、文殊菩薩和觀音菩薩,均為七尺高的青銅鍍金雕像。
哲學院,又名撒尼特紮倉,創建於公元1765年,後被摧毀。它於2006年重建。為純木結構,主體兩層,局部四層,是目前東北地區最大的藏式建築。
薩尼特紮倉是壹個研究哲學、經典和義理的機構,僧侶們在這裏研究藏文和經文。
薩尼特紮倉的主佛是壹尊青銅鍍金的彌勒佛,高13米,周圍是數千尊文殊菩薩,以及宗喀巴大師、藥師佛、觀音菩薩等鍍金銅像。
大雄寶殿西側,有壹座宏偉的五層藏傳佛教寺院,即長壽殿,又稱延壽寺或德丹雀嶺。
長壽堂是藏漢建築的結合體。長壽殿供奉青銅鑄鍍金長壽佛。雕像高20米,兩側是尊聖佛母、白度母佛像和1000尊高0.5米的長壽佛。
山門寺外建有八座如來塔,以紀念釋迦牟尼佛的八大美德,故又稱善男八塔。
瑞應寺的門票價格是30元,在美團APP上買可以打折。有小乘客從阜新城市廣場直接去瑞應寺,大概十幾分鐘就有壹趟。
建議收藏,以供旅遊時參考;關註我,給妳看旅遊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