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出現之前,移動通信的兩大主要業務是發短信和打電話,這也是電信運營商的主要收入來源。通常,收費標準是每條短信65,438+0美分,本地電話和長途電話65,438+0.5美分。電信運營商很少推出“短信套餐”或“語音套餐”來惠及用戶。
印象深刻的是,每年除夕,大家的手機都在叮當作響,新年短信此起彼伏。僅此壹項就為電信運營商貢獻了數十億美元。
微信的出現打破了電信運營商平靜的生活,最基本的發文字功能徹底革新了電信運營商的生活。從跨年短信中,應該可以感受到電信運營商收入的兩個世界。現在的短信除了接收各種驗證碼,已經很少用來發消息了。
這兩年微信甚至可以打語音電話,4G或者WIFI網絡下的語音通話質量不比直撥差。微信和其他社交軟件的迅速崛起降低了手機打電話的需求。
在這方面,電信運營商收入的“左膀右臂”被微信打折了。
電信運營商吃過微信的虧,但是他們吃過。
因為不管妳發微信還是用微信打語音電話,產生的流量也是電信運營商傳輸的,也就是說,不管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用戶,使用微信的時候流量還是這三家運營商傳輸的。
在電信運營商和微信的競爭中,電信運營商不僅僅是戰鬥的壹方,還要給另壹方送彈藥,後果必然不言而喻。
如果流量費的收入增長可以抵消短信和通話收入的減少,電信運營商還是可以維持收入的。
可惜在4G時代,我們看到了幾家運營商的殘酷競爭,流量費用從高到不限量。流量單價的斷崖式降低,並不能通過用戶流量消費的增加實現“薄利多銷”。
電信運營商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流量時代,電信運營商的困境不僅出現在國內三大運營商,即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體現在全球各大運營商身上。互聯網時代,電信運營商急需轉型,不是說不能做管道,關鍵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收入。畢竟這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