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雷電災害與防範 (1)雷電天氣時,要留在室內,並關好門窗;在室外工作的人應躲入建築物內。
(2)不宜使用無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電視、音響等電器,不宜使用水龍頭。 (3)雷雨時,切勿接觸天線、水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築物外墻,應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或其他類似金屬裝置。
2、地震災害與防範 (1)教室的照明燈具、實驗室的櫥櫃及圖書館的書架應加以固定。 (2)地震時避於桌下,背向窗戶,並用書包保護頭部。
(3)地震時切忌慌亂沖出教室,並避免慌張地上下樓梯。 3、熱帶風暴災害與防範 (1)註意收聽有關天氣預報,做好預防準備工作。
(2)房屋需要加固的部位及時加固,關好門窗。 (3)準備好食品、飲用水、照明燈具、雨具及必需的藥品,預防不測。
(4)疏通泄水、排水設施,保持通暢。 4、龍卷風災害與防範 (1)龍卷風襲來時,應打開門窗,使室內外的氣壓得到平衡,以避免風力掀掉屋頂,吹倒墻壁。
(2)在室內,人應該保護好頭部,面向墻壁蹲下。 (3)在野外遇到龍卷風,應迅速向龍卷風前進的相反方向或者側向移動躲避。
5、洪水災害與防範 (1)受到洪水威脅,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在措手不及,已經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 (2)洪水來得太快,已經來不及轉移時,要立即爬上屋頂、樓頂、大樹、高墻,做暫時避險,等待援救,不要單身遊水轉移。
2. 自然災害知識
自然災害的概述 (natural disaster/natural hazard) “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
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臺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沈降、土地沙漠化、幹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汙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之間又有著復雜的相互聯系。
人類要從科學的意義上認識這些災害的發生、發展以及盡可能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國際社會的壹個***同主題。 地球上的自然變異,包括人類活動誘發的自然變異,無時無地不在發生,高低溫試驗箱當這種變異給人類社會帶來危害時,即構成自然災害。
因為它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包括以勞動為媒介的人與自然之間,以及與之相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災害都是消極的或破壞的作用。
所以說,自然災害是人與自然矛盾的壹種表現形式,具有自然和社會兩重屬性,是人類過去、現在、將來所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之壹。 世界範圍內重大的突發性自然災害包括:旱災、洪澇、臺風、風暴潮、凍害、雹災、海嘯、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農林病蟲害等。
中國自然災害種類繁多。地震、臺風、暴雨、洪水、內澇、高溫、雷電、大霧、灰霾、泥石流、山體滑坡、海嘯、道路結冰、龍卷風、冰雹、暴風雪、崩塌、地面塌陷、沙塵暴等等,每年都要在全國和局部地區發生,造成大範圍的損害或局部地區的毀滅性打擊。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種類最多的國家,其中對我國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有七大類。 1、氣象災害 氣象災害有20余種,主要有以下種類: (1)暴雨:山洪暴發、河水泛濫、城市積水; (2)雨澇:內澇、漬水; (3)幹旱:農業、林業、草原的旱災,工業、城市、農村缺水; (4)幹熱風:幹旱風、焚風; (5)高溫、熱浪:酷暑高溫、人體疾病、灼傷、作物逼熟; (6)熱帶氣旋:狂風、暴雨、洪水; (7)冷害:由於強降溫和氣溫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樹受害; (8)凍害:霜凍,作物、牲畜凍害,水管、油管凍壞; (9)凍雨:電線、樹枝、路面結冰; (10)結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凍,雨雪後路面結冰; (11)雪害:暴風雪、積雪; (12)雹害:毀壞莊稼、破壞房屋; (13)風害:倒樹、倒房、翻車、翻船; (14)龍卷風:局部毀壞性災害; (15)雷電:雷擊傷亡; (16)連陰雨(淫雨):對作物生長發育不利、糧食黴變等; (17)濃霧:人體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風切變:(飛機)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海洋災害 海洋災害主要有如下種類: (1)風暴潮:包括臺風風暴潮、溫帶風暴潮; (2)海嘯:分遙海嘯與本地海嘯2種; (3)海浪:包括風浪、湧浪和近岸浪3種,就其成因而言又分臺風浪、氣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帶災害:如海岸侵蝕、滑坡、土地鹽堿化、海水汙染等; (7)厄爾尼諾的危害。 3、洪水災害 (1)暴雨災害; (2)山洪; (3)融雪洪水; (4)冰淩洪水; (5)潰壩洪水; (6)泥石流與水泥流洪水。
4、地震災害 (1)構造地震; (2)陷落地震; (3)礦山地震; (4)水庫地震等; 5、農作物生物災害 (1)農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種,小麥病害50種,玉米病害40多種, 棉花病害40多種及大豆、花生、麻類等多種病害; (2)農作物蟲害;主要有水稻蟲害252種,水麥蟲害100多種,玉米蟲害52種,棉 花蟲害300多種,及其它各種作物的多種蟲害; (3)農作物草害:約8000多種; (4)鼠害。 6、森林生物災害 (1)森林病害:2918種; (2)森林蟲害:5020種; (3)森林鼠害:160余種。
7、森林火災 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自然災害綜合研究組將自然災害分為七大類: 氣象災害、海洋災害、洪水災害、地質災害、地震災害、農作物生物災害和森林生物災害和森林火災。但與我們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災害主要有: 壹、地質災害 自然變異和人為的作用都可能導致地質環境或地質體發生變化,當這種變化達到壹定程度時,所產生的諸如滑坡、泥石流、地面下降、地面塌陷、巖石膨脹、沙土液化、土地凍融、土壤鹽漬化、土地沙漠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熱害等後果,會給人類和社會造成危害。
將這種現象稱為地質危害。地質危害也包括派生的災害。
(壹) 泥石流。泥石流是在山區溝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形成: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陡峻的便於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豐富的松散物質;短時間內有大量的水源。 泥石流按期物質成分可分為三類: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徑不等的砂粒、石塊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為主,含少量粘粒、石塊、粘度大,成稠泥狀的叫泥石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塊組成的叫水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對居民點的危害;對公路、鐵路的危害;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危害;對礦山的危害; (二) 滑坡。滑坡上的巖石山體由於種種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壹定的軟弱。
3. 誰知道壹些自然災害的急救常識
戰略措施1:制訂預案,常備不懈 通過在國家、省、市、區以及企事業單位、社區、學校等制訂與演練應急預案,形成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有條不紊、有備無患的局面。
應急預案應包括對自然災害的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預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響應、應急處置、應急保障、調查評估等機制,形成包含事前、事發、事中、事後等各環節的壹整套工作運行機制。 不能將預案束之高閣,要通過培訓和預案演練使廣大群眾、災害管理人員熟練掌握預案,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預案。
居安思危,預防為主。要增強憂患意識,常抓不懈,防患於未然。
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 *** 應鼓勵社區制定緊急防災預案、開展救災演練、裝備專門的通訊設備在緊急條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訊方式,並保證必要的緊急儲備物資和設施。
積極做好裝備、技術、人員等方面的應急準備。 戰略措施2:以人為本,避災減災 以人為本,把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防災減災的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危害。
面對自然災害,科學防禦,從早期盲目的抗災到近年來主動地避災,體現了在防災減災中的科學發展觀。 戰略措施3:監測預警,依靠科技 在防災減災中堅持“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把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並高度重視和做好面向全社會,包括社會弱勢群體的預警信息發布。
氣象災害是可以有較長預警時效、較高預測預報準確率的壹類突發公***事件,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加強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制作工作,加強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工作,是提高防災減災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 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災減災的綜合素質。
通過加強防災減災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采用與推廣先進的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並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科技水平。 2005年臺風防禦工作實踐充分體現了現代化氣象科技在防臺抗臺中的重要作用。
新壹代天氣雷達和自動氣象站、移動氣象臺,以及氣象衛星等現代化探測手段,提高了對臺風的最新動態進行實時監測的能力;數值預報產品,為準確預報臺風未來的路徑提供了參考依據,使預報員對臺風等災害性天氣的預報更有信心、更有把握,為準確超前的預報提供了科學依據;骨幹預報員在臺風預報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戰略措施4:防災意識,全民普及 社會公眾是防災的主體。
增強憂患意識,防患於未然,防災減災需要廣大社會公眾廣泛增強防災意識、了解與掌握避災知識。在自然災害發生時,普通群眾能夠知道如何處置災害情況,如何保護自己,幫助他人。
*** 與社會團體應組織和宣傳災害知識,培訓災害專業人員或誌願者。有關部門通過圖書、報刊、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網絡等,廣泛宣傳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過開展“防災(減災)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村莊”行動,使最基層的社區居民、廣大中小學生、企業員工、廣大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民、社會弱勢群體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掌握基本的避災、自救、互救技能,達到減災目的。防災減災需要從娃娃抓起,把災害、災害應急知識納入中小學教學內容。
有關部門應編寫自然災害防禦宣傳手冊與宣傳材料,廣泛宣傳與普及災害知識、應急管理知識、防災減災知識,提高基層群眾參與應急管理能力與自救能力。 社會公眾要充分認識災害預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類預警信息含義,在收到災害預警信息時,根據不同預警信息、不同的預警級別,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
需要建立廣泛、暢通的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利用廣播、電話、手機短信、街區顯示屏和互聯網等多種形式發布預警信息,重要預警信息在電視節目中能即時插播和滾動播出。
有關部門能確保災害預警信息在有效時間內到達有效用戶手中,使他們有機會采取有效防禦措施,達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目的。近年來,氣象部門在重大氣象預警信息服務中,向 *** 相關部門呈送供決策的氣象信息的同時,在電視上滾動播出氣象警報,並用手機短信將氣象預警信息發布至用戶,使基層幹部和群眾對預警情況心中有數,從而解決氣象產品從氣象局到普通用戶的“最後壹公裏”難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戰略措施5:應急機制,快速響應 *** 、相關部門需要建立“統壹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快速響應、協同應對”是應急機制的核心。
防災減災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 *** 組織領導,各個部門積極響應。在氣象災害應急管理中,氣象部門在內部上下聯動的同時,加強了與新聞、水利、民政、安全監督、海洋、農業、林業、環境等部門的橫向聯動和緊密協作,建立應急聯動機制,把氣象工作納入各級 *** 的公***服務體系。
需要加強以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處置隊伍建設,建立聯動協調制度,充分動員和發揮鄉鎮、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誌願者隊伍的作用,依靠公眾力量,形成規範、高效的災害管理工作流程。 戰略措施6:分類防災,針對行。
4. 自然災害知識
地震
冰雹/view/8582
海嘯/view/9425
颶風/view/7004
龍卷風/view/3945
泥石流/view/7135
5. 如何面對自然災害
2008年,對每壹個中國公民來說是意義非凡的壹年.雪災、地震給我們帶來太多太多的損失與遺憾.這可以說明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氣候脆弱區之壹,自然災害頻發、分布廣、損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壹.自然災害不僅直接危及到人民生命安全,也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既然我們無法掌控自然災害,那麽我們就應該重視防災、減災,並提升自我防護和生存能力.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這些災害隨時可能發生,所以我們要科學應對、積極防禦,必須堅持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我們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上,保護自然環境,加強生態建設,節約資源能源.要尊重自然規律,調整工業特別是對自然環境具有較大影響的工程建設布局.例如:地震了,妳被壓在廢墟的底下,這時候,妳不要盲目亂動,要冷靜,先把手抽出來,慢慢地挪動廢墟,先保持呼吸順暢,再想辦法呼吸,喊人員來救妳.如果發生地震時妳在家裏,必須馬上鉆到堅硬、並且沒有倒塌的小房間中躲避,要貼著堅固的墻壁或在門口蹲著,在房子倒塌後,再求生,要避免被弄傷.如果在學校,壹定要聽從老師的指揮,躲到課桌下,註意保護頭部,如果在上體育課,要避免高大的建築物,不要被砸傷等.平時我們也要多看看有關急救方面的知識,了解在發生自然災害時,哪些應該做,哪些不該做.其中有許多自然災害是人類自己的傑作.所以,我們要有這方面的知識,不要自己害了自己.不止自然災害,還有人造災害.如火災、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類自己砍伐樹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所以,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壹·保護森林,保護水土.二·減少汽車尾氣三、小心用火,不亂丟煙頭.四、要多學防震、防災方面的知識,有防範意識.五、節約用水,珍惜每壹滴水.如果我們做好了這幾點,不僅會減少災害的發生,或者壹旦災難發生時會挽回不少人的生命.保護我們的家園地球,便是保護自己.讓我們行動起來,做好防災、減災,提升自我防護和生存能力,***同防止災害的發生,讓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燦爛。
6. 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逃生小常識有哪些
壹、災害前兆災害發生前的壹些跡象和征兆,可以統稱為災害發生的前兆。
按照災害前兆的感知來源,壹般可以分成兩類,壹類是人的感覺器官所能直接覺察的前兆,另壹類是不能被人的感覺器官直接察覺,需要儀器測出的前兆。(壹)地震災害壹次地震,特別是壹次強烈地震之前,大都會出現壹些異常現象。
地震前兆的壹個***同特點,就是它們都表現為自然界突然發生的某種與地震發生有關的變異,是地震前大自然的警告信號。每次大震前都有壹些異常現象,例如井水發渾、冒泡、翻花、升溫、變色、變味、陡漲、陡落;泉源突然枯竭或湧出;動物習性異常反應,動物在地震前大多有驚恐反應,像遇到敵害,極度緊張,少數表現為抑制型,表現為委靡不振;地聲、地光、火球;植物的反常開花結果等宏觀前兆現象。
同時,還可能會出現地面傾斜、伸縮、海平面的升降等,反映地球物理學現象變化的地磁、地電、地溫、電磁波、重力、水氡、水質成分變化等微觀前兆現象。出現這些臨震異常現象,應盡可能采取措施避險,增加躲過災難的機會。
另外,要特別警惕強烈破壞性地震發生後,短期內很可能還會有較強的余震,使已受到不同程度破壞的建築物再次坍塌。(二)龍卷風災害龍卷雲除具有積雨雲的壹般特征以外,在雲底會出現烏黑的滾軸狀雲,當雲底見到有漏鬥雲伸下來時,龍卷風就可能出現。
在家時,務必遠離門、窗和房屋的外圍墻壁,躲到與龍卷風方向相反的墻壁或小房間內抱頭蹲下。躲避龍卷風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在電桿倒、房屋塌的緊急情況下,應及時切斷電源,以防止電擊人體或引起火災;在野外遇龍卷風時,應就近尋找低窪地伏於地面,但要遠離大樹、電桿,以免被砸、被壓和觸電;汽車外出遇到龍卷風時,千萬不能開車躲避,也不要在汽車中躲避,因為汽車對龍卷風幾乎沒有防禦能力,應立即離開汽車,到低窪地躲避。
(三)泥石流災害除根據當地降雨情況來估測泥石流暴發的可能性外,還可通過壹些特有現象來判斷泥石流的發生,以便采取快速、正確的自救方法。當發現河(溝)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斷流或洪水突然增大並夾有較多的柴草、樹木,都可確認河(溝)上遊已形成泥石流。
仔細傾聽是否有從深谷或溝內傳來的類似火車轟鳴聲或悶雷式的聲音,如聽到這種聲音,哪怕極微弱也應認定泥石流正在形成,此時須迅速離開危險地段。溝谷深處變得昏暗並伴有轟鳴聲或輕微的震動感,則說明溝谷上遊已發生泥石流。
(四)雷擊災害雷擊是由雷雨雲產生的壹種強烈放電現象,電壓高達1億至10億伏特,電流達幾萬安培,同時還放出大量熱能,瞬間溫度可達1萬攝氏度以上。其能量可催毀高樓大廈,能劈開大樹,擊傷人畜。
雷雨天氣盡量不要在曠野行走,外出時應穿塑料材質等不浸水的雨衣,不要騎在牲畜上或自行車上出行;不要用金屬桿的雨傘,不要把帶有金屬桿的工具如鐵鍬、鋤頭扛在肩上。遠離建築物的避雷針及其接地引下線,這樣做是為了防止雷電反擊和跨步電壓傷人。
遠離各種天線、電線桿、高塔、煙囪、旗桿,如有條件,應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築物或金屬殼的汽車、船只,但有帆布的篷車、拖拉機、摩托車等在雷雨發生時是比較危險的,應盡快遠離。盡量離開山丘、海濱、河邊、池塘邊,盡量離開孤立的樹木和沒有防雷裝置的孤立建築物,鐵圍欄、鐵絲網、金屬曬衣繩附近也很危險。
如果雷雨天氣呆在室內,必須關好門窗,防止球形雷進入室內造成危害;把電視機室外天線與電視機脫離,而與接地線連接;盡量停止使用電器,拔掉電源插頭;不要打電話和手機;不要靠近室內金屬設備(如暖氣片、自來水管、下水管);不要靠近潮濕的墻壁。
7. 防災減災知識
原發布者:XX心魔
防災減災小知識人生命,要守護,十條法則要記住,壹旦災害發生時,及時應用心有數。1、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墻角曲身體,抓住機會逃出去,遠離所有建築物,余震蹲在開闊地。2、火災:火災起,怕煙熏,鼻口捂住濕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滾,不乘電梯往下奔,陽臺滑下捆繩索,盲目跳樓會傷身。3、洪水:洪水猛,高處行,土房頂上待不成,睡床桌子紮木筏,大樹能拴救命繩,準備食物手電筒,穿暖衣服度險情。4、臺風:臺風來,聽預報,加固堤壩通水道,煤氣電路檢修好,臨時建築整牢靠,船進港口深拋錨,減少出行看信號。5、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險處地是下遊,逃離別順溝底走,橫向快爬上山頭,野外宿營不選溝,進山壹定看氣候。6、雷擊:陰雨天,生雷電,避雨別在樹下站,鐵塔線桿要離遠,打雷家中也防患,關好門窗切電源,避免雷火屋裏竄。7、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著風向別停腳,身體凍僵無知覺,千萬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環,慢慢溫暖才見好。8、龍卷風:龍卷風,強風暴,壹旦襲來進地窖,室內躲避離門窗,電源水源全關掉,室外趴在低窪地,汽車裏面不可靠。9、疫情:對疫情,別麻痹,預防傳染做仔細,發現患者即隔離,通風消毒餐用具,入受感染早就醫,公***場所要少去。10、防化:化學品,有危險,遺棄物品不要撿,預防煙火燃毒氣,報警說明出事點,運輸泄漏別圍觀,人在風頭要離遠。人生命,重於山,防災避險於未然,掌握技能常演練,祝願
8. 誰知道壹些自然災害的急救常識
戰略措施1:制訂預案,常備不懈 通過在國家、省、市、區以及企事業單位、社區、學校等制訂與演練應急預案,形成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有條不紊、有備無患的局面。
應急預案應包括對自然災害的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預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響應、應急處置、應急保障、調查評估等機制,形成包含事前、事發、事中、事後等各環節的壹整套工作運行機制。 不能將預案束之高閣,要通過培訓和預案演練使廣大群眾、災害管理人員熟練掌握預案,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預案。
居安思危,預防為主。要增強憂患意識,常抓不懈,防患於未然。
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 *** 應鼓勵社區制定緊急防災預案、開展救災演練、裝備專門的通訊設備在緊急條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訊方式,並保證必要的緊急儲備物資和設施。
積極做好裝備、技術、人員等方面的應急準備。 戰略措施2:以人為本,避災減災 以人為本,把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防災減災的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危害。
面對自然災害,科學防禦,從早期盲目的抗災到近年來主動地避災,體現了在防災減災中的科學發展觀。 戰略措施3:監測預警,依靠科技 在防災減災中堅持“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把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並高度重視和做好面向全社會,包括社會弱勢群體的預警信息發布。
氣象災害是可以有較長預警時效、較高預測預報準確率的壹類突發公***事件,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加強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制作工作,加強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工作,是提高防災減災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 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災減災的綜合素質。
通過加強防災減災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采用與推廣先進的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並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科技水平。 2005年臺風防禦工作實踐充分體現了現代化氣象科技在防臺抗臺中的重要作用。
新壹代天氣雷達和自動氣象站、移動氣象臺,以及氣象衛星等現代化探測手段,提高了對臺風的最新動態進行實時監測的能力;數值預報產品,為準確預報臺風未來的路徑提供了參考依據,使預報員對臺風等災害性天氣的預報更有信心、更有把握,為準確超前的預報提供了科學依據;骨幹預報員在臺風預報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戰略措施4:防災意識,全民普及 社會公眾是防災的主體。
增強憂患意識,防患於未然,防災減災需要廣大社會公眾廣泛增強防災意識、了解與掌握避災知識。在自然災害發生時,普通群眾能夠知道如何處置災害情況,如何保護自己,幫助他人。
*** 與社會團體應組織和宣傳災害知識,培訓災害專業人員或誌願者。有關部門通過圖書、報刊、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網絡等,廣泛宣傳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過開展“防災(減災)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村莊”行動,使最基層的社區居民、廣大中小學生、企業員工、廣大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民、社會弱勢群體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掌握基本的避災、自救、互救技能,達到減災目的。防災減災需要從娃娃抓起,把災害、災害應急知識納入中小學教學內容。
有關部門應編寫自然災害防禦宣傳手冊與宣傳材料,廣泛宣傳與普及災害知識、應急管理知識、防災減災知識,提高基層群眾參與應急管理能力與自救能力。 社會公眾要充分認識災害預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類預警信息含義,在收到災害預警信息時,根據不同預警信息、不同的預警級別,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
需要建立廣泛、暢通的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利用廣播、電話、手機短信、街區顯示屏和互聯網等多種形式發布預警信息,重要預警信息在電視節目中能即時插播和滾動播出。
有關部門能確保災害預警信息在有效時間內到達有效用戶手中,使他們有機會采取有效防禦措施,達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目的。近年來,氣象部門在重大氣象預警信息服務中,向 *** 相關部門呈送供決策的氣象信息的同時,在電視上滾動播出氣象警報,並用手機短信將氣象預警信息發布至用戶,使基層幹部和群眾對預警情況心中有數,從而解決氣象產品從氣象局到普通用戶的“最後壹公裏”難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戰略措施5:應急機制,快速響應 *** 、相關部門需要建立“統壹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快速響應、協同應對”是應急機制的核心。
防災減災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 *** 組織領導,各個部門積極響應。在氣象災害應急管理中,氣象部門在內部上下聯動的同時,加強了與新聞、水利、民政、安全監督、海洋、農業、林業、環境等部門的橫向聯動和緊密協作,建立應急聯動機制,把氣象工作納入各級 *** 的公***服務體系。
需要加強以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處置隊伍建設,建立聯動協調制度,充分動員和發揮鄉鎮、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誌願者隊伍的作用,依靠公眾力量,形成規範、高效的災害管理工作流程。 戰略措施6:分類防災,針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