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短信平臺 - 虎年說虎

虎年說虎

牛年即將過去,虎年就要到來。勤勤懇懇的老黃牛即將載譽回府,威風凜凜的大老虎就要閃亮登臺。我在牛年搞了個《牛年說牛》,現在再來個《虎年說虎》。

老虎是兇猛食肉動物,正在逐年減少,是國家重點保護對象。我們要愛護它,保護它,使它綿綿不絕。妳再勇敢,也不要去“虎口拔牙”,更不能“與虎謀皮”,千萬不要學孫悟空用虎皮做衣裙。實在要表現自己的勇敢,不妨去“捋捋虎須”,這不犯法,也於虎無傷,但要小心被老虎咬了手指頭。

虎的社會地位,比百獸之王的獅子,差了壹級。但人們除了喜慶之事舞舞獅子,很少註意它。而對老虎卻獨有偏愛。人間俗語,小說故事,甚至神話傳說,對獅子涉及不多,對老虎卻俯拾皆是。

小孩子壹生下來,即與老虎有不解之緣。長得胖敦敦的,人們贊他“虎頭虎腦”;有的還長了壹對可愛的小虎牙;戴帽要戴“虎頭帽”,穿鞋要穿“老虎鞋”;有的連肚兜也繡上個老虎頭。不少孩子的乳名與老虎有關,說是圖個吉利。長大後更不得了,大步走路叫跨“虎步”;膽子大點叫有“虎膽”;長得壯實叫“虎背熊腰”;有點探險精神,叫“敢闖龍潭虎穴”;精神旺盛叫“虎虎有神”;本領大了叫“如虎添翼”。當了將軍,更是身價百倍,能打勝仗的,被譽為“虎將”;擺點架子就說是有“虎威”;將軍辦公的帳篷叫“虎帳”;在帳篷裏商議軍機大事,自然是“虎帳談兵”;耍起大刀來叫“虎虎生風”;沖鋒陷陣,叫“猛虎下山”;撲倒敵人,叫“餓虎撲食”。倒黴時也不含糊,不是“虎落平陽”,就是“虎瘦雄心在”。總之,離不開這個“虎”字。

小說中的英雄好漢,不少因老虎出名,或與老虎沾邊。以《水滸》為例,因打老虎而揚名的英雄就有好幾位。武二郎景陽岡醉打猛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自己也常自詡為“我乃打虎武松也”。李逵接母上梁山,半路老娘被虎吃掉,李逵壹怒,連殺四虎,古今少有。解珍、解寶捉了老虎,正想到縣衙請賞,不料被惡霸毛太公騙去,還要害他倆性命,哥倆才逼上梁山。山上壹百單八將中,以虎字為綽號者,將近百分之十。如“打虎將”李忠,“插翅虎”雷橫,“錦毛虎”燕順,“矮腳虎”王英,“跳澗虎”陳達,“花項虎”龔旺,“病大蟲”薛勇,“笑面虎”朱富,“青眼虎”李雲,還有女將“母大蟲”顧大嫂“等等。足見他們對老虎崇拜有加,不然,怎會以老虎為綽號,自以為榮。

在神話傳說中,老虎也頗受青睞,不少仙山洞府,都由老虎把守,而不用獅子。《封神榜》中的申公豹,就騎著老虎打仗;十八羅漢中,就有個“伏虎羅漢”;《西遊記》中有個“虎力大仙”,本領十分了得,敢與美猴王鬥法;《聊齋》中有個崔猛,無力報殺父之仇,在神廟中化為猛虎,咬掉仇人惡霸的腦袋;《趙城虎》誤食老婦之子,為官法所服,為“良心”驅使,以老婦為母,經常贈以獵物,使老婦得以終其天年;針灸醫生殷天禮,夜晚失路,被虎兄弟“二班”截住,為其母治好病,不僅殷勤招待,贈以禮物,而當醫生被狼群包圍,勢將喪命之際,“二班”現出原形,捕殺群狼,送其歸家;虎精“苗生”與壹群秀才夜宴山林,正大碗酒、大塊肉,吃得痛快,誰料秀才們搖頭晃腦,吟詩作對,酸氣十足,苗生力勸不聽,無法忍耐,忽大吼壹聲,化為猛虎,嚇倒諸生,從容離開。以上這些故事中的老虎,貌雖兇殘,性實良善,頗為可敬可愛。當然,老虎畢竟是老虎,保護則可,但決不可麻痹大意,反受其害。

在老黃牛辛勤耕耘的基礎上,加上老虎的八面威風,相信虎年仍將是壹個不錯的年頭,讓我們大膽地跨上虎背,並給老虎插上雙翅,飛躍前進吧!

又是壹年匆匆過,壹轉眼,已醜牛年過去,庚寅虎年來到。

虎被稱為百獸之王,雲從龍,風從虎,“怒吼千山震,壹鳴百獸驚”。吊睛白額,儀容威猛,骨骼雄健,花紋斑駁,睥睨大千,王者之風。單看成語,虎視眈眈、談虎色變、放虎歸山、騎虎難下等等,就讓人生畏。不過人畢竟是萬物之靈,也不必談虎色變。武松景陽崗上打死老虎,被稱為打虎英雄。劉基有壹文《說虎》說虎的力氣大,又有鋒利的爪牙,反而被人捕殺,是因為虎不懂得運用智慧,不會憑借外力,只憑自己的力量,壹味蠻幹,必然招致失敗。更有甚者,馮夢龍在《今古概潭》中講述壹則黠猱媚虎的故事。狡黠的猿猱諂媚討好老虎,最後置虎於死地。小小的猿猱都能把虎置於死地,何懼之有。如今,虎已瀕臨絕跡,列入世界壹級保護動物,別說打它,連老虎屁股也摸不得。據說全球野生老虎不過百只,如果我們不好好加以保護,恐怕孩子將來只好照貓畫虎了。

關於虎的傳說流傳久遠,相傳在上古時代,災難突然降臨人間,剩下伏羲和女媧,為繁衍人類,伏羲以草帽遮面,女媧裝扮成老虎,以滾磨為媒,結拜成親,才使華夏民族得以繁衍生息下來。《山海經》中講訴了關於老虎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壹座風景秀麗的山上有壹片桃林,看管桃林的是神荼和郁壘兩兄弟,他們力大無比技藝高強,馴服山上的虎群,來***同守護枝繁葉茂桃林。又到了收獲季節,壹群惡鬼結隊沖上山來,想要霸占成熟的桃子。兄弟倆率領群虎奮起反抗,哥哥用桃木棍將惡鬼擊倒,弟弟用葦繩將惡鬼綁住,讓老虎將惡鬼吃掉。神荼和郁壘的名字傳遍人間,被後人尊奉為門神,老虎也威名大振,成了惡鬼的克星,成了人們心中的保護神。漢代應劭在《風俗通義》中說:“虎者,陽物,百獸之長,能執搏銼銳,噬食鬼魅。”說的是作為獸中之王的老虎,威猛、堅強、勇敢,專食惡鬼。

自從龍被皇帝壟斷,成為天子的象征,虎卻降臨到了民間。虎在民間不再令人生畏,而是有親切感。人們把對老虎的信仰和崇拜,轉變成對孩子的美好祝願和寄托,有能降服“五毒蟲”的老虎,保佑在孩子身邊,孩子就不會受到邪惡的侵害,人們更希望孩子長大後,頂天立地的能像老虎那樣威猛剛強。在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中,虎的藝術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許多農村,小孩兒壹出世,過滿月,便從頭到腳、從裏到外地被“虎”包圍了。頭上戴虎頭帽,腳上穿虎頭鞋或連腳褲,脖子上套虎圍涎,胸前系虎肚兜。孩子鋪的是繪有虎形的褥子,蓋的有虎形的被子,枕的虎形枕頭,供孩兒玩耍的布老虎、泥老虎, 還有虎頭帽,小孩往頭上壹戴,顯得虎裏虎氣,更加稚氣可愛。布老虎詼諧、圓厚,則是伴隨孩子成長的最親密的夥伴。虎頭帽流行於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冷時戴虎頭風帽,熱時戴虎頭圈帽。虎頭帽和布老虎都采用綢布縫制,然後飾以繡花、布貼和絨花等材料,有的鑲有多種銀飾和銅飾,有的還綴上錮小齡鐺。人們把虎作為進取、吉祥的圖騰,希望自己子女茁壯成長,將孩子取名“虎仔”、“ 虎妞”; 形容孩子活潑可愛稱“虎頭虎腦”; 形容男人壯實稱“虎背熊腰”; 形容膽量過人叫“虎膽英雄”; 稱作戰勇敢的叫“虎將”。 由於虎與“福”、“富”諧音,寓福運臨門,富貴盈門,財源亨通之意。相傳財神宋公明得富貴時有神虎相伴,可興財運,聚財氣,納百財而不損。虎置於室內陽水旺處可乘天運,福財兩旺;置於座椅後案幾之上,可鎮基業,遇事由貴人相助。虎受人們喜愛,常入詩入畫。宋代梅堯臣:“人煙將近鄰,松竹不知秋。夜虎林間嘯,溪泉舍下流。”清代金誌章:“雙睛睒睒射驚電,聳尻豎尾如竿槍。咆哮踞地地欲裂,百獸走匿山魈藏。”畫家經常畫虎,馮大中筆下的虎溫而不善,細而不膩,工而不匠,達到了“精神合壹,物我兩忘,出神入化” 的境界。人們還有人家廳堂中懸掛虎畫,以驅逐邪惡,趨吉避兇。虎行走在雪地上也是很美的,有壹聯描寫道:“虎行雪地梅花五,鶴落霜田竹葉三”。 總之,老虎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是勇猛吉祥、驅魔避邪、生氣勃勃的象征。

不過也有用虎來形容人不好的壹面,比如,工作不認真,就說“馬馬虎虎”; 做亊有頭無尾叫“虎頭蛇尾”; 仗勢欺人,為非作歹,稱“狐假虎威”,“為虎作倀”; 形容外強中幹稱“紙老虎”; 聽不進意見,叫“老虎屁股摸不得”; 形容苛捐雜稅,叫“苛政猛於虎” 等等。近年來,虎的名譽也遭貶損,比如,“打老虎”,居然把威風凜凜的老虎與齷齪的巨貪聯系壹起;“周老虎”,把老虎與造假者扯到壹塊;至於學費、醫藥費、房價“猛於虎” 的呼聲,壹年比壹年高,更使虎蒙受不白之冤。這些都是人折騰的,於虎何幹!

虎年象征著力量、威武雄壯、生氣勃勃、福虎如意。祝願虎年,孩子們個個虎頭虎腦,青年人生龍活虎,虎虎有生氣!事業上龍騰虎躍!祝願祖國,雄立天下,虎步龍行,如虎添翼,威震八方,虎氣沖天

完善答案

匿名2010-02-26 17:47評價答案

是否解決問題(參與評價21次) 能 解 決: 9次評價成功原創加2!部分解決: 3次評價成功原創加2!不能解決: 9次評價成功原創加2!是否原創答案(參與評價19次) 原 創: 7次評價成功原創加2!非原創: 12次評價成功原創加2!

滿意答案虎年談虎

告別牛年,我們又跨進了2010年——虎年。按照每年年初談生肖動物的傳統,又到了我們談虎的時候了。虎這種動物目前已經十分稀少,難得壹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虎的形象可以說是無人不知。在文學、藝術、戲曲、繪畫中,虎的形象更是栩栩如生。這反映了虎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人們的心目中,老虎是威嚴與權勢的象征,言談舉止壹派凜然不可侵犯的王者氣度,是不可得罪的也是惹不起的,於是民諺中就有這樣的說法:“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的胡子誰敢摸?”、“老虎未吃人,樣子赫殺人”。

我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比如在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壹只老虎,稱為虎符。有了它,就可以指揮千軍萬馬,它就是權利的象征。

在壹些成語中,也有虎的身影。比如,形容人長得壯,可稱“虎背熊腰”;小孩子長得可愛,叫“虎頭虎腦”;“狼吞虎咽”形容壹個人餓極了,吃相很難看。細細體會這些成語,趣味無窮。

《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互曉。那只倒黴的吊睛白額大虎成全了武松的英名。李逵因老母被老虎吃了,壹氣之下,用樸刀殺了壹窩老虎。寓言《狐假虎威》講述了壹個狐貍假借老虎的威風去嚇唬其它野獸的故事。

老虎縱然是厲害無比,也都是表面現象。毛主席曾經說過:“壹切帝國主義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毛主席不畏強權隨時準備亮劍的精神仍值得後人學習。萬物都得遵守由盛到衰的規律。到那時,即使以前很強大,也得落到虎落平陽被犬欺的地步了。

“牛尾系著金攏財氣,虎首搖著鈴蕩福音。風追逐著春天的行蹤,雪漫步著溫馨的海洋,燈點亮了回家的路程,無論妳在遠在近,我的祝福已經起航;祝妳虎年快樂!”這是朋友送給我的壹則祝福短信,希望它能為每個人都帶來幸福與吉祥。

金牛昂首高歌去,玉虎迎春斂福來。又是壹年新春到,農歷庚寅虎年將至,關於虎的新聞、話題也日益增多。讓我們談古論今且說“虎”。

最早有關“虎”的文字記載是出現在甲骨文中的。象形、頭朝上、尾向下、身有花紋、口大張十分威猛,後經演變成為今日之“虎”。虎是三百萬年以前起源於亞洲的古老的大型貓科動物,在中國,自古至今,虎除了本名外,還有:於菟,《左傳·宣公四年》中有“楚人……謂虎於菟”之說。山君,《說文·虎部》曾說:“虎,山獸之君”以及有大蟲、寅客、寅獸、李耳、斑子、斑某等別名。

虎,由於他的威猛神武、可王可霸的氣勢;深山潛勇,百折不回的精神;強健有力、顧盼雄武的體態;威嚴沈穩,英姿勃發的寫照及瑰麗斑斕的毛色,為人們譽為“萬獸之尊”,正氣所在。而且也逐漸成為我國僅次於龍的圖騰。

戰場上,人們常把威儀雄健的常勝將軍比作“虎將”,形容武士威武的舉動為“虎步”,形容武士發怒為“虎嘯”,形容武士之哭為“虎目含淚”,形容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鬥士為“虎膽英雄”等等。

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普通百姓,無不崇虎、尊虎,認為虎能鎮魔驅鬼,辟邪除穢,益壽延年,連虎額頭上的花紋也被充滿想象力地解釋為“王”字。在民間的許多傳統節日慶典中,至今仍保留著某些風俗:端午節期間在孩子的額頭用雄黃寫上“王”字,祝願他們孔武有力,能驅走毒蛇猛獸;就連初生嬰兒也冠之以“虎兒”、“虎娃”、“虎妞”、“虎仔”的美名,並頭戴虎頭帽,腳蹬虎頭鞋,希望能夠多壹些虎氣。

而戲劇中的“虎”的裝飾運用也比比皆是,如大花臉、虎頭牌、虎頭腰帶扣、虎頭鎧甲護肩、護心鏡等更增加了角色的神勇、威武和正氣。

有關虎的成語也廣為流傳、隨處可見。如形容人的高大強壯常用“熊腰虎背”,還有其他如“生龍活虎”、“虎虎生氣”、“龍騰虎躍”、“降龍伏虎”、“初生牛犢不怕虎”等等,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我國五千年的文化積澱,語言文字豐富而生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把“虎”的文字運用發揮到了極致,既形象,又生動,而且不失為準確,如:攔路虎、母老虎、秋老虎、紙老虎、飛虎隊、黑虎團、白虎星,以及虎跑、虎威、虎撲、虎躍、虎咽、虎嘯、虎步……有時雖未出現“虎”字,但運用“虎”意的延伸也能起到“意到筆不到的效果”,如:雄風、嘯聲、正氣、王者、嘯傲天涯,壹嘯生風,威展雄圖、目電聲雷,月下長嘯、威懾群山,怒吼、臨風、英雄本色,狂嘯者、神武……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原有的詞義由於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發展不斷得以拓展。顯然,由虎而生發的語言也在不斷地充實著我國的語言寶庫。

衷心祝願大家在虎年裏,辦虎事,做虎人,走虎運,發虎財,虎氣沖天嗷嗷叫,生活幸福哈哈笑。還有虎蹄為妳開財路,虎尾為妳拂憂愁,虎耳為妳撞鴻運,虎背為妳馱康壽,總之壹切虎,不虎也虎!

祝願我們的祖國能虎嘯龍吟,風調雨順;龍騰虎躍,山鳴谷應;猛虎添翼,民富國強!更祝願東方醒獅在虎年裏更加精神抖擻,生氣勃勃,好運連連,虎震乾坤!祝願全世界的炎黃子孫在虎年裏更加生龍活虎,虎躍龍騰,虎虎生威!

PS:妳可以參考壹下。人們都說,寫作文都離不開模仿與借鑒嘛!至於怎麽寫嘛,那妳就自己動動腦子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