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短信平臺 - 諸葛亮史上第壹高官有多少財產?

諸葛亮史上第壹高官有多少財產?

諸葛亮,中國五千年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雖然他並不像羅貫中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那樣可預測,但他高尚的品格、卓越的才華、卓越的成就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在中國浩瀚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壹筆。在傳說中的民間傳說中,他是壹個全能的超人,是壹個讓人仰望的謀略大師,是壹個完美的智者和幾個無懈可擊,近乎完美的道德楷模,是壹個代表智慧和勝利的“無敵男神”。

諸葛亮傳奇人生的跌宕起伏,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其中羅貫中小說的情節受水銀影響,也有文過飾非、誇大其詞。但諸葛亮的節操毋庸置疑,古今少有。諸葛亮出生在壹個“文官”家庭。遠在漢武帝時期,他的祖上諸葛豐就是壹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不怕背景深厚,甚至被罷官的耿直官員。諸葛亮家族興盛於三國兩晉,期間雖戰亂不斷,但諸葛亮的子女不沾泥巴,從不認同流行的習俗,故稱人才。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所有隸屬於諸葛家族的“公務員”都有壹個鮮明的品牌和***性:“忠誠、清廉、謹慎、敬業”。

他是諸葛家族的傑出代表。可以說,實力弱小的劉備之所以能夠“三分天下壹”,是因為他的功勞。自從劉備在白帝城被托付孤兒之後,面對資質遠不如父親的劉阿鬥,諸葛亮沒有拋棄,也沒有放棄。“取壹國之政,則為庶民之王,惟禮義忠於國。”面對壹個資質平平,即使離開自己也無法獨擋壹面的領導,他能表現出內心的極大尊重。他從不表現出絲毫的鄙夷,卻無時無刻不在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行。他對扶不上墻的後盟主劉禪給予全力的幫助和禮遇,至死都保持著諸葛家族的優良傳統:忠誠、謙和、有禮。面對弱小的劉阿鬥,完全有能力創造出“燭影斧聲,千古之謎”的諸葛亮反而想不到。就連宿敵司馬懿也對他贊賞有加地評價道:“我這輩子行事謹慎,從不冒險”。在他的後期,他努力工作,知道自己做不到,並盡力保護和祝福沈迷於享樂的劉禪。不僅如此,還要君臣合壹,“上無猜疑,下無流言”,只有同心同德,不受約束,才能全力從事對外事務。諸葛亮竭盡全力使處於安全死角、相對弱小的蜀國在魏、吳之間茍延殘喘了42年。最後雖然沒有出師不利,但努力讓後人為英雄落淚,獲得了“生前身後名”。

諸葛著名的“文臣”有諸葛瑾、諸葛瞻、諸葛誕等。其弟諸葛瑾,字亮,為將軍,豫州牧長。諸葛瑾以思想開放、直言不諱、嚴格自律而聞名。因此,他在政壇上幾乎沒有樹敵,並且獲得了吳主孫權的垂青,最終名留青史。“審慎”二字似乎已經融入了諸葛家族後代的血液。謙虛謹慎不是什麽都不做,隨波逐流,只想做壹個什麽都沒做過的太平官。而是溫柔,什麽都敢做,在溫柔謙遜的外表下堅守底線,堅持原則,貢獻大業。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重於五丈原。臨死前,他給已故的蜀漢國王劉禪寫了壹封遺書。內容竟是壹份詳細的個人財產申報:“我家在成都有800棵桑樹,田地15公頃。我的孩子衣食無憂,自有余糧。”至於外任,我別無選擇,只能派遣,帶吃穿,向官員學習,不要區別對待我的生活,取長尺寸。我死了,裏面錢不夠,外面贏錢,以負陛下”。諸葛亮死後,人們發現壹切如其所言,並無虛言。就算能掐會算,善於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的諸葛亮,可能做夢也想不到。壹千多年後的今天,人們稱他為古今“公示官員財產第壹人”。這種光明磊落、道德上近乎幹凈的行為,是對古代“文官”財產的首次申報和公示。

諸葛亮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家族子弟的控制和教育也非常嚴格,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值得後人借鑒和效仿。史料中記載“丞相之妾無副衣”。在那個年代,納妾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丞相的妃子連換洗的衣服都沒有,其尷尬程度甚至比壹個老百姓還要糟糕,足以讓人唏噓、驚訝、哀嘆。而且從諸葛亮公布的財產清單來看,桑樹800棵,薄田15公頃,除了官俸之外沒有灰色收入。壹個聽命於總理的“高級公務員”的收入甚至還不如壹個民間富豪。

諸葛孔明是個聰明人,但他壹生都非常謹慎。他是壹個真正的兩袖清風的君子,不能讓人覺得遺憾。

諸葛亮有句名言,“靜以修身,儉以修身。非靜無智慧,非靜無距離。”這不僅是他自我激勵的座右銘,也是他對後代的殷切希望。據說,諸葛家族的子弟從小就熟悉他寫的《誡子書》,而這種冷、天真、奢、儉的品德,在諸葛亮死後深深地紮根、萌發在苗族後代的腦海中,伴隨了他們壹生。

古往今來人才難得,智慧各有優劣。南說:有才能的人之所以叫帥,是因為他必須有信、有義、有德、有才、有悟性。壹個在人群中高貴的人,壹定是善良、睿智、值得信賴、誠實的。按照這個標準,諸葛亮無疑是人中的龍鳳,但像他這樣遵紀守法、獨立自主、淡然處之的智者卻少之又少。指望所有官員都像他壹樣,似乎不現實。在個人修養、自我約束、極高道德的層面上建設官員的德才兼備、廉潔自律、克己奉公,遠比建立壹套監督制約、抑惡揚善的良性機制可行。

“為人師表”才是真正的名人,千百年來誰與妳平起平坐。

古代沒有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官員財產狀況壹般不受朝廷控制。除非官員被洗劫壹空,或者他們的家人在他們身體死亡後無法安葬他們,否則法院只能知道哪些官員腐敗,哪些官員貧窮。因此,史書中對小沈陽等極端腐敗官員的財產有所記載,但對其他官員的財產卻鮮有記載。

幾位首相的財產清單

諸葛亮、魏徵、司馬光的財產狀況可以從相關史書中找到。簡要介紹如下:

蜀漢宰相諸葛亮有15公頃農田,比較貧瘠。據《三國誌諸葛亮傳》年的記載,諸葛亮在給先主劉禪的奏折中申報家業:“年初先主說,‘成都桑樹八百棵,薄田十五頃,其子衣食足。至於外約,我別無選擇,只能派遣,隨身帶吃穿,李爾

唐朝宰相魏徵留下的財產價值不菲。根據《新唐書白居易傳》,當魏徵的房子到達他的孫子手中時,它的價值已經增加到600萬英鎊。孫子想用錢賣掉爺爺留下的房子。壹位名叫李士道的官員自掏腰包支付了600萬英鎊,計劃為鄭偉的孫子贖回房產。白居易得知此事後,對唐憲宗發表演說:魏徵的後代不能保留在魏徵的財產。陛下要照顧好這個賢者的後代,把房子贖回來給他們。這種好事應該是朝廷做的,而不是李世道自己做的。他的所作所為是“占盡美色”。白居易的意見被唐憲宗采納了。

魏徵的房地產來源合法。盡管魏徵身居高位,擔任總理,但他的住房條件很差。直到晚年,他快死的時候,他家還沒有正殿。唐太宗下令有關部門從建造宮殿的材料中找出壹些小型材料,為鄭偉壹家建造正殿。僅用了五天時間就建成了壹個主廳。直到魏徵去世前幾天,他才擁有了主廳。魏徵的房子,正廳最值錢的部分相當於“福利房”,是朝廷為他修建的。

北宋宰相司馬光在洛陽擁有三公頃土地和房產。三公頃的土地對壹個首相來說是罕見的。唐朝有個叫楊的官員。上任前,他的目標是擁有10公頃農田和10個奴隸。三頃土地,連壹介楊也看不上。據《宋史司馬光傳》年的記載,司馬光死後,家裏已經沒有錢了,家裏連喪葬費都付不起。“妻賣田為葬,厭衣厭食終其生。”司馬光的妻子在埋葬他之前賣掉了土地。作為前首相的妻子,她過著艱苦的生活,吃著劣質的食物,穿著劣質的衣服,直到去世。至於司馬光在洛陽有多少房子,洛陽市民都清楚。原來北宋洛陽有這樣的習俗,每年春天高官的私家園林都對外開放。傳統上,遊客會自動支付或多或少的“茶水費”。“茶水費”相當於門票收入。壹個春天,總量相當可觀。仆人每次把這筆收入交給司馬光,司馬光總是讓仆人留下來自己用。其實開放私家園林起到了公示官員財產的作用。這不是法院下令,而是社會風氣使然。

諸葛亮為什麽敢主動如實申報家庭財產?

上述三位丞相中,諸葛亮是唯壹壹個主動向朝廷申報家庭財產的,據我接觸的史料。我又翻了壹遍晉代陳壽寫的《三國誌》,除了諸葛亮,沒有發現魏蜀吳有申報家庭財產的官員。我不敢斷言諸葛亮主動申報財產在中國古代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但退壹步說也是極其罕見的。

諸葛亮為什麽敢主動申報財產?主要有兩個原因:第壹,他不是很有錢。從他家沒有剩余財富來看,他可能連“中產”都談不上。公開他的家庭財產,不會讓人感到意外;二是其財產來源合法,經得起質疑和調查。比如,現代男人如果為人正直,沒有小三,沒有小三,不怕把通訊錄和短信內容透露給老婆,因為他沒做過什麽見不得人的事,心裏也沒鬼。

15公頃,對壹個首相來說,是多少?舉當代的例子。魏國大將滿寵,晚年封為邱,壹次賜田五十頃,谷中迎客五百元,合二十萬。吳國大將蔣欽奉命與關羽作戰,不幸在行軍途中病死。為了表彰他,安慰他的妻子和兒子,孫權給了他的妻子和兒子200公頃的農田,和蕪湖的200戶人家。公元280年,吳國的統治者孫皓投降了金朝,來到了洛陽。晉武帝賞賜他30公頃農田。每年,他收到5000斛,50萬錢,500匹絲綢和500斤棉花。相比較而言,Zh

上面提到的諸葛亮給已故皇帝劉禪的信,具體說明了他和他的家人的收入來源。壹***兩塊:15公頃田地和800棵桑樹的收入;總理職位的收入。前者的收入是家庭成員使用的,可以自給自足有余。後壹種收入是諸葛亮自己用來解決“衣食無憂”的。除了這兩項收入,諸葛亮沒有其他收入。他說的“沒有其他安排”是指沒有其他“安排”或“招聘”,即沒有指使或暗示他人給自己送錢送物,也沒有要求政府報銷自己多出來的費用。他所說的“不要區別對待生活,量力而行”,是指他本人不從事其他家族事業,包括商業活動,不依靠商業活動增加個人和家庭收入。由此可見,諸葛亮的收入都是正當的。他死後,朝廷才知道,他生前做了申報財產的奏折上所言:“內不多錢,外贏錢。”諸葛亮確實淡泊自律,節儉。他既沒有灰色收入,也沒有黑色收入,內心是開放的,不必隱瞞什麽。

司馬光和魏徵的財產並不太多,而且來源也說得很清楚。都是有著光明的心,無私的心,坦誠的心的官員。就拿司馬光來說吧,他奉行的信條是對別人什麽都不說。說,“對自己說:我從來沒有高人壹等,但我這輩子也沒有做過什麽不能告訴別人的事。”與人交談時,他總是直言不諱,沒有什麽好隱瞞的,他壹生都是如此。司馬光和魏徵為什麽不像諸葛亮壹樣主動申報財產?顯然不是因為不敢把財產拿到太陽底下。他們自律嚴格,不貪財,心情不好。他們除了官員工資,沒有任何非法收入,顯然不必害怕公開家庭財產。

像司馬光、魏征哲這樣的無辜官員,對朝廷沒什麽好隱瞞的。可能是因為法院沒有建立官員申報財產的制度,所以不會第壹個吃“螃蟹”。需要註意的是,在封建時代,做申報財產第壹個吃“螃蟹”的人,會遭人反感。

為什麽申報財產在封建時代不能推廣?

諸葛亮申報財產後,外界的反應似乎很冷淡。壹方面諸葛亮這樣的好榜樣在蜀漢朝廷沒有得到推廣,另壹方面官員也沒有效仿諸葛亮申報財產。

郭有誌、費_、董允等人都是《宋史司馬光傳》年諸葛亮極力推崇和推薦的,但沒有壹個人標榜諸葛亮,申報家庭財產。再比如蜀漢的大將、後期的中流砥柱姜維,他廉潔節儉。引用賢政的話說:“姜伯約在群臣的右邊,他的房子有缺點。他無財,側室無妾。他喜歡在後院聽無聲音樂。他帶衣服,帶車馬,飲食適度,不奢求。政府支付的費用很容易被消耗掉.姜維可以算是繼諸葛亮之後蜀漢又壹個節儉官員的例子,但他沒有學諸葛亮申報財產。

諸葛亮典型的申報財產不僅在三國時期無法推廣,在其他朝代也是如此。在封建時代,對官員實行財產申報制度是不可能的,因為障礙太多,難以逾越。歷代最高統治者都不敢也拒絕輕易嘗試。

在封建社會,朝廷和政府中的皇親國戚、權臣、貪官人數不多,卻攫取了整個國家的大部分財富。有些人富如敵國。這些有權有勢的人絕對不會贊成財產申報制度。他們是財產申報的最大阻力。

這裏可以舉兩個例子。

季梁,東漢的妃子和將軍,據《前出師表》,有三個皇後,兩個將軍,七個人被封爵。“他在位二十多年,窮極而富。內外驕橫,不敢違命。天子自敬,不能有親屬。”

季梁倒臺後,拍賣所得的3000多萬元被沒收的財產被上繳國庫。有了這壹大筆收入,朝廷立刻改善了財政狀況,於是宣布減免天下壹半的賦稅。當季梁在舞臺上時,天空被火焰點燃,所有的官員都害怕他,甚至皇帝也被提升。這樣的皇親國戚,有權有勢的官員,妳讓他申報財產,妳不是在說話嗎?他不僅不會申報財產,還會把妳掀翻。

再比如小沈陽,清朝乾隆年間的權臣,歷任軍務大臣、內政大臣、國務大臣等。相當於明朝以前的宰相,所以被稱為郭襄。他是乾隆皇帝的親家,執政二十余年,壹直“備受冠朝寵愛”。朝廷裏沒有哪個官員能像他壹樣受到乾隆皇帝的青睞。隆帝壹死,繼位的嘉慶皇帝就給他動了手術,頒布詔書,宣布對他的20項指控,並命令他自殺。罪名中有:“抄家,楠木宅院逾越,仿照寧壽宮制,裝飾園林,與圓明園澎島瑤臺無異。這是十三歲的大罪。冀州的墓葬設置有享樂廳和地道,居民稱之為何伶,是第十四宗罪。藏品有200多顆珍珠,比大內的多好幾倍,而且大珍珠比皇冠頭冠還大,是十五的大罪。頂上幾十顆寶石,無數顆大寶石都比大內好,這是大罪。藏銀衣數千萬余件,重大犯罪十七起。墻內黃金26000余兩,私庫黃金6000余兩,地窖埋銀300余萬兩,是十八般大罪。通州、冀州典當行、錢坫資本十萬余元,與民爭利,犯下十九大罪。家奴劉權,家產二十余萬,有大珍珠鐲子,大罪二十。”小沈陽當政時,如何申報財產?作為小沈陽的親家,寵愛小沈陽的乾隆皇帝,怎麽會要求小沈陽申報財產呢?如果是先殺了龍皇帝,當代人和後世可能都不知道他是個大貪官。

唐太宗,壹個明智的君主,沒有把財產申報作為預防、遏制和糾正官員腐敗的手段。他處理官員腐敗的方法是事前教育,事後懲罰。其中,事前教育就是勸說官員不要貪財,不要因小失大。他曾經對身邊的大臣說:我說貪官其實不懂愛財。五品以上的官員,豐厚的薪水,壹年的收入,壹筆可觀的數目。“如果老百姓行賄的錢,不過幾萬,壹旦暴露,盧的官階就削掉了,這是心疼財產嗎?得小失大者也。”官員們應該知道貪汙受賄在經濟上和政治上是不值得的。唐太宗知道有些官員受賄幾萬、幾萬,違法所得巨大,但他就是不拿起申報財產這個殺手鐧。是他沒有想到這個殺手鐧,還是想到了卻不敢用?

畢竟唐太宗是封建時代的君主,是壹千三百多年前的人。反腐制度建設不能對他苛責。這樣看來,諸葛亮主動申報財產是“提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