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短信平臺 - 福州市鄉土常識

福州市鄉土常識

1.福州鄉土文化

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福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地靈人傑,俊采星馳。許多關於福州民俗、民間傳說、方言熟語、地名來歷、傳統工藝等知識為民眾所喜聞樂見,許多旅遊景點都蘊涵著深厚的閩越文化,要更深刻地了解福州就必須潛行在閩都深厚的文化沃土中,慢慢品味。

福州文化網以解讀福州上下兩千多年文化,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結合,圖文並茂,把福州這個地處東南沿海城市新舊社會人文環境進行多元化展示,福州文化網立足福州民俗文化歷史及現狀,提供各類文化信息,追溯福州民俗文化源流,挖掘本地文化特色。既是了解福州歷史和現實的窗口,更是凝聚福州方言區和旅居臺、港、澳及世界各地福州鄉親的鄉情鄉音的交流平臺。

2.福清市有什麽鄉土文化

福清風俗四大特點 千百年來流行於民間的風尚,習俗,基本反映出福清地區人民群眾的生活傳統習慣、道德規範和精神風貌。

是閩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鮮明標誌。從歷史沿革的脈絡看,福清風俗具有4個較為明顯的特點: (1) 繼承古越文化的遺風; (2) 大量接受古代中原文化的影響; (3) 受到宗教特別是佛教和道教的影響; (4) 近現代以來,對海外文化的吸收。

在福清傳統時令節俗中,迎春、接春、迎年等生動體現了古越遺風的履痕;而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以及婚喪壽慶傳統風俗中的合婚、定聘、禳壽、正壽、開吊等和信仰民風中的關公誕、迎城隍、魁星誕、土地誕、魯班誕等則明顯來自中原文化的影響,是古代中原文化的活化石。 福清民間對海上女神林默娘(即馬祖,俗呼馬祖)和對陸上女神陳靖姑(即臨水太後陳夫人,俗呼臨水奶)的崇拜和信仰,說明道教對福清民俗影響之深,尤其是數百年來在民間被尊為婦女、兒童保護神的臨水奶,幾乎深入到民間的家家戶廣。

信仰民風中的觀音誕、地藏王誕、泗洲佛、浴佛節等等則充分展示了佛教的滲透。 佛、道兩教在福清民俗中間付受到信徒們的崇奉,往往壹案同供佛、道兩神位。

相對而言, *** 教對福清的習俗影響較小。近代以來,在福清的生活習尚中,也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響。

脫鞋人屋、燈展、花展等則生動地反映了福清人又善於汲收外來文化習尚的傳統。福清風俗在形成過程中,既具有吸收融匯外來習俗的融通力,又具有地域割據碎狀性的排他型。

生活民俗中則出現同鄉不同俗,信仰民風中既有壹爐香供道、佛兩教的現象,又有"奉教"(指西方傳來的天主教、基督教)是野教的排他型現狀出現。福清風俗蘊含著尊重傳統又勇於開拓,留戀鄉土又熱衷於外出的奇異雙向型,培育了眾多英才,使閩海鄉賢輩出,諸如近代史上第壹個放眼看世界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引進西方新興資產階級思想的啟蒙思想家嚴復、中國翻譯界奠基人林紓、中國近代史上在南洋開辟"新福清"的著名華僑領袖黃乃裳等等。

福清風俗,充分呈現著"東南山國"與"閩海雄風"的封閉和開放雙向交錯的人文形態。 春節拜年 農歷正月初壹,古稱履端,是辭舊迎新之節,也是壹年中最隆重的節日。

早晨吃太平面(線面加2個蛋),象征壹年太平。初壹至初三,整肅衣冠向家中長輩、親友"拜年",講吉利話。

鬧元宵正月十五,鬧元宵,逛燈市。福清地區初七以後,即盛行燈市,觀燈和送燈。

南後街專門出售各種紙制花燈,街道兩旁,屋槽之下,花燈高懸,琳瑯滿目。 過拗九 正月二十九,是福清地區獨有的節俗。

煮糯米粥,配以紅棗、紅糖、荸薺、桂圓、花生等佐料,謂"拗九粥",舉家當早餐;出嫁的女兒也要送拗九粥給父母,意為祝願平安度過"九"這壹關。 清明掃墓清明節,祭祖掃墓,食品主要是菠菠棵、光餅籌。

端午劃龍舟 五月初五,又稱五日節。初壹至初五主要活動是龍舟競度;初五中午"過節"要喝雄黃酒,吃花生粽和荷葉包。

七夕話鵲橋 七月初七之夜是神話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時間。 福清地區在這個節日普遍互相贈送蠶豆,以作結緣紀念。

中秋賞月 八月十五,又稱團圓節。家人團聚吃月餅、飲酒和賞滿月。

舊時笙歌達旦,謂之"待月華"。 重陽敬老 九月初九,謂之重陽節,是敬老日。

舊時民眾登高、放風箏,熱鬧非常。 冬至 又稱冬節。

全家歡聚壹堂搓粞為丸,福清話叫"搓丸",是團圓的意思。 過小年 十二月廿四,也叫"祭竈"。

家家戶戶打掃廚房,迎接新年,食品主要是竈糖竈餅。 過年 農歷年的最後壹天,又叫除夕,是壹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全家團聚壹起,歡歡喜喜吃年夜飯,給小孩分壓歲錢。過了"年",第二天即是春節。

3.

①世界上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誌。傳統的中秋佳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民族節日,從中能夠深切感受到文化多樣性的魅力。(2分)

②中秋節日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慶祝中秋節日,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透過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韻味。(2分)

③中秋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弘揚中秋文化,可以彰顯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鞏固其維系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作用。(3分)

試題分析:本題以2012年10月3日的福建福州的中秋晚會材料為背景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回答本題可以從世界上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誌。中秋節日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中秋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弘揚中秋文化,角度回答,註意課本基礎知識和材料的有機結合。

點評:解題思路:讀取設問時要把握三點:知識範圍(註意答案有時看似超出範圍要求,這裏有個知識的滲透和借用問題)、待分析的事件、答題角度。收斂性試題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識範圍為依據,到材料中尋找相關信息,並有理有據地組織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後仍有重要信息沒有分析,就要考慮知識的遷移和借用了。

4.廬隱與誰齊名,並稱為“福州三大才女”

廬隱(1898年壹1934年),原名黃淑儀,又名黃英,福建省閩侯縣南嶼鄉人,“五四” 時期著名的女作家,廬隱與冰心、林徽因齊名,並稱為“福州三大才女”。

取筆名廬隱,有隱去廬山真面目之意。1903年父親去世後到北京舅舅家居住,後入教會辦的慕貞書院小學部,開始信仰基督教。

1912年考入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在北平公立女子中學、安徽安慶小學及河南女子師範學校任教,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師範國文系,大學畢業後到安徽宣城中學、北平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任教。1925 年出版第壹本小說集《海濱故人》。

幾年間,母親、丈夫、哥哥和摯友石評梅的先後辭世,悲哀情緒籠罩在廬隱這個時期所出版的作品集《靈海潮汐》和《曼麗》之中。 1930年與李唯建結婚,後出版了二人的通信集《雲歐情書集》。

婚後他們壹度在東京居住,出版過《東京小品》,生活美滿幸福。後廬因難產而死,年僅36歲。

總的來說,廬隱是壹位感傷的悲觀主義者,除了早期的若幹篇作品外,她的作品都沒有擺脫悲哀的基調。 她苦苦追求人生的意義,卻看不到人生的前途,覺得人生"比作夢還要不可捉摸”,她在悲哀的海裏,幾乎苦苦掙紮了壹生。

她,或她作品裏的主人,往往被悲哀所困擾,終不得解脫,她把悲哀看作是偉大的聖者。 200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的《女作家在現代中國》中,把廬隱與蕭紅、蘇雪林和石評梅等人並列為十八個重要的現代中國女作家之壹。

5.福州民間的"竹枝詞",妳了解嗎

非常的抱歉,對於詩詞壹向很喜愛但是福建民間的竹枝詞,確實了解不多。

這裏只是淺談壹點,不到之處見諒。 竹枝詞“誌土風而詳習尚”,以吟詠風土為其主要特色,與地域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

它往往於狀摹世態民情中,洋溢著鮮活的文化個性和濃厚的鄉土氣息。 唐代民間的《竹枝詞》,可以視為民歌采用七言體的成熟之作。

據中唐詩人劉禹錫在巴楚流放期間聽到的“竹枝歌”來看,這是回壹種加固定襯句的七言民歌。劉禹錫個人的印象是:“其卒章激汗如吳聲,雖倫懺不可分,而含思婉轉,有其濮之艷。”

有壹本《歷代竹枝詞》(王利器先生倡導輯錄,主要編纂者王慎之女士、王子今教授),其中收錄了閩南、莆仙的竹枝詞,但數量較少。 清時代福建的科舉異常繁盛,文人的竹枝詞創作不在少數;另壹方面,福建各地的風俗特色鮮明,這吸引了許多外地人,由此而留下的竹枝詞應當頗為可觀。

在福州,比較有價值的竹枝詞就有:福建省圖書館特藏部收藏的佚名所輯《閩竹枝詞》(民國年間抄本),1962年福州鄉土史家鄭麗生所輯《福州竹枝詞》(春檗齋寫本),等等。 另外,鄭麗生還作有《福州風土詩》(1963年春檗齋抄本);清林麟昌所作《中山竹枝詞》50首。

對於福建民間的竹枝詞的搜集整理工作還沒有做到完善的地步,如果學長對於這方面很有研究的話,應該可以做出成績的。

6.漳州歷史,鄉土

國家AAAA級風景朝聖區 —— 三平寺天下第壹奇石——東山風動石世界文化遺產——福建(漳州)土樓國家AAAA級風景區——雲洞巖風景區首批國家地質公園——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農產品:桂圓、荔枝、天寶香蕉、蘆柑、龍眼、柚子、菠蘿、華安鐵觀音茶、蘑菇、竹筍、橄欖。

花卉:水仙花、玉蘭花、木棉花、茶花、蘭花 海產品:牡蠣、江東鱸魚、對蝦、石斑魚、鮑魚、龍蝦、扇貝 特色小吃:沙茶面、幹拌面、鴨面、田草、石花、豆花、五香、鍋邊糊、貓仔粥、魯面、漳州“臭頭粿”、雞仔胎、潤餅、蠔仔煎、蚵仔面線、四果湯、手抓面、馬蹄酥、三角餅、扁食 最著名的特產為“漳州三寶”:片仔癀牌片仔癀、水仙花、八寶印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