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面說“久仰”;
等候客人用“恭候”;
對方來信叫“惠書”;
請人幫忙說“勞駕”;
托人辦事用“拜托”;
請人指點用“賜教”;
贊人見解用“高見”;
求人原諒說“包涵”;
老人年齡問“高壽”;
客人來到用“光臨”;
與人分別用“告辭”;
看望別人用“拜訪”;
請人勿送用“留步”;
麻煩別人說“打擾”;
求給方便說“借光”;
請人指教說“請教”;
歡迎購買叫“光顧”;
好久不見說“久違”;
中途先走用“失賠”;
贈送作品用“斧正”。
2. “問”在古文中怎麽說“問“在古文的意思指的是:
(1)詢問。 宋劉褒《六州歌頭》“杯到莫停手,何用問來期。“
(2)論難,探討。《禮記·學記》:“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
(3)考查;過問。《漢書·韓延壽傳》:“望之自奏:‘職在總領天下,聞事不敢不問‘“。又與否定副詞“不”組合成“不問”,猶“不管“。唐韓愈《送殷員外序》:“凡四方萬國,不問海內外,無小大,鹹臣順於朝。“
(4)審訊罪犯。《金史·世宗紀中》:“詔凡犯罪被問之官,雖遇赦,不得復職“。
(5)責問;追究。《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6)打聽;尋訪。明金誠《江行》:“十年蹤跡渾無定,莫更逢人問故鄉“。
(7)周代諸侯國間互相訪問的禮節。《周禮·秋官·大行人》:“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8)饋贈。《詩·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
(9)慰問;探望。《周禮·秋官·大行人》:“(上公之禮)出入五積,三問三勞“。
(10)舊時訂婚,男方向女方下聘禮。《谷梁傳·莊公二十二年》:“禮有納彩,有問名,有納徵,有告期。“
(11)通“聞”1,告訴。《戰國策·齊策三》:”或以問孟嘗君。“
2,音訊;信息。《宋書·謝晦傳》:“(劉)穆之喪問至,高祖哭之甚慟。“
3,名聲。漢《夏承碑》:“令問不已。“
4 介詞,表示方向、對象,相當於“向”。唐杜甫《入宅三首》之二:“相看多使者,壹 壹 問函關”
5 姓。《廣韻·問韻》:“問,姓,今襄州有之。“
3. 問人姓氏說() 求人幫忙說() 無暇陪同說() 向人詢問說() 請人1、問人姓氏說貴姓,是詢問他人之姓的敬語。
2、求人幫忙說勞駕,是請別人幫忙做事時用以表示謙恭的套語。猶言麻煩您。
3、無暇陪同說失陪 ,客套話。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對方。多指中途先走。
4、向人詢問說請問,敬辭。用於請求對方解答問題。或者在向別人提出問題時的禮貌用語。
5、請人勿送說留步 ,通常的意思就不說了。這裏提出留步主要用在短信傳遞間使用的,是詞匯用法的壹種衍生。
6、未及迎接說失迎,指客套話。表示沒有親自迎接客人而向對方致歉。
擴展資料:
敬詞分類:
1、“令”字壹族。用於對方的親屬或有關系的人。如令尊:尊稱對方的父親;令堂:尊稱對方的母親;令郎:尊稱對方的兒子;令愛、令嬡:尊稱對方的女兒;令兄:尊稱對方的兄長;令弟:尊稱對方的弟弟;令侄:尊稱對方的侄子;
2、“拜”字壹族。用於自己的行為動作涉及對方。如拜讀:指閱讀對方的文章;拜辭:指告辭對方;拜訪:指訪問對方;拜服:指佩服對方;拜賀:指祝賀對方;拜識:指結識對方;拜托:指托對方辦事情;拜望:指探望對方。
3、“奉”字壹族。用於自己的動作涉及對方時。如奉達(多用於書信):告訴,表達;奉復(多用於書信):回復;奉告:告訴;奉還:歸還;奉陪:陪伴;奉勸:勸告;奉送、奉贈:贈送;奉迎:迎接;奉托:拜托。
4、“惠”字壹族。用於對方對待自己的行為動作。如惠存(多用於送人相片、書籍等紀念品時所題的上款):請保存;惠臨:指對方到自己這裏來;惠顧(多用於商店對顧客):來臨;惠允:指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事);惠贈:指對方贈予(財物)。
5、“恭”字壹族。表示恭敬地對待對方。如恭賀:恭敬地祝賀;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請:恭敬地邀請;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賀對方的喜事。
6、“垂”字壹族。用於別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如垂愛(都用於書信):稱對方對自己的愛護;垂青:稱別人對自己的重視;垂問、垂詢:稱別人對自己的詢問;垂念:稱別人對自己的思念。
7、“貴”字壹族。稱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貴幹:問人要做什麽;貴庚:問人年齡;貴姓:問人姓;貴恙:稱對方的病;貴子:稱對方的兒子(含祝福之意);貴國:稱對方國家;貴校:稱對方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