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唐)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競渡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節詩詞 (八)——競渡曲(劉禹錫·唐)
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楊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鬊鬣動,螮蝀飲汀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壹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淩波呈水嬉。
典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亨前水東註。
臺灣竹枝詞
錢琦(清)
競渡齊登杉板船,
布標懸處捷爭先。
歸來落日斜檐下,
笑指榕枝艾葉鮮。
乙卯重五詩
陸遊(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壹笑向杯盤。
午日處州禁競渡
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齊天樂
楊無咎(宋)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端午日賜衣
杜甫(唐)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節令門·端陽
李靜山(清)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壹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端午節詩詞 (十二)——賀新郎(端午)(劉克莊·南宋)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綀衣紈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遊人觀渡。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誰信騷魂千載後,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壹笑,吊千古。
念奴嬌
張榘(宋)
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誰挽汨羅千丈雪,壹洗些魂離別。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青杏園林,壹樽煮酒,當為澆淒切。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菩薩蠻
陳義(宋)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午日觀競渡
邊貢
***駭群龍水上遊,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漁家傲
歐陽修(宋)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葉裏黃驪時壹弄。猶 松。等閑驚破紗窗夢。
七律·端午
殷堯藩(唐)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端午節歌謠大放送
1.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壹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2.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3.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壹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4.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5.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薄劍斬百邪鬼入虎品。(陜西)
6.溫州民間流行著壹首《重五謠》:
吃爻雄黃酒, 毒蛇遠遠遊。
重五草頭湯, 疤瘰洗精光。
重五吃麥麥, 字眼學起快。
吃爻重五卵, 做個生員卵。
重五吃大蒜, 讀書做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