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鄭燮,號板橋,清乾隆元年進士,以畫竹,蘭為長。曾任範縣令,愛民如子。室無賄賂,案無留牘。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至有忘其為長吏者。遷濰縣,值歲荒,人相食。燮開倉賑濟,或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即發谷與民,活萬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註釋
長:擅長。
室:家。
案:桌子。
輒:就。
至:至於。
值:遇到。
活:使……活。
譯文
鄭燮,號是板橋,清朝乾隆元年科舉的進士。擅長畫竹和蘭花,曾經在範縣作縣令,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孩子壹樣。家裏沒有收受的賄賂,桌子上沒有遺留的公文。鄭公空閑的時間經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至於有人忘記他是壹縣的長官。後來調任到濰縣作官,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鄭燮開官倉放糧賑濟災民,有人阻止。鄭燮說:“都到什麽時候了,要是向上申報,輾轉往復,百姓怎麽活命?(要是)上邊降罪,我壹人承擔。”於是開官倉賑濟災民,使上萬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時候,濰縣的百姓沿路相送。
2. 求關於鄭板橋的壹篇古文的翻譯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南興化人。
乾隆元年中進士,曾在山東濰縣當知縣,政治名聲不錯。
在他任職的十二年中,監獄裏很多次都沒有壹個犯人。
後來因為縣裏鬧饑荒,鄭板橋向朝廷要求發放賑災糧款,卻得罪了上級大官,於是他告病還鄉。
離任的那壹天,老百姓都哭著挽留他,每家都畫他的畫像來祭拜。(太誇張了吧!)
鄭板橋為人磊落灑脫,性格孤傲。(出淤泥而不染)
他擅長畫蘭花和竹子,他畫蘭花的葉子用焦墨,用草書中豎長撇的方法;他畫的竹神似蘇東坡,多的時候不亂,少的時候也不會讓人覺得太空,完全不同於當時的習慣畫法,又好看又挺拔,獨壹無二。
鄭板橋的書法也很有特色,結合了隸書、楷書、和行書三種字體的風韻,圓潤飽滿,古風靈秀;尤其是他的楷書,特別好,只是作品不多。
鄭板橋詩的風格接近於白居易和陸遊,特別是幾篇緬懷古代的,激昂慷慨。
他的詞也比較有特色。
在當時有「鄭虔三絕」之稱。
他的著作有《板橋詩鈔》,市面上流通的有手工抄寫和刊印的。
《板橋詩鈔》後面附帶幾篇家信,感情真摯,語言誠懇,很感人。
好辛苦,完全原創哦!
3. 古文翻譯《板橋誦書》《板橋誦書》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清朝書畫家,文學家,也稱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之壹。
原文:
板橋幼隨其父學,無他師也。幼時殊無異人之處,少長,雖長大,貌寢陋,人鹹易之。然讀書能自刻苦,自憤激,由淺入深,由卑及高,由邇達遠,以赴古人之奧區,以自暢其性情才力之所不盡。人鹹謂板橋讀書善記,不知非善記,乃善誦耳。板橋每讀壹書,必千百遍。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箸,或對客不聽其語,並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書有弗記者乎?
譯文:
板橋小的時候跟隨他的父親學習,並沒有其他的老師。小的時候沒有和別人大不壹樣的地方,(板橋)漸漸長大了。雖然長得又高又大,但容貌醜陋,人們都看不起他。他又喜歡說大話,自負得過頭,不管誰都敢罵。許多長輩都瞧不起他,告誡別人不要和他來往。但是他讀書能夠自己刻苦,自己憤激,自己確立觀點,不與世俗同流合汙,自己不斷深鉆細研,從淺的地方到深的地方,從低到高,從近到遠,到達古人學問深奧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才能力氣得到昌盛。人們都說板橋讀書善於記憶,卻不知道他並不是善於記憶,而是勤於背誦。板橋每次讀壹本書,壹定要讀千百遍。在船上,馬上,被子裏,有的時候在吃飯的時忘記了勺子筷子,有的時候面對客人沒有聽到他們的話,甚至忘記了自己說的話,都是在記憶書上的內容,默默地誦讀。書有不被記住的地方嗎?
啟示:
讀書要有良好的讀書習慣和方法,要抓緊時間、勤奮刻苦、持之以恒地學習,要有自己獨到的思考和見解,才能有壹番作為。鄭板橋能夠自己刻苦,他每次讀壹本書,都讀很多遍,且利用所有機會記憶且默默背誦。這種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清朝書畫家,文學家,也稱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之壹。乾隆時進士,曾任濰縣縣令,書畫史。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樸古逼文、何。為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因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著。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遊。時寫叢蘭瘦石於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嘆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壹時。為“揚州八怪”之壹,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鄭燮壹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卒年七十三。
4. 鄭板橋的文言文《蘭》《種蘭》-------鄭板橋
余種蘭數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歸之色。因移植於太湖石黃石之間,山之陰,石之縫,既已避日,又就燥,對吾堂亦不惡也。來年忽發箭數十,挺然直上,香味堅厚而遠。又壹年更茂。乃知物亦各有本性。贈以詩曰:蘭花本是山中草,還向山中種此花。塵世紛紛植盆盎,不如留與伴煙霞。又雲:山中蘭草亂如蓬,葉暖花酣氣候濃。山谷送香非不遠,那能送到俗塵中?此假山耳,尚如此,況真山乎!余畫此幅,花皆出葉上,極肥而勁,蓋山中之蘭,非盆中之蘭也。
5. 板橋自敘文言文答案板橋自敘
[清]鄭 燮
板橋居士,姓鄭氏,名燮,揚州興化人.父立庵先生,以文章品行為士先.教授生徒數百輩,皆成就.
板橋幼隨其父學,無他師也.幼時殊無異人處,少長,雖長大,貌寢陋,人鹹易之.又好大言,自負太過,謾罵無擇.諸先輩皆側目,戒勿與往來.然讀書能自刻苦,自憤激,自豎立,不茍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淺入深,由卑及高,由邇達遠,以赴古人之奧區,以自暢其性情才力之所不盡.人鹹謂板橋讀書善記,不知非善記,乃善誦耳.板橋每讀壹書,必千百遍.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箸,或對客不聽其語,並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書有弗記者乎?
平生不治經學,愛讀史書以及詩文詞集;傳奇說簿之類,靡不覽究.有時說經,亦愛其斑駁陸離,五色炫爛.
好山水,未能遠跡;其所經歷,亦不盡遊趣.乾隆十三年,大駕東巡,燮為書畫史,治頓所,臥泰山絕頂四十余日,亦足豪矣.又以余閑作為蘭竹,凡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騷人詞伯、山中老僧、黃冠煉客,得其壹片紙、只字書,皆珍惜藏庋.然板橋從不借諸人以為名.板橋康熙秀才,雍正壬子舉人,乾隆丙辰進士.初為範縣令,繼調濰縣.
板橋詩文,自出己意,理必歸於聖賢,文必切於日用.或有自雲高古而幾唐宋者,板橋輒呵惡之,曰:“吾文若傳,便是清詩清文;若不傳,將並不能為清詩清文也.何必侈言前古哉?”明清兩朝,以制藝取士,雖有奇才異能,必從此出,乃為正途.若漫不經心,置身甲乙榜之外,輒曰:“我是古學.”天下人未必許之,只合自許而已.老不得誌,仰借於人,有何得意?
(以下是譯文)
板橋居士,姓鄭,名燮,是揚州興化人.父立庵先生,憑他的文章品行成為士人模範.教授學生幾百人,都成了才.
板橋小的時候跟隨父親學習,沒有其他的老師.小的時候沒有特別和別人不壹樣的地方,稍微長大了些,雖然個子高,但容貌醜陋,人們都看不起他.又喜歡說大話,極其自負,批評人不論其身份.那些前輩都很憎惡他,告誡子弟不要跟他來往.但是他讀書能夠自己刻苦努力,自己有獨到見解,不隨便屈從流俗,自悟書中曲折難盡的深意,從淺到深,從低到高,從近到遠,到達古人學問深奧的地方,使自己的性情才力在不能達到的地方也能充分發揮.人們都說板橋讀書善於記憶,他們不知道板橋並非善於記憶,而是善於誦讀罷了.板橋每次讀壹本書,壹定要讀千百遍.在船上,在馬上,在被子裏,有的時候在吃飯的時忘記了勺子筷子,有的時候沒有聽見客人對他說的話,有時又忘記自己說的話,這都是在默誦書中的話.書還有不被記住的嗎?
平生不研究經學,喜歡讀史書以及詩文詞集、傳奇小說之類的書籍,沒有不研讀的.有時談經,也喜愛它多姿多彩.
喜好山水,卻沒有遠遊,遊歷經過,也不必盡到遊趣.乾隆十三年,皇帝東巡,鄭燮做為書畫史,整治住所,在泰山絕頂住了四十多天,也足以稱豪了.又在閑暇畫畫蘭竹,那些王公大人、卿士大夫、詩人詞人、山中老僧、黃冠道士,得到他壹小片紙、幾個字,都珍藏起來.但是板橋從不借助他人出名.板橋是康熙秀才,雍正壬子舉人,乾隆丙辰進士.最初擔任範縣令,接著調任濰縣.
板橋的詩詞文章,都是出於自己的意思,說理必定歸結於聖賢,文章必定切合於實用.有人說文章高超古雅而近於唐宋,板橋就惱怒呵斥他.說:“我的文章如果流傳下去,那壹定是清詩清文;如果不能流傳,那就是它不能成為清詩清文.何必大言比於前古呢?”明清兩個朝代,用八股文錄用士人,即使是有奇異才能的人,也必須從這條路尋出身,這才是正道.如果漫不經心,不能錄取,就說:“我是古學.”天下人未必同意妳的說法,只是自我稱道而已.老來不得誌,仰仗他人,有什麽得意的呢?
6. 古文鄭什麽傳鄭燮傳目錄[隱藏]原文註釋譯文鄭燮 [編輯本段]原文 鄭燮,號板橋,乾隆元年進士。
知範縣,愛民如子。絕苞苴,無留牘。
公余輒與文士觴詠,有忘其為長吏者。調濰縣,歲荒,人相食。
燮開倉賑貸,或阻之,燮曰:“此何時?俟輾轉申報,民無孑遺矣。有譴我任之。”
發谷若幹石,令民具領券借給,活萬余人。上憲嘉其能。
秋又歉,捐廉代輸,去之日,悉取券焚之。濰人戴德,為立祠。
燮有奇才,性曠達,不拘小節;於民事則纖悉必周。嘗夜出,聞書聲出茅屋,詢知韓生夢周,貧家子也,給薪水助之。
韓成進士,有知己之感焉。官東省先後十二載,無留牘,亦無冤民。
乞休歸,囊橐蕭然,賣書畫以自給。文宏博雄麗,詩宗範、陸,詞尤工妙。
書出入漢隸中而別開生面。以余事寫蘭竹,隨意揮灑,筆趣橫生。
其需次春明也,慎郡王極敬禮之。壹縑壹楮,不獨海內寶貴,即外服亦爭購之。
著《板橋詩鈔》諸書。[編輯本段]註釋 1.苞苴(jū):本為裹魚肉的草包,後為送禮行賄的代稱。
2. 觴詠:飲酒詠詩。 3.廉:清代於官吏正俸之外按職務等級另給銀錢,稱養廉(使官吏不貪汙)銀。
4.輸:此處意為百姓要交的賦稅。 5.囊橐(tuó):口袋。
6.縑:絹。 7.楮(chǔ):紙的代稱。
8.外服:外國人。[編輯本段]譯文 鄭燮,號叫板橋,乾隆元年考中進士。
他做山東範縣知縣時,愛老百姓,像對自己的兒子壹樣。他拒絕別人的饋贈和賄賂,處理政務勤敏,公文案卷不積壓。
公事之余就和文人們壹塊飲酒詠詩,有人都忘記他是縣官了。後來調任山東濰縣知縣,遇上饑荒年景,出現人吃人的局面。
鄭燮打開官家的糧倉救濟百姓。有人勸阻他(讓他向上級請示),他說:“這是什麽時候?等輾轉向上級請示報告,老百姓就剩不下壹個了。
上級有什麽譴責,由我來承擔責任。”於是拿出糧食若幹石,讓百姓辦好領糧的借據,然後把糧食發給他們,救活了上萬的人。
上級長官也表揚他有辦事才幹。到了秋季又歉收,他就拿出自己的養廉錢替老百姓交賦稅。
他在去職離任的時候,把百姓的借據全都燒了。濰縣人民對他感恩戴德,給他修建了生祠(來奉祀他)。
鄭燮天生有奇才性格曠達,不拘小節,但對於老百姓的事情卻處理得細微詳盡,壹定要做得十分周到。曾有壹次夜裏外出,聽見從壹所茅屋中傳出讀書聲,壹打聽,知道這人叫韓夢周,是窮人家子弟,就供給他壹些生活費幫助他。
韓生中進士後,感念鄭燮是自己的知己。鄭燮在山東省先後做了十二年官,從沒有積壓的公事,也從沒有受冤枉的百姓。
後來他請求退休回家時,口袋裏空空如也,壹無所有,靠賣字賣畫為生,他的文章寫得宏博雄麗,詩歌效法範成大、陸遊,詞尤其寫得工巧美好。他的書法具有漢隸的特點,但又能別開生面,富有創造性。
在寫詩寫字之余就畫蘭花和竹子。他的畫雖然是隨意揮灑,卻能妙趣橫生。
他在京城候補的時候,慎郡王(允禧,字謙齋)十分敬重他。鄭燮畫的壹張絹、壹張紙、不僅國內人看得極為寶貴,就是外國人也爭相購買。
他著有《板橋詩鈔》等書。[編輯本段]鄭燮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今江蘇揚州興化人,生於康熙三十二年(壹六九三年),卒於乾隆三十年(壹七六五年),享年七十三歲,他歷經康雍乾三朝盛世,是清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和詩人、“揚州八怪”之壹。
鄭板橋出身於書香門第,其曾祖、庠生,祖父、儒官(未仕),父親、廩生、以教書為業。板橋四歲喪母,由乳母費氏撫養,十四歲繼母郝氏卒,這壹遭遇表明板橋的童年、少年時代是過著貧寒孤獨的生活。
板橋自幼聰慧過人,少年時代“隨其父學,無他師也”,在其父辦的塾館接受了啟蒙、讀經教育,勤奮異常,達到“自刻苦、自憤激、自豎立”的狀態。他不同於歷代儒生那樣僅癡迷誦讀經書,而是“平生不治經學,愛讀史書以及詩文詞集、傳奇說部壹類,靡不覽究”。
因而他從小就受到更廣闊文化知識的熏陶。他青年時代去了真州毛家橋(今江蘇儀征)跟著名詞人陸種園學習填詞,接受了嚴格的藝文創作訓練。
“學而優則仕”,這是中國士人追求的人生理想,板橋在青壯年時代同樣熱衷於此道而為之奮鬥不已。 約康熙四十九年(壹七壹○年),板橋年十八歲考中秀才。
康熙五十七年(壹七壹八年),二十六歲來真州江村設塾教書。三十歲—四十九歲之間鄭板橋在揚州以賣畫為生。
他受到揚州達官鹽商資助,遠遊山水,行蹤遍及贛、湘、冀、魯等省。雍正三年(壹七二五年)他赴京師與僧人、期門、羽林子弟(宮廷侍衛)結識。
雍正十年(壹七三二年)赴金陵鄉試,考中舉人,時年四十歲。作《得南闈捷音》以誌賀。
詩雲:“忽漫泥金入破籬,舉家歡樂又增悲。”可見,佳音傳來,湧上詩人心頭的不僅是喜悅興奮之情,而是首先想到的是“舉家歡樂又增悲”,揭示了當時科舉制度所造成的社會現實。
接著,為此發了壹通牢騷,詩雲:“壹枝桂影功名小,十載征途發達遲”。他為自己走上這條道路付出的艱辛而感慨萬千。
此後不久他遊歷了金陵和杭州,作詩數十首,表達出自己的極好心情。雍正十壹年(壹七三三年)他因患瘡未能按期赴京參加會試,而去了潤州(今江蘇鎮江)焦山。
7. 文言文翻譯:板橋集外詩翻譯:
我稱自己為板橋居士,叫鄭燮,揚州興化人。我小的時候跟隨他的父親,沒有其他的老師。小的時候沒有特別和別人不壹樣的地方,稍微長大了些,雖然長大了,容貌醜陋,人們都看不起我。但是我讀書能夠自己刻苦,自己憤激,從淺的地方到深的地方,從低到高,從近到遠,來探求古人創造的深奧學問,酣暢地表現我的沒有全部顯示出來的性格、才能。人們都說我讀書善於記憶,卻不知道我不是善於記憶,而是善於背誦。我每次讀壹本書,壹定要讀千百遍。有的時候在船上,馬上,被子裏,有的時候在吃飯的時忘記了勺子筷子,有的時候對著客人不聽他們的話,並且還忘記了我自己說的話,都在記憶書並且默默的背誦。書還有不被記住的地方嗎?
8. 板橋小傳原文及翻譯原文: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南興化人。乾隆元年進士,官山東濰縣知縣,有政聲。在任十二年,囹圄囚空者數次。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去官日,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畫像以祀。先生為人疏宕灑脫,天性獨摯。工畫蘭竹,蘭葉用焦墨揮毫,以草書之中豎長撇法運之;畫竹神似坡公,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有別致,以隸楷行三體相參,圓潤古秀;楷書尤精,惟不多作。詩近香山放翁,吊古諸篇,激昂慷慨。詞亦不肯作熟語。時有“鄭虔三絕”之目。所著有板橋詩鈔,手書刊刻行於世。集後附刻家書數篇,情真語摯,悱惻動人。
翻譯: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是江南興化人。乾隆元年考取進士,做山東濰縣知縣,政績斐然,名聲卓著。在任的十二年中,很多次牢獄空籠,沒有囚犯。因為年歲饑荒,為百姓請求賑糧,觸犯得罪了上司官員,於是借口有病辭官回鄉。離任的時候,百姓痛哭,極力挽留,家家戶戶畫板橋像來懷念他。板橋先生為人蕭疏瀟灑,跳脫不拘,性情誠摯。擅長畫蘭竹,用幹枯的墨色著筆,運用用草書中間壹豎和長撇的筆法來描畫;畫竹神韻極像蘇東坡,竹多時不顯得紊亂,竹少時不顯得稀疏,完全擺脫時下壹般的習氣,秀美遒勁,無以倫比。書法有出眾獨特的地方,把隸書、楷書、行書三種書體的特點揉合到壹起,圓潤,古雅,秀麗;尤其擅長的是楷書,作品卻不多。詩歌風格和白居易、陸遊相近,數篇憑吊古跡的詩篇,都寫得激昂慷慨。寫詞也不願落入俗套。當時人對他有“鄭虔三絕”的稱呼。他的著作有《板橋詩鈔》,是他自己手寫,然後刻版印刷流傳世上的。集子後面附錄有家信好幾篇,其中感情真實,語言誠摯,充滿憂思悲苦,十分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