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樂東縣壹些香蕉種植大戶向記者反映,近期,廣東壹媒體在《打藥催熟香蕉,賣水果也有潛規則》的報道中稱“誤服乙烯利會出現嘔吐、惡心及灼燒感,長期服用對人體有害而無利”,使用乙烯利催熟香蕉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報道播出後,國內多家電視臺進行轉播,網絡也廣泛轉載。
在海南擁有3個香蕉種植基地的種植戶甘東泉告訴記者,2008年4月中旬,他在東方市、樂東縣的兩個基地收蕉上市後,價格壹直比較平穩。這幾天,香蕉價格突然下跌,從每公斤6至7元跌到2元多,跌幅超過50%,收購商也少了很多。
海南萬鐘香蕉銷售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海南省香蕉協會會長趙軍說,因為香蕉價格急速下降,該公司每天損失20多萬元產值。
趙軍認為,媒體報道僅憑在深圳市南山農產品批發市場拍攝的催熟香蕉過程,在沒有向專家進行求證的情況下,便將利用乙烯利催熟與直接服用乙烯利等同起來,誤導消費者,是造成這次香蕉價格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張錫炎說,壹些媒體的不實報道讓香蕉產業壹再被“誤傷”。他認為,現在人們獲得各類信息的主要渠道靠媒體,媒體在報道農產品安全時應慎重、自律、規範,要註重報道的真實性和科學性,增強責任感,多為廣大農民著想,廣泛征詢專家意見,否則,會給產業造成很大損害,給農民造成很大損失。
在此次乙烯利催熟香蕉的風波中,壹些收購商收到短信提醒,稱國產香蕉將要降價,進壹步引發了市場恐慌。業內人士認為,不排除流通環節借勢打壓香蕉價格的可能。
在數次被“誤傷”事件中,蕉農是最大的受害者。事實上,此次事件對田間地頭收購價影響大,對消費市場價格影響很小。海南省農業廳設在北京、上海、西安等7個城市的辦事處反饋的信息表明,銷售市場價格穩定,市場銷售正常。農業專家認為,海南香蕉主要市場在內地城市,產地距離消費者路途遙遠,只有獲得準確及時的市場信息,農民才能制訂出合理的農產品價格,從而獲取較高的經濟收益。由於不了解消費市場信息,蕉農往往被各種傳言牽著鼻子走,在與運銷商的價格談判中完全喪失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