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短信平臺 - 求趣味歷史小故事

求趣味歷史小故事

攻彼之短:

利用人物的愚昧、無知、貪婪、好色或某種缺陷等短處設計情節,制造噱頭。

有兩人吃醉了酒,趁著月光,沿著鐵路搖搖晃晃地往家走。

其中壹個說:“怪了,我從來沒有見過咱們長的樓梯!”

另壹個說:“誰說不是?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麽低的扶手!”

某人醉酒後乘坐的士回家,很快,就躺在後排座上沈睡不醒。

到了他住的小區,司機拍醒他:“別睡了,下去吧。”其人牢騷地說:“這是我的家,我的床,為啥不讓我睡覺?”司機說:“妳在我車上啊!”其人大驚:“糟糕!上來的時候我就把皮鞋脫到車門口了!”

又(手機短信):某人酒醉後渾身熱燥,在馬路邊等車時壹件壹件地脫光了衣服,最後裸體上了的士。

司機盯著他上下打量,其人大怒:“妳他媽的沒有見過裸體男人?”司機回罵道:“等會兒我看妳他媽的從哪兒掏車錢!”

他們的短處就在於酒醉後神誌不清,喪失了辨別能力。

這樣的“短處”是人為的,也許是自己,也可能是他人。

人可為,作者亦可為。

我們要善於給這類噱頭的產生創造條件。

再如:某鄉下老漢進城,上了的士,司機幫他系上了安全帶,老漢大怒:“瞧不起鄉下人怎麽的?還怕我沒錢給妳,用得著把我捆起來?”老漢繼而來到賓館,壹進電梯就大叫:“掏100多塊住這樣的房子?沒有電視、空調,怎麽連個床也沒有?”

這個“短處”是他的身份、閱歷決定的。

還有利用自然條件或人物的某中殘疾制造噱頭的。

我在《小村的笑聲》裏有壹個喜劇人物,因為年輕時開山炸石頭震聾了他的耳朵,打雷都聽不見,村裏年輕小夥子就借此逗樂。

最後有這樣壹段:

“ ……我拉上田主任就湊了上去。

果然,有幾個年輕小夥兒在圍著老頭兒尋開心。

老頭兒今天穿了壹雙新嶄嶄的圓口棉布鞋,興許是非常合腳,穿著舒服,把腿伸得長長的,正向人們炫耀。

其中壹個小夥子不懷好意地向同伴擠擠眼睛,故意用手指著他腳上的布鞋問道:“昨天晚上和誰睡覺?”老頭兒以為問他鞋子是誰做的,胸脯壹挺,朗聲答道:“還能有誰?兒媳婦嘛……”

由於這種方法有歧視殘疾人之嫌,所以用時壹定要掌握分寸,慎之又慎。

7、偷天換日:

從前講到采風的話題時曾經舉過這樣壹個例子:清代著名文人紀曉嵐是個講故事的高手。

壹次,他正有煩心事呢,壹個太監非要他講個故事聽聽不可。

紀曉嵐被糾纏不過,只得講了:“從前,有壹個太監。”就說這壹句,便不開口了。

那太監催促道:“講啊!”

紀曉嵐說:“完了。”

“太監‘下面’呢?”

紀曉嵐兩手壹攤:“太監‘下面’……,嘿嘿,什麽也沒有了。”

壹個書生騎著馬在郊外遊春,因貪看風景迷了路。

恰巧迎面走來壹個老農。

他連馬也沒下,就問:“餵!進城怎麽走?”

老人不客氣地說:“我急著到前村看個希奇事兒,沒有工夫回答妳。”

書生不耐煩地又說:“操,前村有什麽希奇事?”

老農說:“壹匹母馬下了個牛犢,妳說希奇不希奇?”

書生說:“怪了,它怎麽不‘下馬’呢?”

老農沒好氣地回答:“誰知道那個畜生為啥不‘下馬’!”

在以上的兩個小故事裏,“下面”和“下馬”都出現了兩次,音同字也同。

然而,此“下面”決非彼“下面”,此“下馬”也非彼“下馬”。

這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換掉概念,反唇相譏制造噱頭的方式,我們不妨稱其為“偷天換日”。

傳統相聲《歪批 三國 》也很好地利用了這種技巧。

區別於以上兩個故事的,這裏是音同字不同。

在這個優秀文藝節目的前半部分,有點數字遊戲的味道:

甲:妳知道三國為什麽叫三國嗎?就是因為其中的“三”多。

從開始的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三讓徐州,到後面的三顧茅廬、三氣周瑜、三擒孟獲……

乙:等等,不是七擒孟獲嗎?

甲:有七擒必有三擒!還有什麽三出祁山、三伐中原……

乙:是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啊!

甲: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甲:《三國演義》裏還有三個怪人。

壹個有名沒姓(貂禪),壹個有姓沒名(喬國老),壹個沒名沒姓(督郵)……《三國演義》裏還有三個做小買賣出身的。

劉備賣草鞋,關公賣豆腐,還有壹個趙雲,是賣年糕的!

乙:趙雲賣年糕?沒有聽說過。

甲:很多人都聽說過啊!有出京劇是怎麽唱的?諸葛亮他老人家的唱段:“至如今五虎將盡都喪了,單撇下趙子龍老邁(賣)年高(糕)!”

年深月久,原詞已經記不準了,大致就這個意思。

再舉壹個人所***知的傳統小故事為例:某縣官因修理房舍,讓衙役去買壹些竹竿回來。

衙役誤聽為“豬肝”。

在鹵肉店裏買了豬肝後,還剩了些銅錢,便又買了個豬耳朵揣在懷裏,打算自己悄悄下酒。

回到衙門後,縣官見他竟買的是豬肝,點著他的腦袋申斥:“妳還有耳朵沒有?”衙役大驚,忙從懷裏掏了出來:“有耳朵啊,在這裏呢!”

某人到某家應聘做家庭教師,雙方講定,每年工資四串銅錢。

但是,每教錯壹個字,就扣除壹串銅錢。

可嘆這個老師才疏學淺,壹年中,曾經把“糖炒栗子”讀成“糖炒票子”,把和尚的“化齋”讀成“化齊”,把王二叟讀成“王二嫂”,把蘇東坡讀成“蘇東皮”!結果,四串銅錢被扣得壹幹二凈。

痛定思痛,其人做詩壹首曰:

票子栗子兩相異,和尚不該去化齊,壹串送給王二嫂,壹串送給蘇東皮。

8、壹報壹還:

《晏子春秋》:“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這是晏子智鬥楚王的前提。

楚王本來打算羞辱壹下這個遠道而來的齊國的使者,結果落個自討苦吃。

首先,守城的衛兵根據楚王的指令,要身材矮小的晏子從狗洞裏爬進城去,晏子說:“如果我到狗國出使,就從這裏爬過去。”

見面後楚王說:“看來齊國沒有人才,怎麽讓妳這樣的人作使者?”晏子說:“那些有才華的都被派到大國去了,我這最不濟的就被派到了這裏。”

楚王讓把壹個人綁縛著從殿前走過,說是齊國的盜賊。

晏子說:“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為什麽會這樣呢?水土的差異啊,是不是楚國的水土使齊國的百姓善於偷盜了?”

在故事的藝術手法中,也有壹報壹還式,比如復仇故事,大規模的壹報壹還。

如果作為噱頭處理,壹報壹還壹般是壹問壹答,而後者總比前者精彩,有力。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

蘇東坡笑問佛印和尚:“禿驢何在?”

佛印答:“東坡吃草。”

9、陰錯陽差:

這是由錯位產生的噱頭。

10多年前我在《傳奇故事》曾經發表壹組幽默,其中壹則講的是,某縣分管文物的文化局副局長,年近半百色心不退,總想打兒媳婦的主意。

兒媳婦告訴了婆婆。

婆婆悄悄潛入兒媳房中,滅燈以待。

完事之後,局長連連呼“爽!”婆婆掀開被子,拉亮電燈,指著他的額頭說:“這麽老的東西都分辨不出來,還是研究文物的呢!”

還可以舉《小村的笑聲》為例:

“老頭兒有個壹兩歲的孫子叫小鐵蛋兒,剛會走,還沒斷奶。

麥忙天村裏專門抽了兩名婦女,把全村的小孩兒集中在壹處照看,中午領回家,飯後再送去。

翁媳兩個割了半天麥子,壹進門秀雲就忙著做飯,老頭兒去領小鐵蛋兒回來。

小家夥又調皮又貪玩,路上看見公雞叨架就是不肯走,怎麽哄也不挪腳。

老頭兒靈機壹動,忙拍著手催他:‘快快快,回家吃奶呀!跟爺爺比比看誰跑的快,誰跑的快誰吃……”

這是壹種縱向錯位。

以混淆上下,前後、老幼、尊卑關系制造笑料。

還有橫向錯位,是在並列關系上做文章的。

比如《故事會》發表過的:

某人住家的東邊是壹家鐵匠鋪,西邊是壹家木匠鋪。

每天這邊“丁丁當當”,那邊“嘭嘭啪啪”,攪的他頭昏腦漲。

壹天,他向兩家鄰居說,什麽時候妳們搬家了,我壹定請二位好好撮壹頓。

不久,兩家鄰居告訴他,馬上就搬家了。

某人滿心歡喜把他們請進壹家四星級的飯店,大吃了壹頓。

最後,某人問道:“請問二位準備搬到哪裏?”

答曰:“我搬到他家,他搬到我家。”

10、暗渡陳倉: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明貶實褒,明褒實貶。

話裏有話,弦外有音。

請看,在某單位壹次機關生活會上某人的發言:

“我們局長壹個致命的弱點就是觀念滯後,對待下面的合理化建議很不重視。

早就說給他配壹個年輕漂亮的女秘書,他就是不肯接受,這多影響全局工作啊……”

明裏是批評,實際是拍馬,傻瓜也能聽得出來的。

再舉壹例:我的短篇故事《自討苦吃》裏有這樣兩段話:

張成首先發言:“國家三令五申,要我們積極保護野生動物。

可聽說每次妳出面招待來客,餐桌上不僅出現過野兔、草狐子,還有果子貍什麽的,這是怎麽回事?”

劉歪嘴壹楞,正不知如何回答,小學校長王眼鏡接上了話頭:“說這個我不同意。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嘛,妳說那些宴席,咱們誰去吃過?喝過?所以大可不必相信它。

其實,我們劉主任恰恰是保護野生動物的模範。

大家都知道,他家裏那條狼狗,不就是去年城裏不準養狗嚇跑到荒郊野外的嗎?沒有主兒的狗就是百分之百的野生動物!主任充滿愛心把它收養了。

而且,每次公款招待酒足飯飽以後,主任總忘不了給它捎點回來,全雞、全魚、火腿,這狼狗什麽沒吃過?還有,上次東莊的那小子路過主任家門口,那狼狗不過在他腿上咬了壹下,他張口就罵,主任上去就是壹頓拳打腳踢!這難道不是對野生動物最大的愛護?”

又有人批評主任不關心群眾疾苦。

話沒說完,王眼鏡又攔住了話頭:“劉主任最關心普通群眾的冷暖了!春上那天,山根兒幾個村在小學操場看夜戲,正唱哩起了壹陣風,鄰村那個婦女主任剛說有點冷,咱主任馬上把她緊緊摟在懷裏!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去年冬天下大雪,我親眼看到,有好幾次咱主任深更半夜去敲村西小寡婦翠花的門,那不是去‘送溫暖’是幹什麽?”

王眼鏡忽然閉上了嘴,原來,劉歪嘴已經暈過去了。

含沙射影,指桑罵槐,這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所以也就成了諸多作者喜愛采用的方式。

方法問題就暫且說這麽多吧。

其實,生活中的笑聲和幽默是無處不在的,遠遠不是這區區10個類型能夠概括的。

大家只要平時留點心,還會發現和總結出來很多花樣的。

接下來換壹個話題,聊聊如何增強自身的幽默細胞。

壹是讀書,向傳統學習:二是磨練,向傳統挑戰。

先說讀書。

讀書要有選擇地讀。

例如晏嬰的故事,公冶長的傳說,以及解縉、紀曉嵐、劉羅鍋等這些歷史上著名的機智人物、滑稽人物的傳記、傳奇等有關文獻。

另外,建議大家多讀壹些傳統曲藝作品,尤其是相聲。

這種講究說、學、逗、唱的語言藝術,“笑”就是它的生命。

前輩藝術家們留下來的《關公戰秦瓊》、《歪批三國》、《借火兒》、《賣布頭》、《吃餃子》、《讀祭文》、《扒馬褂》、《兩畝地》等,最好都能找來原文認真讀讀。

另外就是多看漫畫。

很多漫畫本身就是壹個幽默故事,它是生活中的幽默高度集中的生動形象的反映。

比如有壹幅漫畫的標題是《老鼠的廣告——人吃貓肉好處多》,大家雖然沒有見到這幅畫,憑這幾個字就能產生豐富的聯想,就知道它的藝術效果了。

我年輕的時候非常喜歡蔔勞恩的系列《父與子》,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三毛學生意》,其他如華君武、方成、鐘靈、張正宇、畢克官、劉小青等的作品也都很喜歡。

關於幽默的話題,漫畫家方成還寫過專門的論述,在《曲藝》雜誌連載,可見造詣之深。

再者就是多看笑話。

作為作者來說,不要排斥“黃段子”。

前天豐老師還讓我在這裏和大家專門聊聊‘黃段子’,膽小,不敢造次。

但是,我們對“黃段子”要有客觀的、公正的評價。

所謂黃,就是指的其中的性意識、性行為、性感受的露骨的描寫。

在民間文學的搜集整理工作中,這壹部分是作為資料本處理的。

我們學習借鑒的是它高超的藝術手法,和強烈的人民性。

傳統的“黃段子”很大比重是諷刺打擊那些腐化墮落的貪官汙吏、為富不仁的社會垃圾的。

這裏說的“不要排斥”,是希望大家在認真學習的基礎上能夠“化腐朽為神奇”,揚其精華,棄其糟粕,為我所用。

其次,談談為什麽要“磨練,向傳統挑戰”。

我們知道,壹個幽默的人,往往是壹個性格外向的人,壹個豁達豪爽的人,熱愛生活,樂於交遊的人,健談的人。

幾年前壹次編輯部的分工,有個女編輯主動要求編笑話。

我說,妳並不適合做這項工作。

關鍵就是她為人老實,平時少言寡語,身上缺乏幽默細胞。

後來,她送審的稿子就常常因為“笑不起來”而被主編否定。

所以,如果不具備前面說的那些素質,要增強自身的幽默細胞,就必須敢於向自己的“傳統性格”挑戰。

要看到生活是那樣美好,周圍的人們是那樣可愛,要把自己溶入他們中間去,廣交朋友,縱聲談笑,磨礪性格,磨練嘴巴,在給別人以笑聲的同時,激活自身的幽默細胞。

從時尚的眼光看,幽默,也是壹個男人魅力的象征。

眼下不少女孩子和男友分手的原因,不就是因為“他身上缺少幽默細胞”,和他在壹起“沒意思”嗎?假若花前月下幽會的時候,妳能口若懸河地給她講幾個幽默故事,送壹些“秋天的菠菜”,那女孩不拱在妳的懷裏撒嬌,小拳頭擂著妳的胸脯,連連嚷著“妳真壞,妳真壞”才怪呢。

最後覺得還應該說明幾點:首先,噱頭的穿插和運用,必須註意它的思想性,要求品位高雅,格調健康。

切忌庸俗,下流。

按照古人的說法,千萬不能‘動及淫邪”。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這樣說:“最庸俗、最無聊的東西會惹人笑,最重要和最深刻的東西也會惹人笑。”我們追求的是後者而不是前者,希望我們的讀者在愉悅的同時,得到健康有益的啟迪,精神的升華。

其次,噱頭的運用貴在自然,貴在不動聲色,來不得半點勉強。

過去,從來沒有見過那些大師們在舞臺上可憐巴巴地哀求:“來點掌聲吧。”目前有些低能的相聲演員,在要不來效果時恨不得把觀眾按在地上狠撓胳肢窩的做法實不足取;

再者,噱頭不能濫用,不能堆砌,堆砌則有賣弄、油滑之感。

要不溫不火,恰到好處,分清主賓。

如同做菜,它僅僅是調料,而不是菜的本身。

沒有調料不行,調料放多了則適得其反,菜就變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