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成名之前,生活拮據,衣著隨便。有壹位朋友曾勸他說,應該添置壹件大衣,否則難以進入社交界。他笑著答道:“我本來就默默無聞,就是穿得再漂亮也沒有人會認識。”幾年後,成了大科學家的愛因斯坦和從前壹樣,依然衣著簡樸。那個朋友再次提醒他,快去做件像樣的大衣,以便與自己的身份相符。他還是笑著回答說:“現在即使穿得更隨便些,同樣也會有人認識我。”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壹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壹湯,蘿蔔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壹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蔔、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壹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壹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壹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壹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也是壹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產主義戰士雷鋒在生活中處處註意節約,他參軍後,每月領到的津貼費,除了交團費,買書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儲蓄所。他的襪子總是補了穿,穿了又補。變得面目全非了還舍不得買雙新的。搪瓷臉盆和洗口杯有許多疤子,還不願意丟掉另買。他的內衣也補了許多補丁。但部隊發夏裝時,按規定每人可領兩套單軍裝,兩件襯衣、兩雙鞋,而雷鋒卻只領壹份,說是“夠穿了”。
唐宋八大家之壹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註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壹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壹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壹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壹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壹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壹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準剩余,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壹個竹筒裏,以備意外之需。
推薦於 2017-10-07
查看全部5個回答
相關問題全部
求有關簡樸的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丁磊為什麽會成為首富 張總 發表於 2004-11-3 16:36:23 “人生是個積累的過程,妳總會有摔倒,即使跌倒了,妳也要懂得抓壹把沙子在手裏。”——丁磊美國《財富》雜誌推出的2003年全球40歲以下40位富豪的排行榜,中國內地有6位榜上有名,網易創始人丁磊位居第14位。在今年的《福布斯》“中國百富榜”中,丁磊以持有網易公司58.5%的股份(當前市值約合人民幣76億元),位居“2003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壹名。但丁磊依然過著簡樸的生活,據說,他壹個月的生活開支很少超過4000元。 丁磊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讓我們探尋他成功背後的故事,他的經歷和經驗,相信對很多人而言,都是壹種借鑒和無形的力量。 敢於挑戰的創業時代 大學畢業後,丁磊回到家鄉,在寧波市電信局工作。電信局旱澇保收,待遇很不錯,但丁磊覺得那兩年工作非常地辛苦,同時也感到壹種難盡其才的苦惱。1995年,他從電信局辭職,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但他去意已定,壹心想出去闖壹闖。 他這樣描述自己的行為:“這是我第壹次開除自己。人的壹生總會面臨很多機遇,但機遇是有代價的。有沒有勇氣邁出第壹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嶺。” 他選擇了廣州。後來,有朋友問他為什麽去廣州,不去北京和上海?他講了壹個笑話:廣州人和上海人,其實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比較,如果廣州人和上海人的口袋裏各有壹百塊錢,然後去做生意,那上海人會用50塊錢作家用,另外50塊錢去開公司;而廣東人會再向同學借100塊錢去開公司。 初到廣州,走在陌生的城市,面對如織的行人和車流,丁磊越發感到財富的重要性。最現實的是壹日三餐總得花錢吧?也不可能睡在大街上成為盲流吧?那時,丁磊身上帶的錢不多,他得省著花,因為他當初執意要打破“鐵飯碗”,現在根本不容許自己混到走投無路的時候還要靠父母接濟。那時,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找到壹份工作,哪怕錢少壹點,但總比漂泊著強。 不知道去多少公司面試過,不知道費過多少口舌,憑著自己的耐心和實力,丁磊終於在廣州安定下來。1995年5月,他進入外企Sebyse工作。 最初的日子是艱難的,後來,壹位熟知丁磊的女性朋友說,他後來精湛的“廚藝”和“古箏”彈奏,從某種程度說,就是那段日子“苦中作樂”的明證,也可以說是這種樂觀和勤勞的性格,成就了今天的這位“首富”。 丁磊喜歡吃上海菜,但那時收入不高,不可能每天都能到館子裏去瀟灑,而且很多廣州做的上海菜都不是原汁原味,於是他親自到市場去買菜,親自下廚。平時工作很忙,他就利用周末時間,給自己做個“醉雞”或者清蒸鯽魚,算是犒勞自己。 在Sebyse廣州分公司工作壹年後,丁磊又壹次萌發離開那裏和別人壹起創立壹家與Internet相關的公司的念頭。在當時他可以熟練地使用Internet,而且成為國內最早的壹批上網用戶。 離開Sybase也是丁磊的壹個重要選擇,因為當時他要去的是壹家原先並不存在、小得可憐的公司。支撐他的唯壹信心就是,他相信它將來對國內的Internet會產生影響,他滿懷著熱情。當時,除了投資方外,公司的技術都是他在做。也許是在1996年他還只有技術背景,缺乏足夠的商業經驗,最後發現這家公司與他當初的許多想法發生了背離,他只能再次選擇離開。 1997年5月,丁磊決定創辦網易公司。此後,在中國IT業,丁磊成了足以濃墨重彩的壹筆。出名後的丁磊對於金錢的要求,還保持著當初到廣州時的艱苦作風。他說年輕人少花點錢,也許就少了壹樣誘惑,但老人不同,他現在琢磨的是怎麽找個放心的人,教會父母花錢——因為他每次匯給家裏的錢,父母都給他存著,他們認為孩子在外面掙錢不容易,攥著的話,還能在他需要的時候排上用常到現在,老家的電話還是個無繩的,煲水的壺用了七八年還沒換成熱水器。 網易移居北京後,在公司隊伍建設方面有了很大改進。沒有很多股東在背後指手畫腳,也不存在歷史積澱或創業者本身帶來的消極因素,公司發展很快。在公司經理層會議上,CEO丁磊經常受到批評,說他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對,他總是能謙虛的接受,“有人批評,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壹舉成名的財富時代 2001年初的丁磊最迫切的願望就是想把網易賣掉,但沒人敢買。到了9月,想賣也賣不掉了,網易因涉嫌財務欺詐,停牌長達4個月。 丁磊下定決心將網易的三大業務重點鎖定為在線廣告、無線互聯和在線娛樂。由此可見,網絡遊戲在丁磊的戰略規劃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自從2001年底推出《大話西遊》以來,網易已經從網絡遊戲領域的“小人物”變成該領域的巨頭之壹。事實證明,盡管網絡遊戲市場競爭激烈,網易的投入還是獲得了很好的回報。 網易成功了,2002年是中國短信“爆炸”的壹年,而在遍布中國的網吧裏,年輕人正尖叫著大把花錢。2002年8月後,這家公司變成暴利企業。隨後是網易股價連續暴漲,當年逃離網易的老員工現在動輒唉聲嘆氣。 現在看來,停牌事件是網易業務的轉折點。2002年1月1日淩晨,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交易市場管理委員會發布消息稱,納斯達克計劃於2002年1月2日上午10點恢復網易公司的股票交易。懸空多時的“網易事件”突然峰回路轉,網易歷經財務風波安然無恙。 經歷了如此變故的網易現在對於財務問題更加謹慎。財富的聚集是整個社會關註的焦點。相對來說,互聯網與其他的新經濟企業有壹個***同的背景:他們所創辦的企業的運營環境無論是從其內部的管理機制來看,還是外部的市場環境來看,都要比中國多數的傳統行業更為規範。更關鍵的是,這些人的財富來的極端透明、清楚,誰都能看得見,說得明白。當網易在近3個月內從不到10美元壹路撐桿跳到36美元的時候,誰都能看得見丁磊那張笑臉,也就是說,財富暴長的過程就發生在每個人的眼皮底下。 丁磊的個人財富在與網易股價壹起飆升,丁磊的紙面財富也躍上了50億人民幣的臺階。他的創富速度在中國史無前例,網易剛滿6歲,而他自己也還不過32歲。 許多人都還記得,1999年初,當時的網易已經創立兩年有余,正在向門戶網站邁進,與新浪、搜狐相比還是壹個剛剛嶄露頭角的小網站。那時丁磊奔走於京粵之間,為互聯網、為網易搖旗吶喊,儼然壹個互聯網旗手。那時,《互聯網周刊》還收到了壹篇題為《我和網易》的投稿,作者丁磊細心的附上了標準照和詳細的個人檔案,如今,想采訪丁磊絕對成了壹件不容易的事情。 時過境遷。丁磊已厭倦拿股價去計算財富,“我又不能壹股腦兒把股票都賣掉,首富頭銜毫無意義”。 壹個有趣的故事就是:某電視臺的幾個記者去網易采訪,想找壹間靠窗有陽光的辦公室架機位,網易的接待人員就推薦了丁磊的辦公室。扛著機器的攝像師說,好呀,順便可以參觀壹下中國互聯網行業最豪華的辦公室了。但故事的結局使攝像師大跌眼鏡:那只不過是壹個小小的三角形空間,和所有員工壹樣的桌椅,壹些唱片,壹臺普通的桌面音響。如此而已。 壹位熟悉丁磊的人說,丁磊不善於理財。更有意思的是,丁磊有時會向壹起出去的人借錢,因為他根本沒有在身上裝錢的概念。自從福布斯和胡潤的兩張富豪榜都把丁磊評為“中國大陸首富”,丁磊恨不得所有人都忘記丁磊的存在。 懷抱理想,不言放棄 壹個人想要實現自己的目標,除勤奮外,就是要積極進取和創新。從創業到現在,丁磊每天都在關心新的技術,密切跟蹤Internet新的發展,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其中有10個小時是在網上,他的郵箱有數十個,每天都要收到上百封電子郵件。 他認為,雖然每個人的天賦有差別,但作為壹個年輕人首先要有理想和目標。尤其是年輕人,無論工作單位怎麽變動,重要的是要懷抱理想,而且決不放棄努力。 丁磊出生在壹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他四五歲的時候,也很淘氣,但不是像別的孩子壹樣整天在外面調皮搗蛋,而是喜歡呆在家裏擺弄他的小玩意:壹些電子管件、半導體之類的東西——丁磊的父親是寧波壹個科研機構的工程師,後來丁磊迷上無線電,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親的影響。初壹的時候,他組裝了自己的第壹臺六管收音機,在當時,那是壹種最復雜的收音機,能接受中波、短波和調頻廣播,這項發明,在當地壹時傳為佳話,都說丁家出了個“神童”,長大以後壹定是當科學家的料子。 丁磊現在沒有成為科學家,他成了富有的企業家。但他本人還是在技術方面動腦筋,他所在這方面有壹點聰明之處,但如果沒有積極進取,沒有在技術方面不停地摸索,也不會有熟能生巧的本領和壹些創新。 丁磊的大學時期,用傳統眼光看,他並不是壹個好學生。除了第壹個學期他每天按時作息之外,其他三年多時間,第壹節課他是從來不去上的,因為他很困惑,難道書本上的知識壹定要老師教才會嗎?同時,他覺得眼睛還沒睜開就去聽課效率壹定不好。 丁磊說,大學四年,他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思考。而思考這種意識形態的東西,是任何人都無法強灌輸進去的。 因為沒有聽第壹堂課,又不得不做作業,所以他會很努力的去看老師上壹堂講的東西,會很努力的去想老師想傳達什麽樣的消息。在這個過程中,他很快掌握了壹種重要的技巧,那就是思考的技巧。 後來在接觸到Internet的時候,他才知道這種技巧對他是多麽的重要,因為Internet在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它是什麽樣子的,也沒有壹本書很系統的告訴妳Internet的整個結構,裏面的軟件以及其他壹些東西。 走這樣壹條路,丁磊經歷了比別人更多的困難。丁磊最苦的日子是2001年9月4日。這壹天,網易終因誤報2000年收入,違反美國證券法而涉嫌財務欺詐,被納斯達克股市宣布從即時起暫停交易。隨後又出現人事震蕩。丁磊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他也曾心灰意冷過,但家人的鼓勵起了很大的作用。父親說:人生哪能不遇到挫折,挺壹挺也就過去了,大不了從頭再來,妳還年輕,有點失敗的經驗未必是壞事。苦難終於沒有把他壓倒,直到2003年6月6日,網易再創歷史新高:每股34.90美元。 從垃圾股到今日的中國概念“明星”,網易的轉變讓人覺得像個神話。對此,丁磊說:“我已經32歲了,從意氣風發的時期到了成熟思考的階段。因此我的心情不會隨股價的漲跌而變化,特別是我個人不會因為財富的多少影響到我的未來生活、工作及思考問題的方式。”而對於有網站評尋金牌王老五”把他名列第三,他則壹笑了之。 據有關才市專家分析,造成高學歷人才需求明顯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壹是目前在人才市場要人的大部分是中小企業,需求量最大的是掌握職業技能的勞動者,用人單位看重的是實際操作能力和工作經驗,和學歷高低並無直接聯系,這類崗位大專甚至中專畢業就完全可以勝任;二是由於目前本科、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在知識構成、能力培養等方面的缺陷,不少單位認為他們在實際工作中並沒有表現出比低學歷人才明顯高出壹籌的水平,卻增加了單位的用人成本,所以索性用專科生更“實惠”。記者在南京人才市場發現,壹家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招聘的8個崗位,包括總經理助理、公關、文秘、編輯等,無壹例外都只要求中專、大專學歷,負責人事的梁先生坦言,這幾個崗位實踐性較強,用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事業心和責任心;同時公司規模不大,招收較低學歷的人才可以降低人力成本。 高學歷人才遭遇的“困境”,是否意味著本科生、研究生現在已經出現“過剩”?南京師範大學商學院人力資源專家李晏墅教授認為,掌握職業技能的專科人才在才市上的重新走俏,反映了企業用人觀的理性回歸。中小企業最迫切需要的是勞動者、生產者,過去不管企業大孝工作特性,壹味爭搶高學歷人才,實際上是把高學歷人才當做了“門面”,是走進了用人誤區。但據此也不能簡單地認為現在高學歷人才已經過剩了,甚至片面地以為“學歷越高越沒用”。不同學歷層次的人才,知識結構、能力特點不同,才市主要反映的是中小企業的用人需求,對大中型企業、非生產型企業來說,對高學歷人才仍有較大需求。因此低學歷比高學歷“吃香”,並不能代表社會發展的趨勢。李教授還特別提出,用人需求的“打擺子”現象,也提醒我們的教育部門要正視用人形勢,更加科學合理地制訂人才培養規劃。前幾年受壹窩蜂爭搶高學歷人才的影響,不少地方忙於學校升級,職校教育、專科教育全面萎縮,有的高校甚至將大專、本二都全部“砍光”,造成了人才供應的單壹,加劇了現在的用人矛盾。人才培養要同市場需求更有效地銜接,必須根據市場經濟的現實發展和未來走向,確定不同規格人才的合理比例,既要培養專門性的高層次人才,也不能忽視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2 瀏覽2721
名人簡樸的事例
有這麽壹個民間故事: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壹個叫吳成的農民,他壹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相傳他臨終前,曾把壹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妳們要想壹輩子不受饑挨餓,就壹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壹鋸兩半,老大分得了壹個“勤”字,老二分得壹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裏就沒有壹點余糧。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獲的糧食就不多。盡管壹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壹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壹定要受窮挨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壹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 “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壹天比壹天好。 (希望我說的對妳有所幫助)
18 瀏覽56672019-07-12
關於勤儉的名人故事
勤儉節約的名人小故事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壹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壹湯,蘿蔔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壹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蔔、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壹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2、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 他壹生儉樸,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樸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 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妳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 妳在家裏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餵馬。妳自己也不註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面,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 的是壹種什麽樣的日子啊。您為什麽不改變壹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 樂而不為呢?” 季文子聽後淡然壹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希望把家裏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 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咽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 人正在受凍挨餓;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裏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壹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 只能通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並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艷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妳的建議呢廣這壹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 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註重生活的簡樸,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裏的馬匹也只是用谷糠、雜草來餵養。 3、蘇軾之房梁掛錢 唐宋八大家之壹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註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壹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壹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壹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壹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壹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壹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準剩余,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壹個竹筒裏,以備意外之需。 4、趙匡胤 趙匡胤教女儉樸 "天上神仙府,人間帝王家"。作為壹國之主皇帝應該說是人間最富有的,金銀財寶任其享用。可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卻不但生活儉樸,反對奢侈浪費,還嚴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講究儉樸。 5、周恩來 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壹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鬥,要求“壹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鬥的作風”。朱光亞同誌曾回憶過這樣壹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壹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總理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壹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鹹菜和燒餅。周總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這個故事至今聽來讓人覺得很有教育意義。在周總理身上,這樣的例子也數不勝數。1962年夏,周總理到遼寧省視察工作,剛壹住下,他就從口袋裏掏出壹張紙,交給負責接待的同誌,說:“上面寫的東西都不能做。”原來,這張單子開著20多種禁吃的菜名,雞鴨魚肉之類都包括在內。正是這壹樁樁、壹件件小事,鑄就了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我黨我軍光榮傳統的化身! 6、毛澤東 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壹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壹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壹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也是壹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7.鄧小平 鄧小平厲行節儉伴隨他三落三起的壹生,有許多感人的細節,魅力無窮,再三回味。“壹粥壹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現在壹些先闊起來的人已把節儉看作小氣摳門,把浪費當成促進消費。但是這些人完全忘記了我們資源匱乏的國情。我國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氣等重要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國六百多個城市中,已有四百多個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以有時有限奉無極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間,則必物暴殄而財乏用矣。”這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資源危機觀。厲行節儉,是應對資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選擇。今天,深感水荒、電荒、煤荒、油荒切膚之痛的我們,應比白居易更加具有節儉的緊迫感,深深感到領袖們厲行節儉的細節魅力的永存。 8、雷鋒的節約精神 ***產主義戰士雷鋒在生活中處處註意節約,他參軍後,每月領到的津貼費 ,除了交團費,買書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儲蓄所。他的襪子總是補了 穿,穿了又補。變得面目全非了還舍不得買雙新的。搪瓷臉盆和洗口杯有許多疤子,還不願 意丟掉另買。他的內衣也補了許多補丁。但部隊發夏裝時,按規定每人可領兩套單軍裝,兩 件襯衣、兩雙鞋,而雷鋒卻只領壹份,說是是“夠穿了”。 9、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壹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壹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壹點壹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壹只壹只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裏放壹塊磚用來節水。壹個貴為壹國之尊、壹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贊嘆。 10、勤儉節約的民間故事 有這麽壹個民間故事: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壹個叫吳成的農民,他壹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相傳他臨終前,曾把壹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妳們要想壹輩子不受饑挨餓,就壹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壹鋸兩半,老大分得了壹個“勤”字,老二分得壹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9、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壹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壹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壹點壹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壹只壹只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裏放壹塊磚用來節水。壹個貴為壹國之尊、壹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贊嘆。 10、勤儉節約的民間故事 有這麽壹個民間故事: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壹個叫吳成的農民,他壹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相傳他臨終前,曾把壹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妳們要想壹輩子不受饑挨餓,就壹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壹鋸兩半,老大分得了壹個“勤”字,老二分得壹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9、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壹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壹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壹點壹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壹只壹只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裏放壹塊磚用來節水。壹個貴為壹國之尊、壹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