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壁紙內容如下:
《觀書有感二首》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是描繪作者“觀書”的感受,借助生動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
第壹首詩借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註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
第二首詩借事說理,借助巨艦無人能推動卻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藝術創作需要靈感的道理。全詩寓哲理於生動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墮理障,富於理趣,壹直為人傳誦。
其壹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壹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詞句註釋:
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後為南溪書院)內。朱熹父親朱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雲:“清曉方塘開壹境。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鑒:古代用來盛水或冰的青銅大盆,也有學者認為是鏡子。此指像鑒壹樣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說天的光和雲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徘徊,來回移動。
渠:第三人稱代詞,它。這裏指方塘之水。那得:怎麽會。那,同“哪”。清:清澈。如許:如此,這樣。
為:因為。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地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壹樣。
白話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壹面鏡子壹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壹起移動。要問為什麽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昨天夜裏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巨大的艦船輕盈得如同壹片羽毛。向來行駛要白費很多推拉力氣,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順漂。
艨艟(méng chōng):壹作“蒙沖”。原為古代攻擊性很強的戰艦名,這裏指大船。壹毛輕:像壹片羽毛壹般輕盈。
向來:原先,指春水上漲之前。推移力:指淺水時行船困難,需人推挽而行。中流:河流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