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短信平臺 - 現代傳遞信息的故事

現代傳遞信息的故事

馬拉松

馬拉松是古希臘的壹個地名,位於雅典城東北30公裏,它三面環山,東臨大海。在公元前490年,波斯遠征軍入侵希臘,在馬拉松這個地方布陣的消息傳到雅典後,雅典就派出壹名叫裴裏匹底斯的信使前往斯巴達求援。這位信使用35小時走完了雅典到斯巴達的150公裏路程。但是,斯巴達人回答的卻是,月圓之後才能出兵。這需要等10天左右。至此,雅典人不得不靠自己孤軍奮戰。結果反而以少勝多,打敗了波斯人。這位名叫裴裏匹底斯的信使,帶著勝利的喜訊,從馬拉松跑到雅典城中央廣場(跑距為42.195公裏),向雅典公民高喊:“我們勝利了!慶賀吧!”隨即倒地身亡。“馬拉松跑”就是為紀念這件事而設立的。

烽火臺

傳說長城修好後,像壹條大龍橫在中國的土地上。那些經常侵犯中原的胡人都被擋在城墻外邊兒,再也不敢來侵犯了。就這樣兒,邊境上平安了幾年。其實敵人並沒有停止進犯中原的陰謀。這壹年的壹個黑夜,天陰得像口大黑鍋,伸手不見五指,不壹會兒,電閃雷鳴,嘩嘩地下起了大雨。匈奴幾萬精兵在大將單兀的率領下摸到了長城邊上。他們樹起雲梯,悄悄爬上城來。城上放哨的人,因為雨大沒聽見動靜。後來壹道閃電把大地照得雪亮,哨兵才發現有人偷襲。哨兵趕快敲起梆子報警,下壹站的哨兵聽見以後又敲梆子往下傳。可是這天夜裏大雨嘩嘩地下著,又是雷又是閃的,哪聽得見什麽敲梆子的聲音呀!後來,站崗的哨兵被匈奴殺了。匈奴摸過了長城,打開城門把幾萬精兵放了進來,這壹下子北邊邊境就告急了。

消息傳進皇宮,秦始皇壹見急報趕緊派兵前去抵擋。領兵的人是大將袁牧。袁牧領著兵日夜趕路,在山東壹帶,遇到了侵犯中原的匈奴兵。雙方開戰後,相持不下,袁牧壹看這樣下去不行,便用了壹個計策。他先讓壹部分人在道路上挖了些大坑,然後把它們偽裝好,又準備了許多幹柴,架在壹個地勢險峻的地帶。過了幾天,兩軍對壘,袁牧假裝被打敗了,領著兵扭頭就跑,單兀壹看以為漢人抵擋不住了,催馬就追,壹鼓作氣打進京城。匈奴的兵馬跑地飛快,眼瞅著就快追上袁牧的隊伍了,忽然壹陣嚎叫,前邊兒的驃騎掉進了陷阱,壹下子亂了套,有拉馬的,有救人的。袁牧壹見,立即殺了個回馬槍。他按照計劃把單兀的隊伍全都轟到地勢險要的地帶,壹把火燒得匈奴兵馬,死的死、傷的傷,最後,匈奴的殘兵敗將只好舉手投降。

後來,袁牧總結了長城失守的教訓。便對秦始皇說:“長城雖然堅固,但每隔半裏壹個哨兵,敲梆報警,速度之慢且不提,壹遇風雨天梆聲淹沒其中,萬裏長城等於形同虛設。”秦始皇聽後,心裏老大的不高興。就故意說:“好好,妳說的對,那麽,妳看怎麽辦好呢?”還沒容袁牧說話,秦始皇又說:“我看這事交給妳吧!如果以後再發生這樣的事兒,我就拿妳試問。”秦始皇這麽壹來,倒把袁牧給將住了,他終究是個武將呀,對土木之工壹竅不通。他本想把這些稟報皇上,讓他派人去解決,沒想到秦始皇倒把這事兒全交給自己了。怎麽辦?皇上說話,是金口玉言,誰敢違抗呀。袁牧想想沒轍,就硬著頭皮應承下來。

回去以後,袁牧就開始冥思苦想,怎麽樣能使警報迅速地傳到總兵那裏,想來想去怎麽也想不出好辦法。有壹天,天正下著蒙蒙小雨,袁牧壹個人心煩意亂地在長城上走過來走過去,不覺著壹整天快過去了。他依在城垛上往遠處看,忽然,他眼睛壹亮,看見遠處的村莊正在升火做晚飯,壹縷縷炊煙,直上青雲。雨在下,煙在冒。他靈機壹動,心想:“這村莊離這裏少說也有幾十裏地,每壹縷炊煙都看得那麽清楚,用煙報警行不行呢?”

於是,袁牧就在長城上加修了烽火臺,烽火臺裏備上幹柴火種。烽火臺修好以後,袁牧試了壹回,果然很靈。壹處有情況,不消壹會兒功夫,總兵就能見到見到信號,立刻發兵了。那長城,自從修上了烽火臺後,更顯得雄偉氣派啦,那些胡人哪敢再輕舉妄動呢。所以從那以後,邊境上就消停了。

烽火

在中國古代,為了傳遞軍事情報,人們曾設立過烽火臺,利用火與煙傳遞信息。烽火臺白天燒狼糞,夜間點柴草。傳說燒狼糞時有很大的濃煙直沖藍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發現,因此烽火有時又被稱為狼煙。當發現敵情時,燃起烽火,臺臺相傳,壹直傳到軍營。在2700多年前,中國周朝時的烽火告警系統就已經很完備了。

馬拉松長跑是為了報信

在交通和通信很不發達的古代,人們要傳遞信息只能靠兩條腿或騎馬。馬拉松長跑項目,就是為了紀念壹位2000多年前為傳送捷報而犧牲的英雄設立的。公元前490年,希臘軍隊在馬拉松平原擊退波斯王大流士壹世軍隊的入侵。傳令兵菲迪皮茨壹口氣從馬拉松鎮跑到首都雅典報告喜訊,當他跑完42.195千米的路程,趕到雅典廣場說完捷報之後,就精疲力竭,倒地而死。為了紀念這位戰士的英雄事跡,1896年,在世界第壹屆奧運會上,他跑過的距離被作為壹個長跑比賽項目列入運動會。

用驛站傳遞信息

文字的發明促進了人們的交往,從此通信也就開始了。中國遠在周朝時就建立了專門傳遞官府文書的驛站,通過騎馬將文書壹個驛站接壹個驛站地傳遞下去,同時建立了壹套較為完整的驛郵制度,以實現快速、準確的通信。秦代統壹六國後,就將驛站信息傳遞系統作為國家的行政機構確定下來。驛郵是以駿馬每小時奔跑15千米左右的速度傳遞信息,來實現遠距離通信的。在當時這已經很快了。

信鴿和信猴

為了傳遞信息,古時候的人們還想出了許多奇異的方法,比如漂流瓶、信號樹、信鴿和信猴等等。

在尼日利亞貝喀薩地區,人們用猴子送信。人們將母猴和子猴分別關在兩地,並時常將母猴帶去尋找子猴,使母猴認得路線。當人們需要通信時,將信裝在竹筒裏綁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尋找子猴,母猴總能將信送到目的地。

信鴿從古至今,壹直是有效的信息傳送工具。在通信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信鴿仍有用武之地。在戰爭中,通信聯絡至關緊要。然而壹旦爆發核戰爭,核爆炸產生的強烈電磁輻射將使現有的各種電子通信系統陷於癱瘓,但信鴿仍能自由飛翔。瑞士軍隊訓練培育出了能雙向投書的信鴿。這些信鴿不再傳送傳統的文字書信,而是攜帶著裝在膠囊裏的計算機芯片,內中的密碼情報也只能在專門的裝置上閱讀,保密性極高。信鴿甚至有可能成為特種通信兵。

郵局的出現

壹般認為,郵局是波斯王居魯士大帝創立的。居魯士統治著壹個疆土廣袤的大帝國,由使者傳遞書信和信息已經不能適應帝國的需要。為此,他建立了壹個由許多驛站組成的郵遞行政部門,這便是最早的郵局。這些驛站間隔壹定的距離,負責照料每日跑完壹站路的驛馬。

中國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郵政制度,到唐代基本完善。元朝還整頓了連接東西方的驛站傳遞制度。

公元前31年,羅馬人在奧古斯都統治時期,仿照這樣的機構,建立了公***驛站。站裏備有餵足草料的驛馬和供過往官員住宿的客房。

在中世紀,羅馬式郵局已經消失,修道院遍布歐洲。修道院之間的通信通過使用稱為撀尥祭瓟的羊皮紙卷進行。第壹個修道院在紙卷上寫上他們的傳言,送達的各修道院再加上他們的傳言,從而使紙卷越來越長。例如,傳送聖·維落爾修道院院長死訊的紙卷長達9.5米,寬0.25米。人們稱之為修士郵局。

大清郵局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5年),是清代上海地區十三家主要的通郵站之壹。經歷了民營的信局-外國郵局-文報局-海關郵政-大清郵政等不同階段。他是目前華東地區唯壹留存的清朝郵局遺址,也是近代中國郵政歷史的縮影。

1878年(清光緒四年),煙臺“華洋書信館”在周村設立分館,是為淄博地區大清郵政 機構的前身。1900年底,周村大清郵局開辦。1902年,博山二等大清郵局設立,附 設八陡、西冶街2處代辦所,並設信櫃5處,有村鎮信差2人,另有通沂水、王莊信差2人 ,通萊蕪、泰安信差4人。1904年,臨淄西關廣順號、衛生堂藥店設郵政代辦處。翌年 ,桓臺設三等郵局,張店、索鎮設分局。張店大清郵政分局設在原張店街裏東四街,為商家 代辦,辦理信件和匯兌業務。時周村、淄川、新城(桓臺)索鎮、張店等局隸屬濟南總局, 博山、臨淄、金嶺、淄河等局隸屬青州總局。

辛亥革命以後,“大清郵局”改稱“中華郵局”。郵局內部設郵務員、郵務佐、郵差、局役 四級。原張店大清郵政分局,遷至南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