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轉變是實施稅收風險管理的先導。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的政府重塑運動,主張以企業家精神改造行政部門,創建壹個“花錢更少、效率更高”的企業型政府,其主要措施包括倡導顧客至上理念、制定服務標準、推動績效評估、運用企業管理手段和方法等。風險管理理念就是在這個時候被全面引入行政系統,並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看出,風險管理在本質上是與服務理念緊密相連的。稅收風險管理是基於稅務部門將納稅人看作客戶,把稅務管理看作經營服務,將行政性管理理念轉變為經營服務性管理理念。稅務部門為納稅主體提供優質的納稅服務,納稅主體依法向國家繳納稅款。
樹立風險意識是稅收風險管理的必然要求。稅務風險管理要求稅務部門密切關註可能存在的經濟風險和法律風險,及時防範和化解風險,找出控制風險的方法,使政府稅收流失和征納雙方所受到責任追究的風險都降到最低。在稅收執法風險防範方面,稅務部門不僅要註重實施積極行為可能產生的法律風險,更要註重不作為的消極行為可能導致的法律後果,避免造成稅款流失或者承擔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納稅主體則要註重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變化,對相關稅收籌劃行為進行風險評估,依法主動如實申報,在對外簽訂合同時要嚴格審查對方當事人的納稅主體資格、納稅資信情況,以防止對方當事人轉嫁稅收風險等。信息化手段是稅收風險管理的有力支撐。
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是規範、識別、預測和處理風險,而這些都必須建立在以對納稅人實際情況、稅收工作狀況全面掌握和分析的基礎上。目前,我國納稅主體數量多且情況復雜、稅務工作中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面對稅務部門人力資源有限的困難,采取信息化手段進行數據資料的收集、傳輸、整理、篩選、分析,建立風險規範、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預警機制,是稅收風險管理落到實處的有效途徑。從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等國家的經驗來看,統壹納稅申報表和納稅人財務信息電子化采集標準,建立稅收風險分析與管理的基礎數據庫和自動分析、評估、選案系統等,組建專業組織進行指導,實行差別化管理,從風險分析管理的典型案例中提煉預警分析指標、開發風險分析預警軟件,既發揮信息化的功能,又利用專業人員的智慧,是稅收風險管理的國際發展方向。
我國目前正處於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轉型時期,經濟組織形式多元化、經營方式多樣化、經濟業務和交易手段日益創新,導致涉稅行為復雜化、專業化、隱蔽化,稅收信息不對稱問題明顯加劇,稅收征管工作的難度大大增加。因此,以稅收風險管理為引導,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依托,以法律為保障,提高涉稅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能力,實現對稅收風險的有效規範、識別、預測、評估和處理,提升稅收征管質效和服務能力,降低稅收成本,優化稅收法治環境,是我國稅收事業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