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SO:KUSO在日文原本是「可惡」的意思,通常也拿來當成 罵人的口頭禪。 做動詞時,意思是不夠善良的“惡搞”,就是往死裏整的意思;做形容詞或副詞時,是含義中性的“某事物或某行為非常搞笑,屬於笑死人不償命壹類” Kuso是壹種文化 追溯源頭,任何壹種冒“文化”之名的東西,都應能找到其母體,Kuso也不例外。總結起來,有幾個關鍵詞:無厘頭、戲仿、ACG、網絡。 Kuso的發展 Kuso被廣泛地當做惡搞、好笑的代名詞。它的雛形大約形成在三四年前,那時,香港或臺灣的E青們常在網絡的論壇或留言中大量使用周星弛影片或香港、日本武打動漫畫書中的經典對白或特定詞匯,例如用“折凳”表示最強武器,“未夠班”形容能力不足,或是依據某部“經典作品”,利用無厘頭、戲仿等手段創作出壹些搞笑故事或惡作劇行為在網上傳播。對於 “正宗的Kuso族”而言,Kuso文化就是在香港動漫、日本ACG等領域之內取材,通過帶有距離感的文字、語法去創作壹種特定的惡搞、爆笑作品。 Kuso早期的形式只限於文字,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這種網絡“惡搞”,Kuso之風迅速蔓延擴展開,像我們幾乎每天都可能收到的那種搞笑短信就可以說是壹種Kuso文化的外延派生品。 Kuso文化也越來越被那些以青少年為消費群體的商家所關註。像PCHOME網站,在開辟了“就是愛搞怪”貼圖區後,最近還舉辦了“搞怪貼圖大賽”;而可口可樂也舉辦了搞笑歌舞比賽這樣的Kuso推廣活動。 為什麽去Kuso Kuso是二十歲上下的這壹代人,用自己的文化方式,顛覆和愚弄老壹輩的思想。現代社會給了年輕人太多的拘束與規範,年輕壹代所受的無形壓力比從前大,意誌力卻遠沒有過往幾代人強。諸多壓力在年輕壹代的心頭潛藏下來,勢必會迫使他們找到壹種最適合自己並且廉價、便捷的發泄方式。這就形成了Kuso文化,並且在此基礎上,Kuso也成為壹種標揚“個性”,吸引外界註意的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手段。
阿信不清楚。。應該差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