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教育模式與英國的教育模式完全不同,日本家長喜歡私塾,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嚴格,而英國家長則保持合理距離,教育比較寬松。下面跟著我壹起來了解日本與英國教育的比較吧。
日本與英國教育模式的比較分析日本
殘酷的私塾競爭
將火車車廂當教室,和可愛又寬厚的校長做遊戲……許多讀過日本著名兒童文學作品《窗邊的小豆豆》的讀者,對日本小學的印象可能就是巴學園般的寬松教學模式;
註重運動、收納、禮儀……在許多中國人看來,日本非常重視兒童素質教育,孩子們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成長。但現實中,日本孩子真的如此輕松嗎?
因為工作原因,《環球》雜誌記者的孩子也來到東京壹所普通公立小學上學。
壹學期下來,除了開了兩次家長會,傳達了現階段整體教學重點、展示了孩子們的手工課作品外,似乎再沒有太多家校溝通內容,整個學業和學校氛圍都是輕松幸福的。
然而,幸福沒多久,記者就開始感覺有些心慌。如此輕松的學習真的沒問題嗎?日本孩子都是這麽輕松考上大學的嗎?抱著各種疑問,記者開始通過多種途徑打探日本小學教育的全貌。
在日本東京的湯島神社,人們在許願墻上掛祈福木牌,為學生考試祈福
壹路“私立”到精英
日本的小學教育主要分為公立和私立兩種。無論是區屬還是市屬,公立小學不需要考試,只要住在學區內就可免試入學。但是私立小學,不僅學費高出公立學校幾倍,還須通過入學考試,而且越好的私立小學門檻越高。
從課程內容看,好的私立小學壹般從壹年級就開始教英文,且課程內容多而實。而記者孩子所在的公立小學,直到三年級才開設“國際交流”課,內容也非常簡單。在國語、數學、社會、理科等其他學科上,私立和公立學校的教學內容也存在巨大差距。
上課時長也不壹樣。公立學校壹般15點放學,私立小學要到17點左右,且留有各種家庭作業。小學6年下來,公立小學與私立小學學生的整體競爭力已相距甚遠。
加之日本自1995年開始推廣“中高壹貫制教育”,許多好的初中與好的高中被綁在壹起。因此,為了進入名牌大學,日本孩子從“小升初”開始就得拼。因為如果沒能升入好的初中,就意味著將與好的高中無緣,也難以考入名牌大學。
上私立小學——考重點私立初中——直升重點私立高中——進入重點大學,就成了許多日本家長培育下壹代精英的進擊之路。
但私立學校壹路讀下來,高昂學費是壹般家庭難以支撐的。當然,公立小學的孩子家長,也不會因為沒走私立這條路就放棄對孩子的教育投資。他們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另壹條強化之路——私塾。
英國
家長無“群”可退,但不意味徹底放手不管
英國教育氛圍整體寬松,多數學校也會註意在增強家校溝通的同時,保持壹個合理的距離,避免把教學壓力過多轉移給家長。
溝通主要靠郵件
英國人習慣於寫信,大事小情都更願意先發封郵件詢問,而不是打電話或發短信。英國學校也是如此,與家長溝通主要靠電子郵件而非手機,更不會選擇社交媒體群。
英國學校也有“家長群”,但名副其實,群由家長自發組建,成員也只限於家長,基本用於孩子生日聚會邀請、家長之間聊天等。
在英國,電子郵件承擔了相當重要的家校橋梁作用。家長對學校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在工作時間發電郵給學校辦公室或校長,通常會在當天得到及時的郵件或電話回復。學校發給家長的電郵,有時候也會打印出來讓孩子帶回家,是家長掌握學生平時在校情況的重要途徑。
不過,學校給家長的郵件多少,會因校長管理風格而異。《環球》雜誌記者的孩子在英國前後讀過兩所公立小學,對此有明顯感受。
盡管學校郵件多,但郵件的內容重點絕非孩子的學習成績、課業表現,更不會出現在郵件裏給學生布置作業、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等情況。
保持合理距離
英國家長與學校的溝通還可以通過“教師家長聯合會”。
這是壹個為學校師生服務的組織,比如幫學校籌款、協助學校組織周末義賣、排練小劇場演出、豐富學生的課余安排等。
學生入校後,家長自動成為這個組織的成員。有意願的家長每學年可通過選舉成為代表,為各自代表的年級或班級服務。
由於“教師家長聯合會”的工作是純服務性的,而且會占用大量時間,因此只有真正有時間、熱衷於公益事務的家長才會考慮擔任代表。
與家長保持溝通的同時,英國學校通常也會註意和家長保持合理距離,避免增加老師和家長的溝通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