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短信平臺 - 春聯及拜年祝福短信大征集

春聯及拜年祝福短信大征集

春聯:

1.和睦

上聯:二十四時節氣,乾坤競秀

下聯: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

橫批:天人合壹

2.和美

上聯:天和、地和、人和,和融華夏

下聯: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

橫批:新春大吉

3.和順

上聯:和和順順千家樂

下聯:月月年年百姓福

橫批:國泰民安

4.和諧

上聯:黨心、民心、萬眾壹心,科學發展春風起

下聯:國運、家運、宏圖大運,社會和諧旭日升

橫批:萬象更新

5.壹帆風順吉星到 萬事如意福臨門 橫批:財源廣進

6.壹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吉星高照

7.壹幹二凈除舊習 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辭舊迎春

8.壹年好運隨春到 四季彩雲滾滾來 橫批:萬事如意

9.壹年四季春常在 萬紫千紅花永開 橫批:喜迎新春

10.壹年四季行好運 八方財寶進家門 橫批:家和萬事興

11.剪刀裁出春夏秋冬四季文章,笑臉迎來五湖四海九洲賓朋 橫批:生意興隆

1.碧野青蛙叫;黃山松鼠鳴。

2.丙輝覘瑞應;子庶慶豐登。

3.丙輝騰瑞氣;子庶樂豐年。

4.蒼松隨歲古;子鼠與年新。

5.春潮傳喜訊;鼠歲報佳音。

6.春風拂綠柳;靈鼠跳松青。

7.春燕鳴暖樹;金鼠跳青松。

8.鵲語紅梅放;鼠年喜氣濃。

9.人歡為體健;鼠碩因年豐。

10.豕去呈豐稔;鼠來報吉祥。

11.豕去春無限;鼠來歲有余。

12.鼠來豕去遠;春到景更新。

13.鼠為生肖首;春乃歲時先。

14.鼠至調新律;雞鳴早報春。

15.欣有鼠須筆;喜題燕尾書。

16.新妝鼠嫁女;美景艷迎春。

17.子年春到戶;鼠歲喜臨門。

18.子時春意鬧;鼠歲笑聲甜。

19.子時歲交替;鼠節春更新。

20.子為地支首;鼠乃生肖先。

21.子夜松濤勁;鼠年鵲語香。

22.子夜鐘聲響;鼠年爆竹喧。

23.百年推甲子;福地在春申。

24.豬守太平歲;鼠牽富裕年。

25.天豬歸仙界;子鼠拱福門。

26.天豬驅寒盡;寶鼠帶暖春。

27.爆竹傳吉語;臘梅報新春。

來歷:

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壹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第壹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第二句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郁壘”,而且還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願的內容。這就成了中國最早的壹副春聯。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的盛況。同時,隨著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谷豐登的美好心願。

“春聯”壹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壹下。在壹年的除夕前他頒布禦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壹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贊不絕口。在巡視時見到壹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麽原因,侍從回答說:這是壹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為這家書寫了壹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 ,壹刀割斷是非根。”寫完後就繼續巡視。過了壹段時間,朱元璋巡視完畢返回宮廷時,又路過這裏,見到這個屠戶家還沒有貼上他寫的春聯,就問是怎麽回事?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這副春聯是皇上親自書寫的,我們高懸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就命令侍從賞給這家三十兩銀子。由此可見,“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布禦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

春節,是中華民族“百節之首”。在中國歷史文明中,慶祝春節的習俗很多,至今在民間尤其是農村中保存最廣的習俗當是帖春聯和貼門神。

貼春聯,是民間慶祝春節的第壹件事情。每當春節將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兩邊貼上嶄新的春聯,紅底黑字,穩重而鮮艷。表達壹家壹戶對新年的美好願望,諸如“六畜興旺,五谷豐登”之類。壹些春聯還註意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觀”。因此,認真研究春節時人們張貼的春聯,無疑是觀察民間風情的壹個有意義的途徑。

貼春聯的習俗究竟起於何時,至今無準確的材料可資查證。不過,大約可能始於壹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可以在史籍中證實的。此外,根據《王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壹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壹棵覆蓋三千裏的大桃樹,樹梢上有壹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茶、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餵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茶、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幹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壹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良好心願。

春節,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是農歷年中的第壹個也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來臨,千家萬戶寫春聯、貼春聯,是上千年來流傳下來的象征吉祥、表達人們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風俗。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按照當代藝術大師周汝昌先生的話說,“春聯是舉世罕有倫比的最偉大、最瑰奇的文藝活動。”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原春節就戶懸“桃梗”,又稱“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春聯》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竈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壹新。”從傳統春聯“爆竹壹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詩句“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也看出春聯與桃符的關系。

什麽是桃符呢?據《淮南子》說,這種“桃符是用壹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郁壘二神的名字,懸掛在門兩旁。或者還畫上這兩個神象——左神荼、右郁壘。古人是以桃符上書畫此二神來壓邪的。這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門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後主孟昶親寫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中國最早的壹副春聯。自孟昶題桃符以後,文人學士便群起效仿,把題春聯視為雅事,於是題春聯之風便逐漸流傳。

但是,到時了宋代,“春聯”還是稱之為“桃符”的。聯語卻不限於題寫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後人名曰“楹聯”。宋代以後,宜春帖多用聯語,且把粉紅箋寫出。有些人集詩經古語,有的集唐宋詩句。相傳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閣立春聯:“北陸凝陰盡,千門淑氣新。”這是春聯中掛人齒頰的。

“桃符”真正稱之為“春聯”。那是明代的事。據明代文人陳雲瞻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壹副,,帝微行出觀。”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遊,觀賞笑樂,他還親筆給學士陶安等人題贈春聯。帝王的提倡,使春聯日盛,終於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風尚。對聯 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壹字壹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挽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

對聯文字長短不壹,短的僅壹、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卻又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壹、要字數相等,斷句壹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壹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

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

祝福短信:

1.請新春帶去我的祝福。祝妳壹帆風順,二龍戲珠,三陽開泰,四季發財,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捧月,八面春風!

2.春風吹綠的大地,夏日湛藍的天空,秋水倒影的圓月,冬季飛舞的雪花,都在為妳祝福:傻瓜,新年快樂!

3.花開花謝,此消彼長,雲卷雲舒,又是壹年。願時間更替帶給妳美麗心情,飄送著我的祝福,縈繞在妳的身邊。

4.清晨曙光初現,幸福在妳身邊;中午艷陽高照,微笑在妳心間;傍晚日落西山,歡樂隨妳365天。新年快樂!

5.願妳在新年裏,百事可樂,萬事芬達,心情雪碧,成績紅牛,生活如夢,考分鮮橙多,天天哇哈哈,月月樂百事,年年高樂高,永遠都醒目!

風俗:

春聯屬於楹聯的壹種。楹聯分為春聯、壽聯、挽聯,門聯、廳聯、廟聯,名勝聯、商業聯、遊戲聯等多種形式,而春聯只是楹聯其中的壹種。所謂楹聯,就是掛在或貼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門框上的上下相對的聯語,因此,楹聯也叫對聯。這種對聯是由兩串字數相等、互相對仗,而且具有壹定內涵的獨立文體。就是說,對聯的上下聯字數不限,但必須相等,內容要有意義,平仄要合律,對仗要工整。凡符合這些條件的都是對聯,否則就算不上對聯。

楹聯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壹種源遠流長的文學形式。它最初起源於桃符。桃符是中國古代掛在門框上的,畫著或刻有避邪圖形或字跡的兩塊桃木板。桃符早在秦漢以前就出現了,當年中國民間每逢過年,就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畫著或刻著降鬼大仙“神荼”、“郁壘”桃符的習俗。

那麽為什麽桃木能避災驅邪呢?根據中國古代神話《山海經》的記載,遠古時代有座山是個鬼的世界,叫鬼域。在這個鬼域門口,有棵大桃樹,樹冠能覆蓋三千裏,在樹上生活著壹只金雞,負責每天的報曉。每當清晨金雞啼叫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就必須趕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門兩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將它們捉住,用繩子捆起來,送去餵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懼神荼、郁壘。這樣在民間就流傳開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壘和桃木驅邪、避災的風習。他們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壘的模樣,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掛在自家門口,用以避邪防害。這種桃木板被稱做“桃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