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被App自動續費問題困擾過嗎?估計許多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近日,有媒體報道稱,許多手機App推出的會員包月、包年服務套餐,暗藏“自動續費”的消費陷阱,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鳴,許多人表示“直到發現錢沒了,才知道被自動續費帶走了”。
其實,App自動續費“玩套路”現象並不是壹個新問題。2019年,央視曾對50款熱門付費軟件做過壹項調查,發現七成以上都有自動續費功能,而且大多是以非顯著的方式“默認”勾選,稍不註意可能就會被自動續費。開通容易,但取消可就不那麽簡單了,入口隱蔽、程序復雜,步驟繁瑣等,讓人分分鐘想“壹卸了之”。
自動續費功能原本是為了方便用戶長期享受App提供的服務,如今卻變成讓消費者避之而不及的坑,背後原因也不難理解。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壹些商家為了留住用戶推出了各式各樣的付費會員服務,首次、首月開通還可以享受許多優惠政策。而壹旦開通,可能也就意味著“被默認”開通了連續包月、自動續費功能,甚至有些軟件的自動續費功能是享受優惠政策的必選項。這壹隱匿的套路,也成為很多App的重要牟利方式。
基於壹些網友的慘痛經歷,筆者在壹些App上註冊會員、購買服務時,經常要找壹個相對空閑的時候來操作,以保證有足夠時間把藏在各種隱秘角落裏的選項看清,確保不被自動續費。但有時還是防不勝防,而且也不總是會有那麽多空閑時間來看清每壹個小字。對於對手機操作不夠熟悉的人來說,更是很容易被莫名續費。
如此被動買單、強加服務,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降低了用戶對平臺的好感,更涉嫌違法。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註意,不得將搭售商品或者服務作為默認同意的選項。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格式條款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註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等。
法律規定得清清楚楚,但這種帶有誘導和半強制性意味的自動續費消費陷阱依舊屢禁不止。這說明,僅靠平臺的自覺是不夠的,相關部門的監管與處罰也要跟上,從而讓壹些企圖鉆空子的商家“望而卻步”。比如將多次違規、整改不力的平臺納入“黑名單”,形成有制約力的長效機制,使其有所顧忌。
就消費者自身而言,開通會員、購買平臺服務時,也要註意盡量仔細閱讀,看清條款內容。壹旦遇到類似消費陷阱,要有證據意識,以備與平臺協商、向有關部門舉報。同時,有關部門要確保投訴渠道的暢通,對反映問題比較集中的平臺,盡快重點調查。動作早壹點,快壹步,正當權益受傷害的消費者就會少壹些。
目前,已有不少App取消了自動續費的默認勾選,還設置了提醒功能,把選擇權還給了消費者,收獲了用戶的好感與信任。對平臺方而言,雖然壹些“小算盤”“小聰明”短期內可以給自身帶來利益,但在“坑”消費者的同時,終究會把自身送上被市場淘汰的道路,得不償失。
在“用腳投票”的時代,是繼續“玩套路”追求壹時的不當牟利,還是踏踏實實做好服務、保障用戶的選擇權?在這壹取舍上,相信任何壹個有遠見的平臺都不會犯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