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延長戰時狀態釋放了如下信號:其壹,俄烏雙方的談判迄今為止仍然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其二,持久戰已經成為了僵局之下烏方的無奈選擇;其三,沖突結束的主動權從來都不在烏克蘭手中。
無論是直接參戰的俄烏軍隊還是背後的北約,各方在這場沖突中的消耗都不小。前線雖然打得水深火熱,但戰線的變化卻不大。
壹、談判始終停留在口號上俄羅斯沒有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必然不可能輕易撤軍。而烏克蘭被北約推到了風口浪尖,根本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力。澤連斯基表面上看還是烏克蘭的政府首腦和軍事統帥,但這僅限於沖突時期。壹旦雙方停戰,澤連斯基也將面臨下臺的風險。所以即便是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他也不可能主動促成與俄羅斯方面的和談。
二、烏克蘭無法主動結束戰爭事實上烏克蘭早已失去了主動權,雖然該國還控制著大部分的土地,但也因此背上了來自北約國家的巨額債務。戰爭每拖延壹天,未來烏克蘭人民的負擔都會更加沈重。北約方面的心態也更加極端,這些成員國給予烏克蘭的援助越多,就越不希望俄羅斯最終取得勝利。即便停止進口能源,它們也要強行拖垮俄羅斯,哪怕此舉代價昂貴。
三、雙方的僵局將會壹直持續大部分的烏克蘭人已經遠離了戰區,不過澤連斯基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強行征召普通人入伍參戰。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烏克蘭的勞動力人口將因為沖突而銳減。再加上大量民眾逃亡他國,未來即便雙方停戰,烏克蘭可能也會因為缺乏足夠的勞動力而無力進行重建。
妳知道俄烏雙方各自有多少兵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