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經典說說 - 家裏孩子打架多。

家裏孩子打架多。

家裏有兩個孩子,必然會有競爭,尤其是6歲以下,年齡相仿的孩子。

玩具和書不能總是買兩份壹模壹樣的。

總喜歡玩另壹只手,這成了每天糾結的核心原因。

我的兩個姐姐經常在家裏爭奪玩具和書籍。

看著妹妹眼裏含著淚,她含著淚向我跑來:媽媽,我妹妹搶了我的玩具,妳說她是!

父母應該幹涉嗎?

我很贊同美國心理學家米奇·普林斯頓的原則:孩子越小,家長越應該介入,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孩子年齡越大,家長越不要幹預,培養孩子的解決問題能力。

3歲左右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首先想到滿足自己的需求,這很正常。

兩個孩子爭玩具其實是壹件好事,證明孩子有自主意識,自我價值感高,尊重他們對玩具需求的真實感受,敢於說“不”,愛爭取,以後的心理成長會更健康。

父母在介入兩個幼兒的矛盾時,要記住“對事不對人”的原則,可以指出孩子的錯誤行為,但不能否定孩子的人格。

當孩子爭搶玩具時,家長在處理時應避免以下誤區:

誤區壹:讓大寶給鮑曉讓路。

許多父母認為鮑爾太小不懂事。大寶大了,應該懂得和弟弟妹妹分享,做好榜樣。因此,我們將要求大寶讓位給鮑爾。

誤區二:貼標簽

妳怎麽能打妳妹妹?她比妳小那麽多,妳真是個壞孩子!

姐姐還小,打妳能有多痛?妳剛剛對妳妹妹拳打腳踢,這是不對的。

這種做法會讓大寶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不理解自己。從而封閉自己的內心,在事情發生的時候從不與父母溝通,因為他們從心底裏認為父母根本不會幫助他們。

誤區三:用情緒處理問題

有時候,孩子的爭執會被父母放大。原因是:父母心情不好,孩子被放火,成了情緒的出口。

經過壹天辛苦的工作,我的父母下班回家,剛打開門,他們看到兩個孩子在爭奪玩具。情緒當場爆發,兩個孩子被罵,導致孩子特別委屈。

父母可以懲罰孩子,但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不要把懲罰作為妳負面情緒的出口。

孩子爭玩具,家長該怎麽辦?

在我們家,姐姐經常來找我說,媽媽,姐姐搶了我的玩具。妳是說她!

這時候我會說:哦,沒錯!這個我得考慮壹下,現在也沒什麽好主意。想想吧,妳們兩個。如果妳想到了解決辦法,妳可以告訴媽媽。

兩個小家夥開始思考解決方案,他們會想出許多不同的方法,比如:

姐姐會說,【姐姐,抱抱我就好。或者,我們壹起玩。]

姐姐會說,【讓姐姐先玩,給我5分鐘,好嗎?]

如果競爭太激烈,我會先把玩具收起來,等它們能玩得開心的時候再拿出來。

有時候因為爭奪玩具,兩個孩子大哭壹場,大家都很委屈。

這個時候我就不說了,首先我必須接受孩子的情緒。

大多數時候,我壹手抱著壹個孩子,兩個寶寶壹哭就在我懷裏互相打。

這時候我會大聲說出來,明確告訴他們,我可以釋放情緒,但是不能動手。如果我做了,我不會擁抱她。

這時候他們只是哭,不會再打對方了。

當他們情緒好轉時,他們就不哭了。我開始和他們交流。

1,問剛才怎麽回事。

2.讓他們說說當時的感受。

我會讓他們互換角色,想想他們的感受。(培養與他人壹起感受* * *的能力)

3.了解每個人想要什麽。

壹般來說,大家都想先玩這個玩具。

4.壹起列出問題的解決方案。

兩個人壹起玩。

排隊:先拿到的孩子玩5分鐘,後面的孩子玩5分鐘,輪流玩。

交換:如果玩具有明確的歸屬,比如屬於大寶,鮑曉可以和她交換大寶喜歡的東西。

分享:可以先引導兩個孩子互相分享。

等待:壹個孩子先玩別的玩具,等對方不玩了再拿來玩。

在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必須讓孩子參與進來,所有的想法都要記錄下來。

5.選擇壹個大家都滿意的方案。

溝通的過程可能是漫長而充滿波折的。家長需要做的是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鼓勵,而不是主動充當裁判。

聰明的父母應該學習的是如何給孩子解決問題的空間和機會。

給孩子學習如何獨立談判或解決問題的機會,也是不可或缺的成長方式。未來父母不可能壹直在孩子身邊,自我解決能力也是孩子未來人際關系的重要基礎。而且,面對矛盾,有時候孩子比父母解決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