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夫妻二人帶著孩子回公園曬太陽,在家裏壹個老鄉的茶點停下來,順便喝了兩杯茶。
剛坐了壹會兒,店裏的壹個常客進來了。這可能是他第壹次看到我們的陰莖。
看了壹會兒,我對老公說:老二跟妳壹樣。
王先生笑著回答,是啊,大家都這麽說。我哥哥像我媽媽。
那人又轉向大寶說:哎呀,妳長得不像妳爸爸。妳父親將來會愛他的哥哥而不是妳。
正在聽故事的大寶看著他發呆,又看了看我和他爸爸。他壹臉迷惑,好像在問,真的嗎?
我趕緊對大寶說,唉,這個叔叔真笨,只會拿小孩子開玩笑。他找不到話題和妳聊,只好用這種方式。
王先生也轉頭對大寶說,哈,爸爸永遠愛妳。
大寶只是笑笑,繼續聽他講故事。
記得很多年前,我侄子大概五六歲的時候,有壹次,家裏幾個叔叔吃完飯在院子裏聊天。壹個表哥走過來,我侄子禮貌的叫了壹聲,叔叔。
沒想到這個大叔捏著我侄子的臉說,妳叫我什麽?是我爺爺。
侄兒疑惑地叫道,爺爺。
然後壹群人狂笑,我侄子還是壹臉不解的看著大家。他壹定在想,我這樣好笑嗎?
經常被人這樣調侃的侄子,變得不那麽愛叫人了。也許,他怕被人說錯,他怕被大家嘲笑。
如果我當時能懂點兒童心理,也許我的外甥還是個懂禮貌的孩子。
大人們認為這是壹個有趣的笑話,但對孩子們來說,他們卻當真了。那些總是捉弄孩子的大人,也許他們的童年也是被玩壞的。而且真的讓人覺得可恨。
但在我們身邊並不少見。比如那些對有弟弟妹妹的孩子說:哦,妳媽媽生完弟弟(或妹妹)就不陪妳了,不愛妳了。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他們不像我們成年人那樣拐彎抹角。
壹個孩子說愛是愛,說不愛是因為他有情緒。他們不像我們成年人那樣善於偽裝。
記得每次和孩子鬧矛盾,兒子總會說,嗚嗚,我不要媽媽。
那壹瞬間,因為受到傷害,不被理解,他會那樣表達。
不像我們有些成年人,他明明不接受壹個人,卻因為各種原因,保持著友善的樣子。妳沒那麽喜歡,但妳必須親密。
在孩子的世界裏,應該有童貞,沒有隱瞞。
我覺得我應該問問大寶,下次如果有人對妳說:妳爸媽更愛妳哥,不愛妳了。妳能做什麽?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阻止別人做事,也無法改變別人。我們只需要教我們的孩子如何應對他們。
因為,我們身邊總會有壹些人,他們只是在彌補自己的童年。他們裏面的孩子可能已經受了這樣的傷。
就像《壹江春水》裏的小米,在遭受了校園欺淩後,她改變了環境,她開始成為欺淩他人的主角。也許沒有人會知道她的悲傷。她在欺負別人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尋找壹點自尊,同時也在發泄自己的屈辱。
呵護孩子的心,才是父母最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