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經典說說 - 厭學的孩子如何啟蒙教育?

厭學的孩子如何啟蒙教育?

厭學的孩子要早發現,早幹預,最好防患於未然。畢竟人在有了“累”的心情之後,很難做出180度的改變,變得喜歡某樣東西,更何況學習還是壹件很費力的事情。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方法,看似老生常談,卻是孩子喜歡學習的重要基礎。

父母朋友可以對比壹下自己的家庭教育氛圍和教育方式,如果有改變,會鼓勵他們讓孩子從壹開始就愛上學習。

即使孩子厭學,也不要慌。他們應該暫時放下對孩子成績的期望,註意以下四個方面。相信只要家長用心走進孩子的世界,改變學習態度,告別“厭學”指日可待。

第壹,調整思維和溝通方式。孩子厭學的壹個重要原因是“壓力大”。當今社會,家長、老師、考試制度都在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必須在很小的時候學會如何緩解壓力,否則他們會變得易怒、孤僻、虛弱或焦慮。

人們往往趨利避害。如果家長不能隨時關註孩子的壓力值,過分關註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波動,孩子就會因為壓力值過高而厭學。

在《整體育兒》這本書裏說,有些成年人沒有自己成長的心智,所以當看到孩子沒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或者犯錯時,就會感到壓力和挫敗感。

的確,在生活中,只要看到孩子的錯誤和失敗,我們就會感到焦慮,從而習慣性地嚴肅批評孩子,期望孩子“知恥而後勇”,但往往結果是孩子壹蹶不振,不想再學了。

壹方面是父母沒有壹個“成長思維”,另壹方面是父母不懂溝通的藝術。

成長型思維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k)在其著作《終身成長:成長型思維模式》中指出,壹個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培養出來的。即使人與人之間在天賦和資質、興趣或氣質上有各種差異,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親身經歷來改變和成長。

壹般來說,壹個孩子現在做不到的事情,通過他的努力,將來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家長沒必要對孩子現在的錯誤產生各種“以後怎麽辦”的聯想。只要孩子努力,以後就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這就是成長思維。

所以我們的重點應該跳出“犯錯”的挫敗感,關註孩子是否能找到改進的方法和途徑。如果孩子不會,我們應該給他們提供實際的幫助。

溝通的藝術是基於以成長為導向的思維。家長要改變批評教育的溝通方式,停止責備孩子,采用其他溝通方式,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願意積極改正。

有效的方法是:直接表達感受+指出具體做法。

家長不要說:“妳怎麽這麽邋遢?”而是說:“妳這樣做我感覺很不舒服。家裏亂七八糟的,我收拾起來會變得更困難。”

只要父母的話描述了自己的感受,沒有責備或評判孩子的話,孩子就不會有抵觸情緒。交流和學習也是如此。

另外,壹定要和孩子坐下來好好分析目前的情況,提供有效的方法讓孩子去執行。很多時候,孩子不努力,努力了也沒有效果,就氣餒了。

家長壹定要自查。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是否為他們提供了切實有效的行動方案?

孩子厭學和父母的思維模式、表達習慣有很大關系。家長要想改善孩子的厭學情緒,就要從自己做起,用自己的改變去影響孩子。

第二,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和空間也是學習。為什麽現在孩子壓力這麽大?我們以前不也是這樣來的嗎?而且,我對自己要求很高。現在管孩子沒那麽難嗎?

這是因為,以前我們小的時候,每天都有時間和同學壹起瘋玩,現在的孩子沒有了。他們的課外時間都被作業和課外班占據了。父母似乎以孩子的玩耍為恥,有時間就想讓孩子讀書。

其實勞逸結合是壹個很重要的學習原則。

玩的時候,孩子看似無學可上,其實是他們消化學習內容,學以致用,緩解學習壓力的時候了。

壹個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學習上的孩子,離厭學不遠了。所以,家長每天壹定要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

如果孩子厭學,家長要有長遠的眼光。與其追求成績,完成作業,不如帶孩子去玩幾天。玩的不帶任何功利心,玩的開心。

如果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真的能得到情緒上的緩解,家長可以借機和孩子進行壹次交心的交談,了解孩子厭學的真正原因,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孩子聊天,就像和朋友聊天壹樣,分享彼此的感受而不是評判。

如果孩子只是有點厭學,家長可以調整他每天的空閑時間,嚴格保證質量和數量。讓孩子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忘記煩惱,給孩子壹個喘息的機會。

當然,玩也不能失控。家長要掌握孩子玩耍的內容,盡量陪孩子玩,盡量玩實物,不要沈迷網絡。

所以要制定出更合理的作息計劃,每天的作息時間等。和孩子在壹起,並且明確規劃好孩子學習和玩耍的時間。這樣,孩子們就可以期待他們的學業了。只要他們努力,就能放松,而不是無休止的緊張,就能產生動力。

同時,相對於時間的空間也是家長要註意的。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需要壹個單獨的房間,不僅可以用來睡覺,還可以用來緩解心理壓力。

所以家長要確保孩子的獨立空間得到尊重和保護。不要跑到孩子的房間,打擾他的獨處;不要24小時緊緊盯著人,侵犯了孩子的獨立空間。這些都是家長需要註意的。

合理的時間表和獨立受尊重的空間,是讓厭學的孩子走出陰霾重新振作的基礎。家長朋友們可以從這入手,讓孩子的心理先得到緩解。

第三,培養興趣,激發學習動力。興趣雖然是老生常談,但確實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成年人刷視頻,刷朋友圈,玩遊戲不就是因為好玩嗎?如果有人有幸做自己喜歡的事,那他壹定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所以,即使觀念陳舊,我們家長也要重視“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其實興趣不壹定要好玩。如果家長堅持讓知識變得有趣,恐怕很費力,效果也不好,因為學習真的很費力。那麽興趣從何而來?我認為基本來源可以分為兩類:

1,學習有用

“我每天都很努力,整天坐在教室裏。有什麽用?”這可能是很多孩子心中的疑問,但因為父母常說“學習是為了改變命運”“為了以後過好生活”,所以孩子認為自己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答案並不美好。

因為今天總是艱難的,“後來”永遠不會走到今天。

在尋找學習的用處時,家長壹定要幫助孩子找到“現在”的用處,這樣孩子才會認識到學習是有用的。

比如:學好生詞,看漫畫會快很多;學好數學,再去超市就能算滿減多買東西;學好英語,可以和樓下的外國小姐姐壹起玩。學好書法,今年的春聯就由妳來寫了。

父母可以在生活中尋找類似的好處和用途,不斷尋找,找到壹個就給孩子指出來,堅持下去,讓孩子逐漸明白學習可以獲得壹些立竿見影的好處,每天承受這樣的壓力是有價值的。

當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比如想看的動畫片只有英文版;想玩組裝好的玩具,但是看不懂導遊圖。這個時候,就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和熱情的時候了。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告訴他,等妳將來像媽媽壹樣掌握了這項技能,妳也可以這樣玩。

只有學習有用了,孩子才會願意每天去上學。

2.我能做到

即使學習有用,孩子也永遠學不會,也不會愛上學習。所以,家長要不遺余力地給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體驗“成功”的感覺。

父母可以這樣做:

降低目標,讓孩子得到每天表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表揚細節,告訴孩子學習不是壹帆風順的,遇到困難很正常。鼓勵孩子在壹個領域堅持尋求突破,讓他們獲得成功的經驗,並將這種經驗擴展到其他學科。這些都是幫助孩子找到成就感,認可自己,建立自信的有效手段。

結論孩子厭學,家長不要著急發火,也不要暴跳如雷,因為沒用。

我們應該意識到,這是孩子向我們表達自己的壹種方式。要深入觀察,發現孩子哪裏有問題,父母和孩子之間哪裏沒有近景。我們應該及時調整自己。

有人說,孩子就像父母的壹面鏡子;也有人說,孩子特別容易原諒父母。

所以,請相信,只要我們自己做出改變,孩子也會隨之改變。關鍵是父母的改變是否有誠意。

無論如何,用行動告訴孩子:他比成績更重要,妳很珍惜他。

相信妳的孩子,他會用行動不辜負妳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