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80年代以前,老壹輩人出門都沒有什麽車,自行車也是奢侈品擺件,大部分家庭都用不上。農村的人出門基本都是兩條腿,兩條腿走路當然是最經濟的。
我記得隔壁村有個老爺爺。80年代初,他自己做了壹個草席。從縣城附近的村子,他每天步行到21公裏外的鎮上去賣。公雞壹叫,他就開始起床,壹路走過壹根電線桿,拎起草席,壹個小時走了5公裏左右,早上8點左右到達鎮上的集市。他在當地賣了壹天草席,當然自帶食物。
經過壹天的辛苦工作,我賣掉了幾乎所有的東西。下午6點左右,舅舅收拾好行李,從鎮上走回自己的村子。他直到晚上9點左右才能到家。
其實那個年代大部分農村人出門只能選擇兩條腿,大家都沒啥感覺。如果他們偶爾有壹輛自行車可以騎,他們會非常滿意。大多數人步行去5公裏外的學校。記得大概四五歲的時候,我和奶奶壹起走到她媽媽家,裏程大概10公裏。當然,我是來回走的,所以沒什麽感覺。當然,走路的效率很低,即使是最經濟的。
馬是遙遠的古代交通工具,估計在內蒙古等西北地區現代仍會使用。即使在南方的農村,上個世紀馬也是非常稀少的。
不過南方農村牛還是比較常見的。在20世紀70年代,仍然有很多牛車。老牛拉著破板車,走得很慢,和人走路差不多,但是能拉很多貨,帶工具幹農活,把農產品拿出去市場,這在過去農村還是比較用的。畢竟,奶牛本身也可以幫助農民做農活和犁地。牛可以自己吃草,很少生病。他們既強壯又溫順。只要家裏有個孩子每天帶它們去戶外吃草,成本也不貴,老了還可以賣掉收回壹點成本。
在北方,也可以選擇毛驢。驢可以直接騎,當然也可以用來拉車,比牛方便。驢也可以是幹草,玉米稭稈之類的,也可以吃雜糧。成本容易控制,跑的速度比牛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