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代林則徐《關於去守備登城口顯貴家二首》。
意思是:我能力低,責任重,已經感到疲憊不堪。壹次次擔當重任,以我日漸衰老的身體和平庸的才華,肯定是支撐不住的。
林則徐抗英有功,卻被投降派陷害,被道光帝革職,發配伊犁贖罪。
他忍辱負重,於道光二十壹年(1841七月14)被發配到新疆伊犁。詩人帶著妻子離開古城Xi前往伊犁時,憤怒地寫下了這首詩。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看似平靜,聽天由命,其實心底埋藏著巨大的痛苦。如果仔細咀嚼,它似乎充滿了波浪。
2.織女太忙,蠶三臥欲老。
出自唐代元稹的織女詞。
意思是:織女為什麽忙?原來蠶卵躺三次就老了。
此詩作於元和十二年(817),是樂府古詩十九首之壹。
雖是“古題”,卻符合白居易對新樂府的要求。即“首句標明其目的”,意思明確;“其言質而徑”,見之者易;“事有核實”,收藏者寄信;“總之,為君、為臣、為民、為事、為物而做,而不是為文”。
這首詩以荊州都城江陵為背景,描寫了織女被剝削奴役的痛苦。
整篇文章只有110個字,但因為層次豐富,語言簡潔,所以很有意義,經久不衰。
3.我已經被官帽和官袍困擾了很久,所以我很高興成為這個野蠻的南方的流亡者。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戲居》。
意思是:長期厭倦公務,幸好被貶到南方少數民族地區。
這首詩是柳宗元貶永州,居玉溪時所作。
詩表面上寫的是這種生活的安逸和自適,其實寫的是喜與悲,寫的是隱晦。
4.誰說天網永不失效,它給妳帶來了厄運,盡管妳已經老了。
出自杜甫唐代李白的兩個夢。
意思是:誰能說司法公正不欺,無辜的人卻被束縛在暮年?
《李白之夢》兩首,是杜甫甘源二年(759)秋,居周琴時所作。
李白和杜甫於天寶四年(745年)秋在山東兗州石門分手後,再也沒有見過面,但兩人總是深深地思念著對方。
杜甫生活在周琴,壹個消息閉塞的偏僻地方。他只聽說李白被流放,但仍牽掛著李白,不時思念他,所以寫下了這兩首詩。
5.子規四時啼,似蠶厚怕葉薄。
出自謝枋得的《蠶女詞》。
窗外布谷鳥四點啼叫,驚醒養蠶女子起床照顧蠶寶寶,擔心桑葉不足影響蠶寶寶這幾天吐絲結繭。
這首詩用來表達蠶女的艱辛,把玉男和蠶女放在壹起,苦樂不均,因為身份不同。
但評論也認為,玉人的歌舞並不像歌者的歌舞那樣辛辣諷刺,也是不由自主的。
詩人謝枋得(1226-1289),江西信州弋陽人,南宋學者。他的名字叫君之,他的綽號是疊山,他的綽號是翟逸。他擔任過六個部長助理。他才華橫溢,他的文章棒極了。
他學了“六經”,水淹百家,率領起義軍在江東抵抗袁,被俘不屈,死於北京。他的作品被收入《疊山集》。
擴展數據:
詩歌,也稱詩歌,是壹種具有壹定韻律和節奏的文學體裁,運用高度凝練的語言,生動地表達作者豐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
詩歌是組成詩歌的句子。詩歌通常會根據詩歌的格式限制每句話的字數。
中國最早的詩歌以格律詩為結構,格律要求嚴格。比如先秦時期的詩歌壹般都是四言律詩,見於《詩經》。
後來發展成五言或七言律詩,見於唐詩。宋元時期經濟文化進壹步發展後,詩歌的內容逐漸得到拓展和演繹。新民主主義革命後期,詩歌演變為不受字數限制的自由詩。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