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子廟
建於公元前478年,不斷擴建,占地327公頃。它是中國的古建築群,規模僅次於故宮。它是中國古代大型寺廟建築的典範,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壹,在世界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中國第二碑林。
2.孔府
又稱“盛宴公爵府”,建於宋代,是孔子後裔的居所,西鄰孔廟,占地約16公頃。明代嘉靖年間修繕後,成為中國僅次於北京故宮的貴族大宅,被稱為“天下第壹”。
3.孔林
又稱“聖林”,是孔子及其子孫的墓地,有65438+萬多個墳墓,占地3000多畝。是中國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宗族墓群和人造園林。它是壹座古老的人工花園,也是壹座天然植物園。
4.太白湖
AAAA級風景區,原名北湖,屬於微山湖最北的水域。濟寧市的太白湖,原名北湖、小北湖,屬於南四湖南陽湖的最北部。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四個相連湖泊的總稱。
2013濟寧“北湖”更名為太白湖。因為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濟寧生活了23年,為紀念李白,中國北湖改名為中國太白湖。
5.太白大廈
位於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古運河北岸,太白樓路中段以北,原為賀蘭的酒樓。因李白在此飲酒賦詩而得名,至今已修復千余年。是任城(今濟寧)八大古景之壹。
太白樓作為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建築之壹,歷史悠久,壹直見證著詩人李白在濟寧的傳承。是壹代又壹代濟寧人心目中的文化地標。
濟寧的小北湖怎麽樣?
1.北湖位於石河子市以北17公裏處,是瑪納斯河上壹顆璀璨的明珠。位於天山北麓沖擊扇的泉溢帶,原名大泉溝水庫。1985,10年6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正式將其命名為北湖,改建為北湖旅遊區。今天的北湖,水面寬廣,11平方公裏。水面碧波蕩漾,快艇飛馳,遊船緩逃,情侶依依,臥龍長壩,垂柳相擁。垂釣者悠閑自在,踏浪千裏,數十只天鵝、大雁等水鳥在湖中嬉戲,假山、古亭相映,宛如壹幅江南水鄉的畫卷。每年夏天,石河子乃至克拉瑪依的遊客都會攜家帶口來到這裏避暑、遊玩。北湖作為旅遊區,面積21平方公裏,有芙蓉洞、占生亭、逍遙亭、邀月亭等20多個景點。
每年的7月16日,是史無前例的“北湖節”。人們從四面八方聚集在北湖,劃船、遊泳、唱歌、跳舞、釣魚、野餐...東不拉、熱瓦甫的音樂從早到晚在湖邊飄蕩,烤羊肉、面條、手抓飯、涼皮等數以千計的風味大排檔,構成了石河子獨特的文化現象。
2.小北湖位於濟寧以南六公裏處。它曾經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的北端。為發展水產養殖,於1973環湖築堤,故名,總面積18000畝,其中水面16000畝。東靠古運河,西靠京杭運河,成為“兩江環湖”之勢。小北湖是鑲嵌在濟寧大地上的壹顆明珠,是獨壹無二的金三角。經過十幾年的開發經營,集旅遊和水產養殖於壹體,初具規模。小北湖水資源豐富,陽光充足,碧波蕩漾,草豐魚躍,荷花盛開,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湖中盛產武昌魚、鯉魚、鱖魚、四鼻鯉、甲魚、蝦、大閘蟹等。湖區岸線平坦,壹般水深1.5-2m,源底平坦。湖裏有七個小島。每年濟寧市的“荷花會”都在這裏舉行,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賞蓮、垂釣、觀光、旅遊。
它和東湖、西湖、南湖壹起被稱為“中國四大湖”。
介紹壹下山東濟寧的北湖。
小北湖位於濟寧以南六公裏處,是鑲嵌在濟寧大地上的壹顆明珠,是獨壹無二的金三角。小北湖水資源豐富,陽光充足,碧波蕩漾,草豐魚躍,荷花盛開,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湖區河岸平坦,壹般水深1.5-2米,湖底平坦。湖裏有七個小島。每年濟寧市的“荷花會”都在這裏舉行,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賞蓮、垂釣、觀光、旅遊。它和東湖、西湖、南湖壹起被稱為“中國四大湖”。
沒關系..有多人自行車...電瓶車//
等有東西玩。
濟寧有什麽好玩的?小北湖怎麽樣?好玩嗎?
濟寧多山,多水,多聖人。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儒家文化的發祥地。始祖文化、孔孟文化、運河文化、水滸文化、佛教文化、李白文化、朱良文化、漢碑漢畫像石文化、山水文化等十大文化相輔相成,形成了“東西南北佛、中古運河”的旅遊格局。截至2008年初,濟寧市共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省級單位95處,市級單位167處,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3座,山東省風景名勝區4處,4A級以上風景名勝區6處,其中包括明古城(三孔)。有11國家級和省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
孔孟文化
以孔子誕生地曲阜、孟子誕生地鄒城為主要景點,中國曲阜孔廟為代表景點。
“天下第壹”孔府孔廟、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被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孔廟和孔府規模宏大,文物豐富。它們是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產”。鄒城的代表性景點有孟府、孟廟、孟林、孟母森林。
運河文化
京杭大運河貫穿濟寧。自元代以來,運河管理的最高衙門壹直設在濟寧。因此,濟寧作為全國交通大動脈的運河,被譽為“運河之都”,促進了濟寧商品經濟的繁榮,孕育了濟寧燦爛的運河文化。李白和杜甫在此攜手徜徉,飲酒作詩;康熙、乾隆曾在此駐紮,並為傅題字。古運河濟寧市的古運河、太白樓、鐵塔塔、聖元樓、王牧亭、東大寺、岱莊教堂等景點星羅棋布,各具特色。汶上王楠鎮是“運河之脊”,有壹個被稱為“北方都江堰”的水利工程——王楠引水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跡。“島在湖中,運河穿島而過。”南陽島上的古鎮是運河四大古鎮之壹。商店和商業很多,大街小巷都是青石鋪成的。房子青磚灰瓦,古色古香,很有文化品位。是展示古運河生態和民俗文化的難得載體。
祖先文化
據文獻記載,炎帝曾在曲阜建都,所以濟寧曾是炎帝部落居住的地區。《史記》列傳載:“炎帝神農,姜姓以火為王,故稱炎帝”,並說炎帝“初為陳都城,後居曲阜”。《帝世紀》也說:“炎帝居陳,遷山東”。陳就是現在的河南省綏陽縣。有學者認為,炎帝遷都曲阜後,先後與蚩尤、黃帝部落作戰,後向西撤退,其部落遷至流域,成為姜姓始祖。黃帝出生在壽丘,也就是現在曲阜東部的老縣城。北宋真宗皇帝為了紀念“黃帝生於壽丘”,於祥符五年(1012)將曲阜縣改為原憲縣,縣遷至壽丘。並在聖旨下修建了壹座1320米的森森黃帝廟,命名為“竟陵宮”,供春秋時期祭祀用。
佛教文化
汶上縣寶象寺太子魂塔宮出土的佛牙、舍利子等佛教文物震驚海內外佛教界,每年定期舉辦的汶上太子魂文化節更是享譽海外。中都博物館、祭祀堂、大雄寶殿、汶上縣城市規劃展覽館、立佛大道等都是宏偉的建築。汶上縣包尚寺景區是中國AAAA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水滸文化
水泊涼山因《水滸傳》而聞名於世。忠義堂、段錦亭、黑風口、水虎寨、壹級二級等景點,構築了梁山大寨的雄姿。宋江寨墻、麻花門、宋江井、樹才臺、道士石等遺跡講述英雄故事,左寨戚穎、雙雄鎮關、華容射雁、逼上梁山等巨型石刻再現當年英雄風采。
良渚文化
朱良的家鄉在今天的微山縣馬坡。郭沫若根據阿清焦循戲劇中“祝英臺墓刻於嘉祥縣為明代”的記載,派員到濟寧嘉祥了解情況。然而,由於戲劇中記載的祝英臺墓地不準確,所以沒有找到。值得壹提的是,當時微山縣還沒有設立,這塊墓碑的位置屬於集寧縣和鄒縣的交界處。1952年,在白馬河修復工程中,朱良的墓碑浮出水面,由山東省文物管理處就地保存。1976年,農田基本建設時,朱良的墓碑再次深埋地下。直到上世紀90年代,他才再次回來。朱良墓碑建於明朝鄭德十壹年(公元1516)。可以說,今天的巍山麻婆——鄒城嶧山壹帶,就是這個舉世聞名的愛情悲劇上演的舞臺。由於朱良的故事和生活的平民化,這位大師不可能被正史記載,這就決定了它在民間流傳的歷史命運。因此,它的真正發源地早已模糊不清。濟寧水泊涼山
景觀文化
濟寧微山湖生態區
微山湖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總面積1260平方公裏。每年夏天,湖中數十萬畝荷花競相開放。古樸的民風、錯落有致的民居、乘船的葉周曉、千頃荷花、藍天、碧水、野鴨、蘆葦,構成了壹個天然的水上遊樂園,成為度假休閑的好去處。鄒城有天下第壹奇山——沂山,北傳泰山之美,東引鳳凰群峰,西臨湖光山色。因其怪石疊嶂、溶洞玲瓏、泰山之美、黃山之奇、華山之險、五嶽之首泰山之美而被譽為“戴南奇觀”。
北湖省級風景旅遊區
北湖風光
北湖位於濟寧城南6公裏,集遊樂、休閑、度假、水上運動、水產養殖於壹體。是山東省新的旅遊景點,被譽為魯南大地上的壹顆明珠。1996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旅遊度假區。北湖的水面面積是杭州西湖的四倍,水面寬闊,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盛夏,萬畝荷花居然盛開,有“荷葉無限艷,荷花異色”的迷人景色。自1992以來,荷花節已舉辦多年,海內外賓朋歡聚壹堂,觀湖賞荷,泛舟垂釣。
尼山省級文化旅遊度假區
度假區位於曲阜市、鄒城市、泗水縣交界處,距曲阜市區僅20公裏,距日東高速、京滬高速出口7公裏,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尼山,孔子的出生地,歷史、文化、資源、地位都是獨壹無二的。尼山有許多反映孔子生活和文化的遺跡,其中有近千年歷史的尼山夫子廟和書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有許多歷史遺跡和文化景觀,如孔子洞,孔子聖湖,慕巖寺,致遠溪和半島井。山區多山,森林茂密,有“天然氧吧”的美譽。尼山孔子聖湖蓄水量約1.1.2億立方米。薄霧彌漫的水面和連綿起伏的群山交相輝映。尼山物產豐富,農產品水產品綠色天然,手工制品富有特色,農家樂遊學、民俗體驗等項目蓬勃發展。
天夏寒碑板濟寧
濟寧是發現和保存漢代銘文最多的地區之壹,數量多,價值高。目前發現的漢代石刻多達40種,其中石刻21種,石刻19種,主要收藏在濟寧漢碑和任城王陵、曲阜孔廟、鄒城孟廟、嘉祥武士廟。在壹個地區發現和保存如此之多的漢代銘文,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也是全國之最。
旅遊節事活動
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曲阜)——中國十大旅遊節慶活動之壹:中國母親文化節(鄒城)嶧山古廟會(鄒城)益陽春桃花節(鄒城)中國國際水滸文化節(梁山)中國孝賢文化節(魚臺)中國誠信文化節(金鄉)中國石雕藝術節(嘉祥)中國太子陵跡文化節(汶上)
古代濟寧八景
古代濟寧,現屬濟寧市管轄。
清風塔
“塔清梵”指的是濟寧的鐵塔塔普爾,位於濟寧市鐵塔塔普爾街路以北。鐵塔坦普爾,原名重覺寺,是任城最早的佛教釋迦牟尼寺。寺內有鐵塔、聖元樓、寺廟。這座古剎在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鐵塔,建築和鑄造嚴謹,巍然屹立,蔚為壯觀,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冶煉技術和建築技術的高度以及勞動人民的創造能力,是我國範鐵珍貴的藝術遺產。1973年,國家撥款進行大修,糾正傾斜,補充鑄鐵件,恢復了雄姿。
泰白萬條
太白樓位於濟寧市古運河北岸,太白樓路中段以北。太白樓,或稱“太白館”,是唐代賀蘭家經營的餐廳。原址位於紅蓮城東門(今小門附近)。唐代大詩人李白,唐玄宗二十四年,攜夫人徐詩、女兒平陽,從湖北安陸遷居任城(濟寧)。在他們住在餐館之前,他們“經常和同誌們壹起在酒裏舉行宴會”。李白死後近百年,唐懿宗鹹通二年(861),吳興人沈光遊覽集寧時,為建築題寫“太白館”篆書,並寫下“李翰林館”壹文。從此,“太白酒樓”聲名鵲起,流傳後世。該建築在宋、金、元時期進行了重建和修繕。元世祖至元代十九年(1282),濟州河開鑿時,任城北遷至此址,明初城墻易成磚。明洪武二十四年(1591),集寧佐為指揮狄沖重修太白塔,移至南門塔(現址)東墻,有“謫仙”之意,並去掉“酒”字,改稱“太白塔”,流傳至今。太白樓建在30英尺高的墻上,朝南,10個房間,兩層。它雄偉壯觀,是壹座古老的亭子式建築。墻上有壹尊李白的雕像,還有許多石碑。大樓的門朝西,被壹堵墻圍著。600多年來,由於年久失修和歷次戰爭,這裏受到了壹定程度的破壞。解放初在原址上重建。現在太白陽臺依然朝南,寬度7間,東西長80米,南北進深13米,高度15米。建築為青磚灰瓦、朱蘭遊廊環繞的兩層重檐建築,占地4000多平方米。二樓屋檐下掛著壹個楷書牌匾,上面寫著“太白抱”。院內松柏環繞,花木扶疏,方磚鋪地,花墻環繞。步驟曲折,古樸典雅。樓上正廳北墻上方,有四幅明代人書寫的大字石刻,字體豐富,豪放。有李白、杜甫和何題寫的“三塊畫像石”,中間是李白,左邊是杜甫,右邊是何。線條流暢,造型浪漫優雅。太白樓,名傳千余年,現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墨畫全筆
“墨花泉碧”景觀是指濟寧市特有的環碧泉園林建築。據濟寧直隸州誌記載,浣碧泉原名墨華閣,建於明代嘉靖五年(1526)。校長白芳在泉旁建亭,供賓客參觀憑吊古人。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胡贊重修,加深泉池,鋪石柵欄,建方亭,植柳植竹,泉列“墨花”,故名“墨花亭”或“墨花泉”。同時,在泉北建了三個亭子來紀念兩位聖人,李白和何。所以明代學者潘承年在《墨花全璧》詩中說:“何以如壹勺墨泉,自天寶流至今?”後來明末清初又多次重修。乾隆十五年(1750),周知Xi恒軒捐資修繕,在大殿旁增建附殿和中門,並挖方池和圓池,均稱“浣碧”。此後,“墨華閣”改名為“浣碧泉”。環碧泉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壹座集樓、堂、亭、池、橋為壹體的宏大園林建築,成為壹處流水潺潺、花木蔥蘢、柳陰翠竹、風景秀麗的風景區。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兩次修繕,在原址上建池塘,築檁條,種花木,種竹子,使浣碧泉以嶄新的面貌迎接遊客。1986年,濟寧市人民政府公布“浣碧泉”為全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豐臺日落
“鳳凰臺日落”的景觀是指站在鳳凰臺上“每逢清明節、白露節,太陽北照之時;芒果種子,小夏節,陽光普照程楠。”鳳凰臺位於濟寧市西北的鳳凰臺村,離京杭大運河北岸不遠。《集寧縣誌》記載:“鳳凰臺離城八十裏,壹周壹百四十步,有兩層,上層三四尺高,下層二十尺奇,上尖下寬”。《濟寧名勝概觀》記載鳳凰臺是“商代為主的典型遺址”,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早在商周時期,這裏就是華夏文明之光。文章稱:“任、蘇、徐、馮姓、太昊都有祭祀經濟。”濟寧古稱任城,是與馮、馮同姓的古代四國之壹。鳳凰臺,即“太昊祭祀臺”,是祭祀始皇帝祖先伏羲的地方。此露臺坐北朝南,正面三層,其他三面兩層,層高11.5m,底層4241m 2。保存了4000多年的鳳凰臺是珍貴的遺產。目前已經開始修復,恢復原貌。1985,濟寧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灌丘清煙
“關中”即漢代大將關瑛之墓,位於濟寧城東西關村北250米處。“關中青煙”是指陽春三月,天氣晴朗,微風吹拂,會有白煙覆蓋關英的墓地,是壹種奇特的景觀。這個傳說。壹直流傳至今。“填墳清煙”是春天地球大氣上升形成的美麗自然景觀,多年來壹直為人們所景仰。清代學者王清友寫過壹首《過灌墓》詩:北相立劉大功,當時無人問津英雄。西風荒蕪獨角獸老,谷米隔夕陽。目前,雖然關穎墓地被夷為平地,早年寺廟被毀,石碑被毀,樹木全部被砍伐,但地表以下的墓地仍完好無損,極具保護價值。因此65438-0985濟寧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池河景
“南池”指“王牧亭”,原名“古南池”,建於唐代開元、天寶年間(713-756),占地400余畝,位於濟寧市城南王牧亭路西側。據《集寧直隸州誌》記載:“王牧亭位於南關外,四面環水,巍然中立。取西望瑤池,東下王牧之意,故名為名亭。”《集寧縣誌》記載:“古南池在城南三裏圩小南門外,小南門為老城。老文公廟是供奉李白、杜甫和何的。後來州人李宇衡商議,答應主簿。”可見,在盛唐時期,這裏是集寧府的旅遊勝地,尤其是夏天,池邊開滿了白蓮花,空氣清新,世界純凈,讓人心曠神怡。這就是“南池河景”景觀的由來。明清時期,南池大規模興建,不僅景色宜人,而且亭臺樓閣,曲廊曲榭,花木繁茂,松竹蔥蘢。池中有四個島,分別是王木閣島、北灘島、南灘島、赤心島。島上有王太後亭、玉皇廟、卓影亭、君子亭、蓮花亭和觀瀾亭。歷代詩人、名人經常在此相聚,吟詩作賦。開元二十五年(737),唐代大詩人杜甫遊覽名作《南池》時,留下了壹首著名的詩。清康熙、乾隆皇帝南巡,駐集寧,也去過南池。康熙寫了《太後亭》,乾隆寫了壹首杜甫遊南池的詩。太後閣建成後,無數善男信女前來燒香拜佛。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周圍數百裏的人都來上香,南池香煙彌漫。燈火輝煌,人山人海,異常興奮。1928年,太後閣在北伐中不幸被毀。1958年8月,虞姬市人民政府決定在南池建設養魚場,挖塘養魚,種荷花,種香蒲。現在濟寧市正在擴建南池公園,“南池河景”的修復也為期不遠了。
Xi禹衛葛
所謂“西蘆漁歌”,是壹種美麗的自然景觀。它位於濟寧市西部,現在被任城區安珠鎮的王瑩、胡營、劉穎三個村包圍,五裏營村以西,就是原來的馬場湖。據《濟寧市郊水利誌》1283(自至正二十年)開鑿濟州河,由濟寧至鞍山流入濟水(大清河),以溝通濟、泗水運。1441年(明朝永樂九年),又召開會議,連接河流(元朝的匯通河和濟州河,明朝的匯通河)。因為“蜀山湖棄水經湖東馮家壩沿濟寧西部運河滾入窪地形成馬場湖”。《濟寧直隸州續誌》也記載馬場湖在州西十裏,壹周約四十四裏,水域面積五百四十頃。當時,人們在這個廣闊的水鄉種植蘆葦和香蒲,養魚養雞。微風吹過,湖水蕩漾,蘆葦搖曳著柔軟的身軀,仿佛在翩翩起舞;尤其是夕陽西下,煙波浩渺,漁歌陣陣,真是人間美景,所以人們也稱之為濟寧的“西湖”。明朝崇禎年間,徐彪定居,出任兵部尚書,回鄉祭祖,暢遊馬廠湖,寫出了著名的《住在西湖》,充分描寫了馬廠湖西蘆葦漁歌的景色。
贏得森林,在夜晚穿越
“夜穿林”歷史景觀指的是長溝(今任城區長溝鎮諧音會林村)的“夜穿林”繁華景象,位於濟寧市北四十裏,有“第二個濟寧”的美譽。相傳春秋時期,孔子在中都(今汶上縣)屠宰時,到長溝附近打獵,捕獲了壹對麒麟。因此,這個地方被命名為“霍林村”,現在被稱為“匯林街”。《過林晚》還以“兩山壹廟”、“降龍碑”、“黑風口”聞名,所謂“兩山壹廟”、“兩山”,指的是火林村兩棟老舊危房的破山墻,中間雜草叢生,蝗柳爭蔭,狐兔爭洞,飛鳥穿梭。有壹種天生的野性興趣。“壹寺”是指兩山墻之間的“火林觀音寺”,始建於明代,清代重修。正殿為三足硬山式建築,壁畫輝煌,彩畫絢麗,外墻上有明清石刻四幅。寺廟依然存在,但已是滿目瘡痍,殿內壁畫依稀可辨。廟前有明代林所建的河碑和龍碑(現留村內)。
各種特色菜都有。
濟寧的地方特產非常有名,有玉堂醬園、濟寧“三怪”、金鹿、彩印布、規整花紋雕刻、石雕、碑刻、尼山硯、曲阜香米、園林花木、柳編、小尾寒羊、魯西黃牛、微山湖四鼻鯉、微山湖松花蛋、微山湖甲魚、微山湖靈香酒等等。濟寧有句歌謠:“濟寧三怪,紅蘿蔔常年有賣,田螺是好菜,鮮蓮爭著買。”其中,著名的農牧漁業土特產有曲阜香米、魚臺“弄玉壹號”大米、金鄉金谷小米、嘉祥紅皮蒜、白菊花、細毛長山藥、金鄉白皮蒜、紅皮蒜、汶上菱角、魯西黃牛、青山羊、嘉祥大普連豬、泗水裘皮羊、濟寧百日雞等。著名的手工工藝品有:嘉祥金鹿、五彩印花布、曲阜開雕、碑碣、尼山硯、泗水魯浙硯、柘溝土陶、濟寧魯青革等。曲阜盛產曲阜香米、杏子、礦泉水,被譽為“曲阜三寶”。孔府酒、開雕如意、全毛地毯、龍頭手杖、尼山石硯的生產被譽為“山東五絕”。
玉堂醬園
中華老字號,素有“北京出名,吃起來比江南好”的美譽,菜品鹹中帶香,種類繁多,老少皆宜,攜帶方便。不同的菜,不同的價格。
長溝葡萄
真正的長溝葡萄,紫紅色,皮薄肉厚,酸甜可口,飄香過齊魯。被評為“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培育與質量控制示範基地”。
金鄉大蒜
享有“世界蒜看中國,中國蒜看金鄉”的稱號。
金鹿嘉祥
魯錦是魯西南民間織錦的簡稱,是魯西南的壹種棉布(粗布)。因其織造精細,外觀絢麗多彩,於1985被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命名為“魯錦”。
曲阜凱雕
曲阜獨具特色的工藝產品,與尼山硯、琉璃瓦、絹花並稱曲阜四大傳統工藝,與碑、尼山硯並稱曲阜“三寶”。凱雕的原料穆凱是孔琳特有的名木。相傳是孔子的弟子子魯公下葬時,從南方帶進孔琳的。
金古曉米
金鄉種植的小米是明清貢品,居中國“四大名米”之首,被列入《辭海》,被農業部1996命名為“中國金谷之鄉”。
編輯此段融化南北方風味小吃。
小吃歷史悠久,全省知名。多為面食和菜肴,選材廣而精,制作嚴而細,花色多樣,等級分明,制法全面,風味兼備,具有鮮明的北方特色和濃郁的地方風味。明清時期,濟寧城是重要的水運樞紐,船商賈翠姬,五地人,使小吃博采南北之長,形成自己的特色。代表小吃有甏肉幹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