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經典說說 - 皮條客談論它

皮條客談論它

2008年奧運會冠軍背後的艱難故事

如果他們沒有獲得壹枚奧運金牌,他們可能仍然默默無聞,繼續遭受苦難。網友們紛紛對此發表評論,討論“冠軍背後的故事”。不少網友用“狀元多是苦孩子”的留言來表明心跡。

為什麽奧運冠軍都是苦出身?在我看來,“狀元多是苦孩子”與其說是偶然的巧合,不如說是必然的契合。

金牌不是壹天造成的。他們沒有經歷各種磨難,接受挫折教育。他們不會這麽快從失敗中爬起來。細數陳謝霞、郭文君、陳艷青等奧運冠軍背後的故事,他們在獲得金牌之前就知道,要想出人頭地,就得“在思想上、骨頭上狠下功夫”,才能展現出自己的雄姿。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習慣於享受舒適的生活。順境多於逆境,自然他們就失去了誌向。沒有壹個奧運冠軍是從舒適的溫室裏出來的。當然,這些出身苦難的奧運冠軍也得益於包容開放的體育機制,正是這樣壹個平臺造就了他們的英雄之地。

競技體育的殘酷,對意誌品質的要求,其實就是“拼爹”的競技場。不會吃苦的人,永遠嘗不到成功帶來的甜蜜;只講收獲,不講付出的人,永遠不會贏得令人羨慕的桂冠。奧運冠軍之所以能“忍受”成功,源於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這與他們從小所受的苦難密切相關。

苦難是財富,苦難成就奧運冠軍。當我們看到奧運冠軍“超級”的壹面時,總要對自己說:“他(她)怎麽會這麽優秀?”其實追根溯源,我們已經在無形中關註到了奧運冠軍的壹舉壹動。因此,筆者期待更多的媒體深入挖掘壹些奧運冠軍的慘痛歷史,為我們奉上更豐富、更飽滿的“勵誌大餐”。

對於肩負首枚金牌重任的李杜來說,北京奧運會的第壹個比賽日是灰色的。淚水之外的世界顯得朦朧。她想看到國旗升起,但她努力了四年卻失敗了。事實上,當她完成10米氣步槍的最後壹槍時,她已經不記得要哭了。然而,“加油李杜!”不知道是誰的聲音讓她的眼淚壹下子噴了出來。

“這次我流淚不是因為沒有拿到金牌,而是因為看到這麽多人關心我,覺得對不起大家。我覺得那些日子甚至比四年還長。”在女子50米步槍三姿賽五天後,李杜發自內心地說。

奪冠後,李杜公開向教練道歉。“預選賽中有幾腳射門狀態不佳。教練想讓我下來和我談談。我沒聽她的。當時我很生教練的氣,但我知道我肯定有問題。”李杜說,“我告訴自己,我絕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我是李杜,我想扮演李杜。”

打了9個回合,李杜重新獲得了1.6環的優勢。“10槍怎麽打?在很短的時間裏,腦子裏真的有很多想法,但我告訴自己,舉起槍的時候壹定要安靜。”果然,李杜成功了。雅典奧運會她轉身又笑了,然後又淚流滿面。

冼東妹,中國體育史上第壹位母親級奧運衛冕冠軍。為了祖國的榮譽,這位“殘忍”的母親不僅選擇再次回來,還提前給孩子斷奶,投入訓練...

1997的八運會,冼冬梅帶傷奪冠,但為了保證比賽時保守治療的傷勢加重,她決定退賽。2001的九運會,廣東女子柔道隊實力很弱。冼東妹復出後成功衛冕,隨後又神奇地拿回了亞運會銀牌。雅典奧運會奪冠是她復出後的又壹個奇跡,因為醫生判定她不能繼續從事柔道。2005年十運會,廣東隊又勸她回來。

冼東妹在北京奧運會上第五次復出。因為她已經14個月沒有進行過系統的訓練,所以她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減肥和恢復體力。那時,我的女兒劉家輝只有4個月大。“我很心疼,但有時候不得不付出,沒有辦法。”鮮冬梅幹脆給女兒斷奶。

“雖然每天的訓練很累,但看到孩子可愛的笑容後,所有的疲憊和煩惱都拋在腦後。女兒給了我堅持下去的勇氣和動力。”小家夥很懂事,媽媽不在的時候不哭不鬧,給了鮮冬梅很大的安慰。也許是因為女兒的鼓勵,僅用了三個月,冼東妹就重返賽場,康復了。

終於,天道酬勤,冼東妹在北京奧運會上成功衛冕。奪冠後,冼東妹在電視鏡頭前抽泣,向女兒吐露心聲:“媽媽壹年多沒來了,以後我會補償妳的。”相信任何看到這壹幕的人都會被深深打動。

張,27歲,從小就練習鐵餅、鉛球、標槍和射擊。1995青島射箭隊成立時,她再次入選。沒想到,這種做法讓人上癮,壹發不可收拾。“不是我選擇了射箭,而是射箭選擇了我。”以穩健的表現開創了中國射箭新紀元的張如是說。

正如她的母親孫所說,張的成功與她的成熟和理解、她的吃苦能力以及她骨子裏與生俱來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密切相關。剛練的時候,張每天做的就是擺射箭的姿勢。過了幾天,還是沒有鞠躬。教練給了她壹個皮條客來練習她的力量。後來慢慢被二三取代。每天她只是站在壹邊,開始“拉皮條”。

終於可以拉弓了。張起初脫不了幹系,但他浮躁的心卻踏實了。我壹天拉了300多次弓,拉開就要停下來。剛開始還可以,但是次數太多了。當我停弓的時候,我的手臂顫抖了壹下,再也撐不住了。如果我想退縮,我會聽到教練的怒吼:“往後拉!”

之後開始瞄準目標,但張犯了弓箭手特有的“黃心癥”:壹瞄準目標的黃心(9環和10環),弓就不停地抖動。很多弓箭手因為過不了“黃心病”而退出。有兩年時間,張對的訓練主要是糾正瞄準時的問題。這個過程漫長而枯燥,常人難以承受,但張用自己的毅力堅持了下來。從那以後,她的成績穩步提高,已經具備了世界級射手的實力。

在奧運會上,張的眼神中透著殺氣,優秀的心理素質幫助她戰勝了強大的對手。據悉,這也與張的自我錘煉有關,比如淩晨兩點起床在路上走,經常進行爬山訓練。

站在1.81米,19歲的劉子歌,在率先觸壁的那壹刻,只有壹點激動和驚訝:“沒想到遊得這麽快,而且是破紀錄的成績。比賽前就知道成績會不錯,但真的很意外。如果秘密是,我沒有任何壓力。”

前國家遊泳隊總教練陳說,劉子歌的技術合理,省力,有效;他的體位很平,手和腿與呼吸配合得很好,技術結構與澳大利亞遊泳運動員肯·伍德的得意門生Skipper幾乎壹模壹樣。

劉子歌的成功,和創造了中國男子遊泳奧運獎牌“零突破”的張琳壹樣,都含有“澳大利亞元素”。但張琳是在澳大利亞著名教練丹尼斯的幫助下“畫龍點睛”的,而劉子歌的教練金偉來自中國,在訓練上遵循了典型的澳大利亞訓練體系。

金偉曾在澳大利亞執教4年,師從肯·伍德,掌握當今世界遊泳強國最先進的訓練理念和手段。從劉子歌力克前世界紀錄保持者隊長、波蘭衛冕冠軍葉傑伊·查克的表現來看,金煒的訓練方法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劉子歌的奪冠除了科學的訓練方法,還和她良好的心理素質有關。即使贏了之後,人們看到她依然平靜,沒有狂喜,沒有淚水,臉上只有淡淡的微笑。

從65438到0998,七歲的林躍離開家鄉到省會廣州學習跳水。當他母親去看他時,他要求在廁所裏和她私下談談。壹進廁所,他就開心地抱住媽媽,說怕被別人看見。這麽小的孩子,除了艱苦的訓練,還要經營自己的生活,其中的艱辛是外人無法理解的。

2001,廣東國際跳水訓練中心關閉。為了讓林躍繼續追逐夢想,父母毅然選擇自費送他去集訓。

對於這個普通的工薪家庭來說,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成了最大的負擔。然而,林躍的父母盡力保證他的學習。在外地打拼的10年裏,林躍回家的次數總是不到5次。性格沈穩內向的他偶爾會想家,在電話裏難過,閃現出打退堂鼓的念頭。但壹想到媽媽下崗了,爸爸為了貼補自己在北京的日常開銷賣了房子,自己也在公園外擺了壹段時間地攤賣小商品,他就趕緊打起精神,走上了站臺。他說,“從那時起,我就告訴自己,壹定要做出點成績來報答父母,哪怕付出再多的艱辛也在所不惜!”

8月11日,廣東省潮州市後山的山坡上,兩間小平房前擺著電視,林家的親戚朋友從世界各地趕來。遠在北京水立方,10米跳臺上近乎完美的6跳,最終讓17的林躍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奧運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