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南海郡都督趙佗攻桂林郡、襄郡,自立為南越王。現在環江縣屬於南越。
漢武帝丁原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滅南越,在其處設玉林、蒼梧、合浦、南海、朱雅、博爾、交趾、日南、九鎮等九郡。今環江縣屬榆林縣(今宜山)定州縣
三國(220 ~ 280)現在的環江縣屬於三國的烏裕林縣。
西晉時(281 ~ 316),環江縣屬桂林縣(今宜山縣)龍剛縣;東晉(317 ~ 420)屬桂林郡(今柳州市)潭中郡。
南北朝時(420 ~ 589),南宋和齊,現在的環江縣隸屬於桂林縣的丁龍縣(今宜山縣)。
南朝梁、陳屬龍州(今柳城縣)。
隋朝(589 ~ 618),環江縣現屬石安縣。
唐貞觀十二年(638年),周桓在環江縣設立,這是環江縣設立行政區的開始。
黃州治正平縣羅歡洞,即環江渡口西部的路屯(劉家屯)壹帶。
周桓轄正平、涪陵、龍源、饒勉、璽恩、烏什、葛亮、孟都八個縣。除葛亮在宜山縣和河池市以外,其余七縣均在環江縣境內。
即正平縣位於大環河下遊以西地區的西南部和龍符壹帶。涪陵縣在今水原鄉西南;隆源縣位於水原鄉的中部、西部和北部。饒勉縣在這個縣的西部;璽恩縣在大環江的中下遊和西部;烏什縣在這個縣的西部;孟都縣位於大安、昌美、大才全境,璽恩鎮人和、清潭、文化三區。
唐天寶元年(742年),周桓改正平縣(又稱正平縣),隸屬嶺南路坦洲總督署,統壹為正平縣。它位於大環江西面的正平縣羅歡洞。
原周桓東北的後期分析。
甘源元年(758),復置為周桓,仍轄正平8縣,國政移至環江州。
五代十國時期(907 ~ 960),四恩、蒙都兩郡歸周邊諸侯國管轄(其余六郡全部廢棄,分別轉讓)。
先屬楚,後屬南漢。
宋朝(960 ~ 1279)時,周邊州為羈縻州,宋初為益州,鹹春元年(1265)為慶元府。
宋初,鎮寧郡設在周桓西部。
宋熙寧八年(1075),周桓、鎮寧被廢,周桓、鎮寧及其下屬各縣合並為思恩縣,周桓原為壹縣,行署遷至黛溪(今羅陽鎮合作八圩),轄黛溪、溥儀、鎮寧三村。
宋元豐六年(1083),還江州。
宋大觀元年(1107),泗恩縣岱西村升級為西州,岱西村在大觀被統治廢棄四年(110)。
元十六年(1279),璽恩縣屬清源路。
元初,廢除宋朝的安化郡(即唐代的富水郡)將其管轄權隸屬於璽恩縣。
元朝二十九年(1292),在環江縣設立了狀元官司和安化狀元官司,後被廢止,歸四恩縣。
大德元年(1297),璽恩縣隸屬清原南丹洞軍民綏靖部。
明洪武元年(1368),思恩縣屬清苑府,第二年改為清苑南丹軍民安撫部,第三年屬清苑府。
洪武十七年(1384),在璽恩縣西北設立荔波縣,隸屬清苑府。正統十二年(1447)改為南丹府,鹹化十壹年(1475)歸清原府。
鄭德元年(1506),思恩縣、荔波縣改為慶元府河池州。
清初,思恩縣、荔波縣隸屬清苑府。
雍正十年(1732,)荔波縣改為都勻府,為貴州壹省。
光緒三十壹年(1905),又在思恩縣北部的中州、李三等地的五十二洞設立了安化堂,統治著今天環江縣的明倫,隸屬清源府。
民國時期,在該縣設置了獻縣和易貝縣。
民國元年(1912),安化堂改為安化縣。
璽恩和安化縣屬於柳江路。
2年(1913),安化縣更名為易貝縣。
16年,廣西直隸* * *思恩縣和易貝縣。
19屬於宜山民兵區。
21年4月,兩縣改為柳州市民團區。
2003年3月,兩縣劃歸柳州行政監察區。
25年165438+10月,兩縣改為清遠行政監察區。
29年4月,兩縣歸屬第七行政監察區(原清遠行政監察區)。
31年3月,兩縣改為第二行政監察區(轄柳江縣)。
37年,10,兩縣改為第十行政監察區管轄宜山縣。
10月20日,易貝縣解放,同月24日,璽恩縣解放。
這兩個縣都屬於清遠地區。
1951 5-8月,廣西* * *上報國務院,經國務院批準,思恩、易貝兩縣合並為環江縣,隸屬宜山區。
8月11日,仙和兩縣合並為環江縣,成立* * *環江縣委和環江縣人民* * *管轄仙鎮。
同年65438+2月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山區。
1956年3月,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山地區。
同年7月改為柳州地區。
1958 65438+10月25日改為宜山地區。
同年7月改為柳州地區。
1965 5月18變更為河池地區。
1971年改為河池地區。
6月5日,1986,國務院批準將“毛南”更名為“毛南”。
6月1986 165438+10月1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環江縣,成立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以原環江縣行政區域為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行政區域。
1987 165438+10月24日,環江解放38周年,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成立,隸屬河池地區。
2000年,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轄7鎮7鄉1個民族鄉。
2005年,尚超鎮並入尋樂苗族鄉;上南鄉並入水原鎮;木倫鄉並入穿山鎮。
2014廣西環江喀斯特成功入選世界自然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