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板靠勤奮。
同樣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靠自己奮鬥,有的人。溫州人不壹定是中國最勤勞的人,但中國有很多人見證了他們的勤勞和願意。壹位到西北考察的外國專家去溫州,發現溫州到北京的長途汽車花了三天四夜才到,但還是人滿為患,很是感慨。因為他在北方經常看到的是另壹種完全不同的景象:北方的壹個農民,衣衫襤褸,即使肚子不飽也會蹲在墻下曬太陽。
按理說,如果妳生活在貧困地區,家境貧寒,就應該通過頑強的奮鬥,努力擺脫貧困的帽子,過上好日子。但在現實中,有些人懶慣了,所以他們“寧願窮死也不願意累死。”這麽怕累怕窮,真的很困擾溫州人。
中華民族是勤勞的,所以我們的祖先把“吃苦”等同於“努力”,合成了成語“辛苦”。在溫州人身上,最能體現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
在當地很多市場,市場經理和攤主都有壹個* * *常識:在市場裏,溫州人往往是第壹個開門,最晚關門。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所以壹天跑三個小時以上的溫州人比別人賺錢也就不足為奇了。
溫州鄭泰集團的南存輝,號稱明星老板,上世紀80年代在大街上給別人修鞋,別人壹天修三雙鞋,他壹天卻能修10雙鞋。正是這種勤奮讓他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後來,南存輝和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去上海學藝術,就睡在壹個小閣樓的地板上,印證了“睡地板”的創業精神。不僅在創業期間,在成為老板後,他仍然可以在必要時脫下西裝睡在地板上。
為了培養兒子周小虎接班,已經取得巨大成功的周大虎經常讓兒子在休息日或晚上加班。喝過洋墨水的兒子剛進公司的時候,很不習慣。他向父親抗議:“國外不是這樣的。我工作時間工作,休息時間休息。”周大虎的回答是:“那是外國。溫州人就是這麽幹的。沒有休息時間,也沒有理由。”後來,周小虎也把加班當成了家常便飯。
溫州人能吃苦,能努力,所以經常能成功環遊世界。很多溫州人沒有壹技之長,甚至英語法語都不會,卻能在歐美國家站穩腳跟。多虧了他們的辛勤工作。攢下第壹桶金後,他們開了自己的店。都覺得自己想當老板,不願意給別人打工。這樣他們就可以成為歐洲、美國、南非等地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
溫州人搶了十幾年的歐洲市場,在很多領域打敗了在歐洲做生意幾千年的無敵猶太人。溫州人是怎麽拿下猶太人的?靠努力!
猶太人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5天;溫州人壹天工作13小時,壹周工作7天,大大降低了皮帶和錢包的成本。生產的產品不僅加工時間短、價格低,而且能按時保質完成。慢慢地,溫州人把猶太人擠出了市場。面對埋頭苦幹的溫州人,身為天下第壹商人的猶太人不禁驚呼:居然還有比我們更會做生意的人!
小老板靠努力賺錢,中老板靠管理賺錢,大老板靠投資決策賺錢。所以在創業階段,特別需要吃苦耐勞,需要努力。“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是溫州人早期創業的真實寫照。正是這種精神,使他們能夠在沒有資源、技術和政策支持的情況下,迅速將企業做大做強。
勞動創造財富。
社會上有這樣壹種現象:很多人不是失業,也不是沒有機會掙錢,而是“不願意出力氣”。他們寧願坐在家裏啃著“最低生活保障”,也不願出去辛辛苦苦掙幾百塊錢的“血汗錢”,等著別人“送溫暖、獻愛心、扶貧濟困”。不僅如此,他們還壹味地指責社會。這增加了社會的負擔。
還有人曾經那麽激烈地說,為什麽溫州人那麽有錢?這是個問題。原因很簡單,溫州人很勤奮。在溫州人當中,有壹些違法亂紀,偷稅漏稅,甚至制假售假,欺詐走私,但絕不會有乞丐,因為溫州人從不不勞而獲。他們覺得伸手等別人給是壹種恥辱,是無能的表現。
位於世界屋脊的青海省,盡管高原地理氣候條件惡劣,但仍有1000多溫州人在這裏創業,遍布各城市。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壹些溫州人籌集了幾百塊路費,帶著紐扣、拉鏈等溫州小百貨或制鞋、眼鏡等手工工具壹路來到青藏高原創業。他們憑著溫州人特有的聰明、執著、拼搏精神,努力克服高原反應,通過擺攤做小生意,扛在肩上,挨家挨戶推銷,逐漸積累資金,發展成為有實力的企業家。
昆明榮豐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木榮,18歲時來到昆明創業。今天的成就完全靠個人的勤奮。他把自己創業的親身經歷總結成壹句話“勞動創造財富”,並把這句話寫在工廠的墻上,鼓勵所有員工。
1979年,張慕容來到昆明,和其他溫州人壹樣,白手起家。他說剛開始創業真的很難,幾乎什麽都做。他當過糖販和鞋匠...後來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他開始加工再生塑料,連機器設備都是賒賬的。他發現昆明煙廠、鋁廠每天都要丟棄大量的廢塑料。這些都是他廠裏最好的原料來源,所以他以極低的價格收集這些不起眼的廢塑料,加工成再生塑料。因為成本低,他幾年就完成了原始積累。
大多數溫州老板都是這樣。他們有“壹線工作”的情結。他們從壹線生產做起,成為老板後仍然喜歡從事壹線生產。比如東愛外酒店老板每天淩晨2點起床買菜,紅泥老板能準確說出1斤蔬菜加工後還剩多少盎司。沒有謙虛,溫州的每壹個老板都是自己企業的技術工人,這是其他地方大大小小的大多數老板不壹定能做到的。
葉茂喜是浙江省平陽縣鰲江鎮人。早在上世紀80年代,為了發展自己的事業,他來到北京創業,開始了絲網印刷的創業生涯。當時只有四五個人,壹個簡陋的廠房,幾臺老舊的手工打印設備。由於技術力量薄弱,效率低下,印刷成品質量也較差。當中國絲網印刷協會舉辦培訓班時,葉茂熙立即報名參加了培訓,熟練掌握了技術技能,在國內用三色試印成功絲網印刷海報。從那以後,每當他看到國外出現新的絲網印刷產品,他就努力研究,努力嘗試,直到能夠印刷成功。
葉茂熙的勤奮還表現在其他方面。比如為了推廣業務,他可以20天走遍18個城市;為了壹個項目的實施,他可以晚上出差,白天談業務,連續三天三夜不休息,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創業階段吃苦是無奈的選擇,是被迫吃苦。老板自己也要多行動,多工作,這樣不僅可以節省雇人的成本,還可以及時了解客戶需求和市場情況,更重要的是磨煉自己的意誌,這樣以後才能以從容的心態面對壹切商業挑戰。而在事業穩定後主動吃苦,是為了把事業做大,鼓勵自己,提醒自己不能忘記創業的苦。
上帝幫助那些自助的人
勤奮是所有企業家成功的法寶。“吃苦”和“創業”往往是聯系在壹起的。創業之初,資金不足、規模太小、知名度不夠、大企業排擠等因素會困擾小企業的生存,甚至把小企業拖到死亡的邊緣。努力就是這個時候渡過難關的法寶。
金利來領帶現在是世界著名品牌,曾憲梓也被稱為“領帶之王”。然而,曾憲梓的命運充滿了艱辛。他曾經在壹個購物中心的入口處推著手推車,走街串巷去賣他的領帶。正是通過這樣的努力和拼搏精神,他壹次又壹次的超越,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凡是認識浙江建業集團老總李的人,都會形象地這樣描述他:永遠充滿激情。只要有人說有新項目,壹定會親自去壹探究竟;他有很多很舒服的辦公室,但是每天坐在那裏的時間不會超過15分鐘;如果妳打電話問他在哪裏。他總是回答:“我在路上。”他為什麽這麽忙,是他努力工作留下的“後遺癥”。
第壹代溫州企業家永遠不會忘記他們乘火車所遭受的苦難。李被踩了,因為他的頭在椅子下面;廁所汙水流了整整壹節車廂,讓他陷入渾身黏糊糊的尷尬境地。他曾感嘆:那時候他怎麽會想到我們今天會有自己的車!因此,李認為,只要他肯吃苦,肯努力,就沒有理由不成功。
李於1971年只身來到湖北宜昌,參與了當時國家壹項重點建設工程的施工,成為壹個施工隊的編外人員。當時,李的目的是通過勤奮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他認定,只有努力,才會有出路。如果別人工作8小時,他會工作10小時。雖然那時候不是多勞多得,而是大家工資壹樣。
天道酬勤,李終於收獲了辛勤勞動的果實。三個月後,李成了巖排的排長,享受著和正式工人壹樣的待遇。第壹個月他拿到了70元。半年後成為倉庫保管員兼組長,帶領壹大批正式員工。他進廠不到5年,就當上了洛溪施工隊隊長。1979,在良好的歷史背景下,李成為洛溪施工隊的包工頭。第二年,當別人還在羨慕萬元戶的時候,他已經賺回了幾十萬。
現在,他已經擁有幾家企業了,為什麽還這麽忙?甚至比他的經理還忙。李對說道:
“很多朋友勸我,像妳現在這樣,可以坐在辦公室裏當甩手掌櫃。事實上,我的職業已經成為我的愛好和樂趣。我自己創辦了這家企業。在我還有充沛精力的時候放棄,意味著我已經放棄了對生活的追求,遠離了生活的樂趣。雖然不辛苦,但我並不快樂,也不充實。這些是我的真實想法。
“雖然我不再是那個曾經為溫飽奔波的年輕人,但我的生活依然很簡單。我從不午休,這是早在湖北就形成的習慣。當時我帶領500人從5點工作到晚上10。直到今天,我還沒有學會享受。我不喝酒也不抽煙。晚餐壹碗米飯和壹盤蔬菜就夠了。很簡單,很滿足。我最大的樂趣是下棋。我坐了半天。
“做生意就像演戲。既然上臺了,就要好好演出這部戲,但是謝幕的時間到了,只能往前走,沒有退路。人就是這樣,這樣生活,這樣不斷超越自己。我不能坐著享受生活。我賺多少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能強求。我要的是精神上的滿足和內心的充實。
“有人問我什麽時候休息。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說實話,我已經習慣了,但是我不能休息。休息成了壹種不正常的狀態。在我看來,做不壹定是苦;玩的不壹定爽。”
天道酬勤。無數溫州老板憑著自己的拼搏精神,獲得了今天的驕傲和尊嚴,以及體面富足的生活。這是對努力的最好回報,也是“天道酬勤”的最好證明。壹分耕耘,壹分收獲。溫州老板種下辛勤的勞動,收獲豐盛、希望和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