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展翅高飛,四海尋燒。無奈美人,不在東墻。
——《秋鳳秦煌葛》
自古英雄愛美女。中國的讀書人壹直有崇高的理想,把自己當成時代的英雄。但他們把自己的感情和心血傾註到文學作品中,卻刻意營造出壹種美麗而高貴的美。美女和英雄壹直是中國文人最喜歡的對象。
中國,壹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東亞古國,盛產黃河之水,滋養了勤勞樸實的人民,孕育了優雅從容的中華文化。燦爛的文明之花在這裏綻放。詩詞歌賦中蘊含著詩人對民族、國家、時代的深沈熱愛。《經史子集》體現了縱覽天人、古為今用的文人智慧和寬容的文學情懷。四大發明和絲綢之路彰顯了中國的壯美和昂揚的氣勢。中國是壹個美人,優雅地倚在古老而美麗的東方,看著幾代人的風風雨雨,平靜地講述著關於中華民族的神秘故事。她有著最激昂鏗鏘的感情,也有著最寬容細膩的心靈。她是中國文人心中、畫中、文章中最美的美人。這種美,既是他們壹直向往的賢德君主,也是他們心中理想化的自己——壹個內心高尚,任重道遠,向往祖國繁榮富強,表現出昂揚向上的民族追求精神的美。
在《詩三百》中,美成了廣大人民群眾最向往的追求。《三百首詩》第壹篇《關雎》,開篇就提到“關雎為樂夫人以配君子,尤在揚賢,不淫,悲婉,思賢,而不傷善心”。美女是美麗端莊的女人,是紳士,是才子。是古人對理想的美好追求,所以“不猥瑣”,看重個人道德修養;所以“哀其溫婉,思其才而不傷其善之心”是可以推崇和追求的,但壹定要符合形勢,不能被嘲諷。這是觀劇想告訴我們的。它向我們講述了壹個男女追求愛情的故事,表達了男性對美女的向往。其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淑女,不止是美麗端莊的女子。也是壹個有才華有理想主義的人,希望得到英明君主的賞識,以求人生價值最大化。同樣,《甲戌》中的水壹方的美,也總是籠罩在壹層朦朧的薄霧中。人再怎麽努力,總是很難接近它。不正是中國文人追求理想卻屢遭挫折的人生寫照嗎?從古至今,中國人民團結壹心,為祖國的美好未來而努力奮鬥,民族精神由此產生,從未停止過蓬勃發展。
然而,追夢之路從來都不是壹帆風順的,民族的崛起也是建立在無數朝代的興衰之上。“屈原的流放是對《離騷》的贊頌;左丘是盲人,有“官話”;孫子的倔強與《孫子兵法》的修正...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憤怒的聖人的行為。此人有壹種停滯感,不能理解他的方式,所以他講述過去,思考新來者。”屈原陷入了奸臣讒言和君王失信的兩難境地。看到國家衰敗,人民貧困,內心苦悶,於是寫了《離騷》來表達自己內心堅定而又無奈的抱負。屈原沒有直接表白,而是選擇用“香草”和“美”來形容自己。“昔復三精,固方。詩人的心像靈花壹樣純潔美好,希望君主能看到他的才華,但“草木只散,美人怕死”,時間不等人。就算他壹生驚,野心勃勃,但沒有賢明的君主,也鬥不過草木的雕零,美人的雕零。
《詩三百首》歌頌了男女之間的愛情,表達了對符合社會秩序的禮教的肯定和維護。楚辭中也有很多歌頌“美”的詩句,是對個體追求人生理想和實現社會價值的反思和肯定。“美”是對壹個渴望憑借自身能力獲得賢明君主賞識的文人的隱喻,也是對能夠認識到任賢的才能,開拓賢明君主形象的隱喻。在追求民族理想、實現祖國富強方面,無論是《詩三百》、《楚辭》還是其他中國經典著作,都與當代中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國古典文化中的“美人”,自然不僅僅是經典中虛構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文人更願意從歷史的長河中挖掘出有魅力的女性,然後用工筆細膩地描畫她們的眉毛,用豐富深刻的文史細節重塑她們,為她們補上新的妝容。最著名的是史,王昭君,丟辛和的故事,四大美女。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也許不會失去其美貌的名聲,但毫無疑問石、王昭君、丟番圖的愛國情懷和以國家為重的民族情懷,是中國文人的多彩添彩。學者們把“美人”的忠誠和“英雄”的情懷放在同壹個民族的危機背景下,更能體現中國文人自古以來的團結和對國家的關懷。
“習字去姑蘇,蠻夷被壹追。”吳越鬥爭之時,越國忍辱負重,越王勾踐竭力救國。在和文忠的教導下,使好色的太子沈湎於溫柔的土地,“皇帝從此不再早聽”,最終導致了霸主的投降。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公主;壹旦上了玉關,天涯壹去不復返。”王昭君是中國古代女性中對正義理解最深,為國捐軀的“美人”。隨著漢朝的衰落,權臣當權,需要通過婚姻來換取壹個國家的和平。趙君是多麽不幸,因為他不被國王所愛,他被送到胡地,再也不能回到他的家鄉。趙君多麽無辜,壹個弱女子卻責任重大,決定不了自己的命運。文人對這位“美人英雄”愛得深沈。《費明曲》、《昭君詞》、《漢宮秋月》等都是對這位民族英雄的歌頌。
“丁香舌吐鋼劍,要斬惡惑臣。”《三國演義》中丟西姆的故事非常美好,她就是密謀除掉董卓的各路英雄。這位美女,作為壹個弱女子,在所有人都在為董卓的威權所苦卻無法擺脫的時候,勇敢地站出來,主動犧牲了自己。在中國文人的影響和羅貫中的加工下,丟西姆的故事可以成為壹個獻出生命,不畏強權的女英雄。中國文人對、王昭君、丟番圖等"美人"的刻畫,不僅反映了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美人"與"英雄"的深刻聯系--美人可以成為英雄,英雄也是文人所追求的美人,而且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的文學理想。他們寫下這部新的經典巨著,不僅僅是為了不朽,更是為了實現他們當時的人生理想,用文學之筆塑造。
中國壹直是壹個有夢想的國家。當外國學者感嘆中國人總是沈湎於過去繁榮昌盛的美好時,他們不會明白,他們渴望奮進,渴望超越,是因為他們曾經擁有過。中華民族曾經擁有的歷史之美,在歲月的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豐富了民族文化遺產,成為中國人民勇敢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力量源泉。這段厚重的歷史,既是使命,也是激勵。
“有壹個美女,我不會忘記的。壹天不見,想瘋了。”“美”是中國文人最深的歷史感和最有意義的歷史使命。歷代以來,個體自我與時代自我相結合,文人在文學創作中反映社會變遷的歷史面貌,思考國家進步的社會動力,積極要求入仕,為君主獻計獻策。他們肩負著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實現“中國夢”,需要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文學經典中汲取力量,需要中國人擁有豐富的文學文化底蘊,需要中國文化重拾自強自信,需要中國優秀文化重新煥發出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