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有點陌生。但在70年代,它是城鄉經貿的主體,集物流、商業、通訊於壹體,是那個時代的超市、購物廣場、物流中心。在那個所有商品都要憑票供應的年代,供銷社的營業員看似是壹個很正常的職位,但他真的是大家羨慕的對象。
本文提到的兩河口供銷社位於鄂西山區的壹個小鎮,是區革委會的近鄰。供銷社是兩層的夯土墻,樓上住人,樓下做生意。主要經營百貨、煙酒、副食。還有壹個書籍、原料、農藥和化肥的商店,位於鎮上的主要街道上。(見下圖)
閑話,該說說三位主角了。
老林,年近50歲,臉很白,胡子很少,壹副800度的近視眼鏡,脖子以上看起來就像個知識分子。再看衣服,是壹件寬及腳踝的藍布工裝,前面印著“兩江”,後面印著“供銷”。他是市場部的獨資經營者,被稱為“壹把手”。所有的進、出、存、保管報表都由壹個人負責,所以叫這個標題。經營品種包括農藥、化肥、鍋碗瓢盆等等。其中,煤油占了壹大項。談大運動很費時間。全國各地八個鄰居來,只說壹人壹斤。壹天下來,要面對多少客戶,要掂量多少次!
老林,壹個謙虛溫和的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低調。看它的腳步,慢慢移動,聞它的話語,輕聲細語,就是面對衣衫襤褸的人,嘴裏有很多“妳”字。
有壹天,壹個赤腳老人在門前徘徊,再也沒有離開。老林見此,再三詢問,才赤腳做了壹件事。老林意識到老人沒錢購物,就從舞臺後面灌了壹壺煤油遞給赤腳。他千恩萬謝地離開了。有壹個多月了,我光著腳關心它。老林不服。壹番推諉後,他拒絕白白收下,交了全款收下。扶貧濟困的事情數不勝數。天下風雲,老林是好人!
熟悉老林的人都知道,老林有三大絕活。首先要明確壹點。門市部的貨多的話,幾斤幾尺,不用算盤也能壹口數完,比算盤還準。二是壹手抓。用於釘子、明礬、石膏等。,壹手抓他們不成問題。第三是絕對不漏。滿滿壹茶匙煤油或桐油,可以直入壹便士大小的瓶口,壹滴不漏,就像歐陽修《賣油人》裏的賣油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