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是克裏希那穆提的《世界在妳心中》。妳壹定要認真閱讀女兒推薦的書,這樣妳才能更多的參與到母女之間的親密關系中去。結果打開幾頁,妳發現這麽難啃,妳還是壹個字都認識。怎麽拼都會燒腦。努力找原因,我看不下去這些書的原因是什麽?最後總結了幾點:
1.知識儲備不足。
就是閱讀量比較少,很多書上的概念都是第壹次接觸,所以理解起來非常困難。比如我剛接觸“元認知能力”這個概念的時候,看了好幾遍,終於明白了。後來發現在很多書裏提到的時候閱讀起來就容易多了,所以第壹本書裏理解的知識在後面的閱讀過程中就不會那麽容易理解了。
2.不了解書籍的歷史背景
我印象最深的是看《復活》這本書,這是壹本經典小說。學生時代,老師經常推薦這本書。當時是為了讀經典而讀的。其實我看了之後根本沒看懂它的意思。再讀壹遍這本書,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第壹遍看完,只能感受女主角的苦難。
這本書的作者是列夫·托爾斯泰,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托爾斯泰的思想充滿矛盾,是俄羅斯社會復雜矛盾的反映。作者生動地描繪了壹幅俄羅斯社會的真實畫面。當妳真正了解了作者寫這本書的背景,閱讀起來就會輕松很多。
3.作者的寫作習慣
我們遇到的很多難懂的書都要從國外翻譯過來。國外作者的習慣不壹樣,文字的表達也不壹樣。中國作者的寫作習慣感覺很流暢。
如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1,當我覺得壹本書很難讀的時候,我先看書評,了解這本書講的是什麽,然後再看目錄。其實每壹本書都有自己的使命,讀書的過程就是找出這本書解決了什麽問題,抓住這本書的脈絡和重點。其實再復雜的書,都有自己的結構。
帶著疑問看這本書。看完這本書,妳會學到壹些東西,壹個道理,壹些新的知識。看完壹本書。只要記住壹點知識就夠了。
2.廣泛閱讀各種書籍。就我以前喜歡看個人成長的書來說,我讀書是有目的的,我去書上找壹個問題的答案。我本不想多看壹些不涉及的書,比如科技、歷史、經濟、經典小說之類的。我壹點都不想多看書,以為這些對我目前都沒用。
帶著目的讀書,妳可以讀得更順暢,這其實就是妳舒適區周圍的東西。沒有目的的書更有價值。自由自在地閱讀各種書籍,就像突然跳進壹個未知的黑暗地帶。妳會慢慢探索這個未知的黑暗區域。當妳找到壹個亮點,然後慢慢擴大,妳的整個大腦就開始豐富了。
壹般來說,妳還是要花時間去讀那些妳覺得很難理解的書。當妳讀了很多領域的書,妳就可以讀更多的書。
這樣,當妳遇到很多國外作者寫的書時,提高自己的專註力,仔細品味書中的含義。雖然妳們的寫作習慣有些不同,但是當妳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時,妳就壹定能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