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吉洛維奇曾經做過壹個實驗來驗證聚光燈效應。在實驗中,他讓壹名穿著名牌t恤的學生走進壹間擠滿了人的教室。這位學生估計有壹半的人會註意到他的名牌t恤,但只有23%的人真正註意到了他。這也驗證了:聚光燈效應。
為什麽孩子會有「聚光燈效應」的心態和行為?其實孩子之所以被“聚光燈效應”的心態困擾,主要還是和愛面子有關。
每個人都渴望被肯定和表揚,但孩子壹旦表達了自己,收獲的不壹定是表揚,而是批評和嘲笑。與其這樣,還不如什麽都不做。比起壹無所有,被別人嘲笑,貶低,留下不好的印象更讓孩子難以接受。
但家長過分關註的結果是:讓孩子的“關註”上癮。
如果壹個孩子總是註意力的中心,那麽這個孩子對焦點的心理需求就會越來越大。當這種情況發生時,父母會對孩子感到壓抑和憤怒,他們的註意力(焦點)也會持續,但會出現在消極行為中。
當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超過孩子的能力時,註意力成癮的孩子會有壹些奇怪的方式來維持互動。這導致壹些孩子變得極端苛刻和好鬥,而另壹些孩子變得被動和無助。而且時間長了,孩子會有依賴性,會不開心。
聚光燈效應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問題?1.高估自己,以自我為中心。
當孩子高估了別人對自己的關註時,就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這種心態會在無形中給自己施加壓力,放大自己的言行。
2.增加緊張感,不能自由發揮。
很多人在公共場合表演或演講時都會緊張,但如果過於膽怯和緊張,就會影響表演,所以此時的聚光燈效應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3.擔心是非和可恥的事情。
我們很多人會對自己在公共場合做了什麽讓自己難堪的事情耿耿於懷,但其實別人早就忘記了,這是聚光燈效應造成的。如果孩子總是擔心自己做錯了什麽,做了什麽丟人的事,會影響心理健康。
4.為了避免壓力,選擇隨大流或者隱藏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被鼓勵而不是被批評,但是為了避免丟面子,很多人會選擇隱藏自己,盡量減少露臉的機會。這個時候,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從眾,收斂自己的個性來緩解自己的焦慮。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自卑、內向,缺乏個性和創造力。
家長可以做些什麽來改善“聚光燈效應”帶來的負面問題?1,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帶頭示範。
父母要樹立壹定的榜樣,孩子也經常跟著父母走,所以如果妳能做到這壹點,自然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父母應該帶頭讓孩子知道他們能做什麽。不是壹切都是為了追求完美。人無完人,允許孩子犯錯,允許孩子試錯。
2.讓孩子正視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評價。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沒有人是完美的,所以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正視自己的缺點,學會面對。可以多和孩子溝通,問問他害怕什麽樣的評價,或者受到過什麽樣的評價,引導他學會正確對待這些評價,及時消除負面影響。
3.讓孩子回憶醜陋的事件,試圖改變他們的思維。
每個人都有羞愧的時刻,那壹瞬間,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但這些東西很可能都被別人遺忘了。這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回憶醜陋的事件,問問別人的感受。並試圖讓孩子改變主意。如果是別人這麽做,他會不會記憶深刻?
4.盡量出醜,讓孩子勇敢邁出第壹步。
想要進步,想要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就要勇敢的邁出第壹步。也許實踐過後,妳會發現,走出去並沒有那麽難。鼓勵孩子的方法有很多,讓孩子看看別人是怎麽做的,比單純的說教更有用。
其實,為了避免“聚光燈效應”對孩子的負面影響,讓孩子走出舒適區是很有必要的。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家長要積極發揮正面引導作用。
孩子不需要打扮得像小娃娃壹樣可愛。他們需要被愛,需要有機會成為家庭的壹份子,而不是家庭的明星。孩子需要被尊重,而不是被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