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浙江的讀者景源前來咨詢,向我講述了她家的矛盾。她用驕傲的語氣說:“婆媳矛盾的根本問題是欺負。妳得告訴妳婆婆妳不好欺負,她才會對妳客氣。”
景源的老家在陜西,她嫁到了浙江。她去浙江上大學,大四打工的時候認識了老公。
景源從小就很獨立。除了她,她家裏還有壹個弟弟。她家照顧不了女兒,就采取放養式教育。她父母不批評她也不要,只是給她足夠的錢,就是不想操心。
因此,自從她上學以來,景源壹直衣食無憂。她高中選擇住校,寒暑假才回家幾天。她壹早就知道自己不是家裏最喜歡的孩子,想開很多,不強求父母的愛。
“有錢真好。我上高中的時候,別人都在食堂吃飯。我可以每頓飯都在外面吃。我從來不缺錢買書玩遊戲。人要學會知足。”景源安慰自己。
說起來,人真的要懂得知足。據以往前來咨詢的讀者反映,父母重男輕女的情況比比皆是,更不用說壹些父母在孩子長大後,恬不知恥地要求女兒做“幫手”了。
相比較而言,景源並不缺錢,但缺乏壹些關懷,這是無害的。
正是因為景源的獨立,她認為這個世界上誰也不欠誰,誰該為誰服務就該說。
“父母生我養我,天經地義。他們老了,我也會照顧他們,但公婆不壹樣。”
當景源談到她第壹次去見公婆時,她無法停止生氣。
第壹次和男朋友回家,婆婆上上下下打量了她壹番,偷偷詢問了她的家庭條件。
當她確定家裏不缺錢,不會養弟弟的時候,她笑著說:“等兩家見了面,咱們再定下來。我們壹起住吧,過兩年有了孩子再考慮房子。”
景源第壹次見到婆婆時,就覺得她不順眼。她以為自己以後肯定會不開心。回來後,她想分手。然而男友左等右等後,分手自然失敗。
二
結婚前,景源的父母給了她近20萬零花錢。告訴她結婚後最重要的是不要吃虧。如果她沒有錢,她會向家裏要。只要她有錢,她就有底氣。
那壹刻她恍然大悟,父母對她和弟弟壹視同仁,弟弟到現在也沒多少零花錢,她很開心,因為她從小沒受過委屈,也從來不缺錢。
新媳婦上門,壹切都是陌生的。
對於女人來說,婚後的生活大多不是自己的,因為形勢迫使她盡快適應新的環境。
婆家是自己的家,但對媳婦來說,是個陌生的地方,壹切都要適應。
結婚前,我母親告訴景源,住在丈夫的房子裏應該和住在自己的房子裏壹樣。婆婆不把她當女兒,就是對她有偏見。別傻了,什麽都做。
工作這個東西,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沒必要在別人眼皮底下做。
這樣,景源的母親就相當透明了。
當然,這樣的“坦白”也在景源心裏埋下了隱患。
第壹天住公婆家,婆婆讓她幫忙洗碗。景源笑著說:“媽媽,我以前吃外賣,不太會洗。”
我婆婆不以為意:“多做就行了。不做就永遠不會。”
丈夫見此,急忙出來做個圈地:“我來做。我會做的。我不需要這些碗。我只是在搬家。”
但第二天早上,婆婆叫景源起床洗衣服,並教她哪些衣服要分開洗,哪些衣服要用手搓。
景源迷惑不解:“媽媽,我有七天婚假。妳打算讓我天天休息嗎?”
“我這把年紀還得侍候妳?替妳伺候我!”說著婆婆把手裏的衣服壹扔,轉身回屋了。
第三天,家裏的男人出去買菜了,只留下景源和婆婆在家。
婆婆看著早上吃完早飯還在桌子上的碗筷,敲著桌子對景源說:“媳婦,該學著刷碗了!”
景源笑著反駁:“媽,妳也知道我是媳婦,不是保姆!”
三
後來,景源見婆婆壹時沒有回答,於是問了她幾個問題:
“媽,我結婚前,妳不想做飯洗碗。為什麽我來了就要接手這些工作?相應的,我家的經濟權歸我嗎?
然後,妳說讓我孝順妳,這沒錯,但是妳兒子要在我面前。我不是妳親生的,也不是妳養的。妳有什麽資格要求我比妳兒子更孝順?
而且婆媳不是母女,沒必要硬融合。只是在表面上混日子。表面上過不去,壹家人就散了。這取決於妳是否接受我,妳想讓這個家繼續在壹起。"
問了三個問題,婆婆似乎壹直沒有反應,坐在沙發上忍不住搖頭。
景源說:“這個問題我想了好幾天,現在終於說了。”
過了壹段時間,老公回來了,婆婆更是難做難做,沒說幾句話只好默默收拾碗筷到晚上。
聽了景源的故事,我覺得她雖然有點“急躁”,但也不是沒有道理。
婆婆刁難媳婦,因為媳婦沒有得到婆婆的任何恩惠,可以相安無事。自然是需要雙方付出,而不是壹味的要求其中壹方服務,做出讓步。
有時候,女人真的不能被欺負,自己的壹些脾氣和原則至少能讓自己開心。
景源解釋說:“我不是什麽都不做,而是不要告訴我該做什麽,更不要覺得我媳婦理所當然。”
其實人與人之間就是這樣相處的。心平氣和的建議和溝通不會招來憤怒,只是頤指氣使和炫耀會讓人厭煩。
今日話題:如何看待婆婆指使媳婦幹活的行為?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妳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