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在於日本產業的空心化。
日本產業空心化對國內很多人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因為我們壹直是接受他國的轉移,而不是轉移到他國。
大多數日本公司都是跨國集團,如松下和索尼。妳看過索尼的財務報表嗎?妳知道索尼現在最賺錢的業務是什麽嗎?妳可能不相信:這是索尼的財務部門。
其次是娛樂、電影、遊戲、音樂、電子產品。
索尼曾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消費電子廠商,現在淪落到這個地步。
日本企業的空心化和產業轉移往往是這樣的:壹是生產線轉移到中國,利用中國更廉價的勞動力。中國這樣的工廠充分消化技術後,日本生產線直接關閉或者完全用機器人替代。
今天的“日本制造”可能和妳想象的不壹樣。所有的零件都在中國制造,然後運到日本組裝。在日本組裝有很多好處,比如貼上“日本制造”的標簽。
中國工廠慢慢完全消化了日本的技術,重新雇傭了在日本非常熟練的老技術人員之後,只需要十到十五年,日本的整個相關產業就會完全去除,轉向海外生產。
越來越多的日企這麽做,日企越來越空心化。這對日本企業來說是好事,但對日本來說不是好事。這也是特朗普上臺後整天叫囂“制造業回歸”的原因。
過去,安倍壹直想用“安倍經濟學”來扭轉腐朽的日本經濟,包括寬松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三支箭已經基本失效,在產業空心化問題徹底解決之前,寄希望於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不現實的。
現在中國企業在日本有挖角的趨勢。
《日本經濟新聞》稱,很多中國企業去日本收購技術特別強的日本中小企業,卻被接班問題或銷售問題困擾。比如為英特爾提供小型電機的新思維技術,曾經壟斷了蘋果的訂單,但蘋果切斷訂單後,公司幾乎破產。這時,中國lt集團深圳歐膜科技有限公司出現並收購了這家企業。
目前65,438+0,765,438+02日本公司已被其他亞洲公司分享,其中中國出資565,438+0%,448家公司持有控股地位。
在中國不斷遊向產業鏈上方的同時,日本企業卻壹直停滯不前。
我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未來的日本可能同樣悲觀。
我在日本工作了六年,在日本比較大的公司上班,所以對日本比較了解。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日本經濟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走下坡路,被稱為失落的十年。事實上,這種下降遠不止十年。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日本GDP基本持平,或者負增長,或者略有正增長。他們走下坡路的原因很多,有外部的,也有內部的。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GDP達到美國的60%,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我們國家現在的經濟地位是壹樣的。當時日本經濟蒸蒸日上,日本東京的房子價值可以買美國了。日本的汽車工業和電子工業碾壓世界,嚴重沖擊了美國和歐洲的汽車和電子工業,嚴重威脅了美國的霸權地位。所以美國拋出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升值,全力打壓東芝。眾所周知,日本是壹個狹長的島國,資源極其匱乏,所以上世紀日本的高速發展是出口主導型經濟。當時的日本只有壹億多人口,消費能力與當時的生產相比極其有限。所以日元升值對日本是致命的打擊。其實美國現在也在用同樣的方法對付我們,只是我們不壹樣。我們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最大的消費市場,所以中央及時提出了加強內循環,爭取雙循環驅動的戰略,就是要把出口不暢對我們的影響降到最低。
事實上,日本的經濟衰退和內部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第壹點,日本人幾十年來發展很快,尤其是各個行業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他們對自己所有的行業和技術都充滿信心,對很多技術的發展趨勢判斷也充滿信心。比如蓬勃發展的網絡經濟和數碼產品。當時,索尼、東芝、日立等電子廠商可以說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他們壹直迷信自己喜歡的CD等產品的發展方向,對網絡化產品重視不夠。而美國以其強大的實力推動了互聯網的發展和互聯網下數碼產品的發展,在世界範圍內迅速普及,在這壹輪競爭中全面超越了日本。在手機上,日本人壹開始也很發達,但是他們的手機沒有配備手機卡,所以申請的時候不得不把號碼固化在硬件裏。日本壹直對其他國家使用的電話卡非常鄙視,導致手機無法換號,在日本無法使用外國手機,日本手機在國外也不好用。多年以後,電話卡已經在全世界普及。2010年後才由孫正義控股的軟銀集團最早推出蘋果手機,隨後手機卡在日本國內開始流行。然而,其他國家已經占領了巨大的全球手機市場,日本手機產業正在衰落。以上只是各行業自以為是和盲目自信的兩個具體例子。其實每個行業都存在這種現象。
日本衰落的另壹個內因是日本人特別保守固執,不深入接觸是感受不到的。這種性格特征好的壹面就是做什麽都很嚴謹,但是現在越來越阻礙經濟發展,很多事情都被他們以各種擔心和理由拖延。比如日本的高鐵,1964就達到了200公裏的時速。從技術上講,日本的高鐵50多年能行駛300多公裏,但他們擔心風險、事故等因素,現在時速還是200多公裏。此外,許多行業已經處於競爭劣勢。比如典型的家電行業,規模越來越小。有人會說這是日本人的戰略調整。產業調整已經放棄低端制造,轉向零部件研發。其實這是壹個很牽強的解釋。如果單純是因為成本問題,日本在全球的海外投資是非常大的。這個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在海外建廠來解決,而實際上其大部分產業已經轉移到海外,仍然無法解決。而現在日本專註於R&D和組件的生產,而不是轉向組件的生產。事實上,日本的索尼、東芝和日立等公司在上個世紀就有了自己的R&D並生產原始組件,但現在它們被迫退守R&D並生產組件。撤退最關鍵的因素是內部保守,效率低下,官僚主義嚴重,不願意承擔責任,不願意承擔風險,缺乏創新意識。很多人講了很久,現在很多中國企業收購日本企業。收購之後,通過深入接觸管理流程,大家有壹個總的印象,日本很多老男人在公司都是坐在高位,拿著高工資,日復壹日按老辦法生活,總會找理由或理由否決發展和創新。近幾年在日本發展迅速的公司,基本都是不地道日本人的老板。比如軟銀的老板孫正義是韓國人,優衣庫的老板劉被傳統日本人認為和日本人不壹樣。
當然,日本雖然輸了很多年,但是瘦的駱駝比馬大,這是上個世紀長期積累下來的。日本在經濟、科技實力上依然是世界領先的,日本人的壹根筋的性格也讓很多專業技術人員壹輩子打拼從事技術研究,在各種技術的研發上依然處於領先地位。但是,整個國家的發展和創新已經遠遠落後於壹些國家。壹個典型的例子是,雖然日本整體上在科研上處於領先地位,日本每年都有諾貝爾獎獲得者,但是從來沒有壹個經濟學諾貝爾獎獲得者。現在的現實是,日本人民雖然基礎紮實,但是現在基本上跑不動了。其他國家雖然底子薄,但仍然面臨著老齡化、人口減少、社會負擔重、財政常年赤字的問題。再加上今年疫情的嚴重影響,日本越來越難走出泥潭。
總有壹堆自以為是的人。說到日本的停滯,他會告訴妳日本發達,日本先進,日本比中國富裕...
這是完全不同的,好嗎?
比如馬雲資產縮水90%還比妳有錢。
但也不能說縮跟就跟縮跟壹樣吧?否則,妳的數學老師不會讓妳去。
日本GDP自上世紀90年代達到頂峰後幾乎沒有增長,世界500強企業大幅縮水,從美國的70%減少到不足1/3...
這不是停滯。這是什麽?
至於為什麽還是發達國家,比妳有錢,妳還是趕不上別人,這是另壹個話題——即使馬雲10不上班,他還是比妳有錢。
況且30年前日本GDP是中國的10倍,現在只有中國的壹半,差距已經大大縮小了!
我懷疑這些人是文盲,沒讀過書?人家說他講東講西,不會審題?這樣,考試就是0。
有時候真的被這些欠我智商,自以為是的家夥忽悠。
這裏只是停滯的原因:
1.日元升值了。
貨幣升值有利於進口,貶值有利於出口。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升值,沈重打擊了以出口為主的日本。產品賣不出去,怎麽發展經濟?
2.人口正在老齡化。
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
其實很多發達國家都面臨著老齡化的問題,但由於歐美國家要麽是移民大國,要麽是殖民帝國,對外國相對開放,通過引進移民改善了人口結構。)
但日本壹直是民族國家,對移民非常排斥。再加上工業社會競爭激烈,生育意願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壹堆老男人老女人怎麽發展經濟?
3.外部競爭加劇。
日本崛起的時候,對手很少。
現在,中國和韓國也崛起了。中日韓的產業結構都差不多。比如電子、汽車、造船、鋼鐵都擠在少數幾個行業裏,錢自然沒那麽好賺。
4.美國放棄了。
日本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美國支持的結果。
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日本已經沒用了。相反,日本曾經在強大的時候威脅過美國的地位。
所以美國自然變支持為打壓,日本經濟停滯不前。
第壹,日本當年的經濟實力
日本曾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經濟第二大國,在亞洲率先實現“經濟奇跡”。在油價很高的特殊時代,低油耗的日系車在全世界都很受歡迎,日系車產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壹。
日本人開始大量投資美國房地產。1986年,日本第壹房地產公司以創紀錄的價格買下了紐約的蒂芙尼大廈。1989年三菱買下紐約市中心洛克菲勒中心14大樓。當時日本東京的地價是美國的4倍,所以有日本投資者戲稱“賣掉東京可以買下整個美國。”
當時很多日本人認為日本是未來世界經濟的中心。但從80年代中後期開始,泡沫經濟破滅,特別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後,進入了長期的經濟增長困境。有學者認為這是日本失去的十年,也有人認為是二十年。當然,不要誤會。日本經濟長期停滯不前,不代表日本經濟無用。在壹些工業領域,日本仍然控制著強大的技術競爭力,但至少與當年10%的高速增長相比,這種差距已經非常明顯。
第二,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的表現
首先,經濟增長率壹直很低。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日本的實際GDP除了有幾年基本都在2%以下。負增長發生在1993、1998、1999、2008、2009和2011年。近期2018和2019的經濟增長率分別達到0.79%和0.65%。
二是通縮明顯,私人內需不足。長期通貨緊縮成為日本經濟的標誌性特征,日本家庭消費支出壹直很低,從65438到0990基本處於負增長。換句話說,在日本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居民不能或不敢過多消費。
第三,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的原因
第壹,泡沫經濟的破滅對日本經濟有長期影響。1985 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英國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酒店召開會議,主要內容是讓日元升值。結果不僅日本出口受挫,大量資金流向房地產,引發泡沫經濟。1989年底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股市暴跌,企業和個人資產大幅縮水,日本經濟嚴重低迷。
當年簽署廣場協議的歐美五國財長。
第二,國際經濟環境對日本經濟增長不利。
2000年以來,美國和世界經濟增長放緩,進口需求下降。原本出口歐美市場的日本也受到了嚴重影響。日本破產企業數量增加,失業率上升,股市大幅下跌。
第三,日本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不當。
日本政府用大量舉債來刺激經濟,結果日本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遠高於國際警戒線。2000年,日本企業和銀行的壞賬高達100多萬億日元。
第四,產業結構調整滯後是日本經濟下滑的重要原因。
20世紀90年代,歐美國家成功升級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微軟、英特爾、IBM、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等跨國企業迅速崛起,但日本在與歐美企業的競爭中失去了競爭力,甚至在壹些信息產業上被韓國和中國臺灣省趕超。日本經濟增長的動力下降,大部分日本制造業投資海外,導致日本國內產業空心化嚴重,少數產業在日本壟斷,導致日本經濟長期蕭條,再也無法實現高增長率。
推薦妳下載壹個叫“喜馬拉雅”的APPj,然後搜索“安靜的日本”這個程序,裏面有妳想要的答案。
日本的經濟在90年代達到美國的60%左右,然後美國的經濟壹飛沖天。但日本的經濟數據壹直徘徊在4萬億美元左右。20多年來,日本的經濟數據壹直不溫不火,讓很多人覺得日本經濟失去了昔日的輝煌。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些都只是表面現象。日本在經歷了美國霸道的廣場協議之後,走上了發展房地產的道路,但是也受到了房地產泡沫的沖擊,使得日本的經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多年沒有復蘇。日本經濟差點被美國拖垮,但日本其實並沒有認輸,而是走上了另壹條路。
日本的科技實力位居世界第壹。日本不僅經濟數據強勁,而且在科技的支撐下經受住了經濟危機。然而,它給人的印象是日本經濟已經停止增長。事實上,日本國內經濟已經發展到了瓶頸,為了防止美國的懷疑和打壓,日本穩定了國內經濟,將經濟規模擴大到了國際水平。
日本在本土經濟上確實看起來有瓶頸,但是日企在國際上的發展是很猛的。只要國內經濟發展保持穩定,不挑戰美國的權威,日本本身就很少會被美國特別針對。這也是為了防止第二個廣場協議的發生。日本人吃了虧,不能再走老路了。其實日本人也知道美國對世界老二的態度很堅決,所以他們想盡辦法通過各種手段避免成為世界老二。
日本國內經濟指數不上升,只是為了防止美國對美國表態。而且,由於日本畢竟是壹個擁有資源和領土的小國,當其國內發展飽和時,企業走出去突破原有思維不失為壹種方式,這樣不僅不會被局限在壹定範圍內,也不用整天被美國盯著。以日本現在的科技水平,不可能說日本的經濟只有現在的規模。只能說日本隱藏了經濟數據。
停20年只是表面的假象。真正相信日本經濟不發展的人都是傻子。日本的經濟數據其實應該是隱藏的。壹大批日本企業為了更好的發展和更廣闊的空間,將產業外移。這些轉移的產業,有相當壹部分沒有納入經濟指數。不要以為我們這幾年的發展低估了日本。其實日本隱藏的很深。
壹切都是我們不希望美國對自己演太多的戲。世界老二,美國是重點對象,比如英國,比如前蘇聯,比如過去的日本,比如現在的我們,但是確實日本的經濟數據壹直沒有上升。原因有三。第壹,日本過去經濟泡沫嚴重,裏面水分太多。擠了十幾二十年的水。二是避開了美國的關註。第三,經濟已經秘密外遷。
日本經濟停滯20多年,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外因大家都很清楚,就是來自美國的直接幹預和打壓。內因有點復雜,既因為日本人投機倒把栽了跟頭,也因為科技方向錯了。
日本經濟最明顯的外因之壹是廣場協議,新聞中廣泛報道。當時日本和歐洲列強與美帝簽約,貨幣對美元升值。然而,日元的大幅上漲,壹方面打擊了日本的出口,另壹方面刺破了樓市泡沫,導致日本經濟壹下子下滑。這個打擊影響了20多年,直到今天。
據網上消息,美帝在日本有壹支皇家近衛軍,全稱是東京地方檢察廳特別搜查本部。這個檢察機關可以獨立辦案,不受日本官員的影響,從首相到普通職員,任何人都可以被逮捕。事實上,眾所周知,他們專門逮捕影響美帝國主義利益的日本官員。妳為什麽提起這個?因為,這個組織終於讓我明白了為什麽日本會主動減少對美國的出口,比如汽車。日本官員直接向汽車制造商規定,不準賣給美國。
這還是日本官員為日本服務!簡直就是美國駐日代表處的美國官員!最近中美之間的問題告訴我們壹個來自日本的故事: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的芯片產業有超過美國同行的趨勢。到1980,美國惠普公司發現日本芯片的良品率遠遠超過美國同行。1986年,美國逼迫日本簽署半導體協議,不僅要求日本提高在美國的產品價格,還要求日本向美國企業開放20%的內部市場。1991年,美國逼迫日本簽訂新的半導體協議。
所以今天日本可以說是芯片產業前端的壟斷:比如日本公司在光刻機的生產上壹直保持著絕對的優勢,比如光刻膠的生產,比如晶圓等等。本來日本在終端領域也有競爭優勢,可惜被美國打壓了。
所以日本的科技領域受到美國的無情打壓,使得他們無法在尖端領域持續發展,也無法占據最尖端產業的制高點和利潤。最顯著的外部表現是,日本人均GDP只有4萬美元出頭,而美國已經達到6.5萬美元。
至於日本的內因,機會主義確實無法避免。不要被日本所謂的工匠精神迷住了。日本大公司產品造假、數據造假的案例很多,比如高田公司的“氣囊門”事件、三菱公司的油耗造假等。這個問題和日本90年代的房地產泡沫壹樣:富起來之後,不是所有人都想搞科技研發,而是想投機取樂。
這也可能間接影響到日本的科技樹。比如電視機,今天我們都知道數字電視,但是在90年代,誰也不知道模擬電視技術和數字電視技術哪個方向發展。日本人堅持模擬技術而不是數字技術。如果當初不是很多人沈迷於投機,讓更多的企業和人員安身立命從事技術研發,日本今天的信息技術產業就不會有壹個像樣的本土巨頭!所以日本還在30年前的舊工業裏瞎玩。雖然技術在不斷進步,但確實導致了經濟停滯。
所以,壹個國家獨立是多麽重要。被別人捏,永遠要靠別人的臉吃飯,說不讓妳發展尖端產業。而且,賺了錢之後,真的不能在前沿科技領域止步不前,要並行發展多條路線,不斷試錯,才能讓自己不落後於其他強國。
雞蛋的廢話?誰說日本經濟停滯了20年?看看人民的gnp,科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要提這種無知的問題,有時間多學點知識,多去國外學習!
我只能說日本選錯了路。當時實際上是日本繁榮的經濟促使日本做出選擇,選擇了未來的壹條道路。可惜日本選錯了。
其實前兩項繼續維持實體經濟,這樣做的好處是非常明顯的。日本實體經濟相當穩定,日本汽車世界第壹。這句話絕不是說說而已。在主要大國中,日本是唯壹不對進口汽車征收關稅的國家。這顯示了日本對其汽車工業的信心,但其缺點也很明顯。畢竟實體經濟來錢慢。
所以日本選擇了第二種落後的財政。而日本的金融是以房地產為起點作為介紹的。日本選擇房地產簡直是大錯特錯。因為日本國土面積那麽大,日本人口那麽多。這決定了讓每個日本人都擁有自己的房子。只需要20年。但是壹套房子,至少它的生命周期是50年,也就是說20年後,日本的房地產公司即將面臨壹個房子賣不出去的問題。
所以日本房地產意外崩盤,股市崩盤。那壹年,多少日本人跳樓那壹年,日本首富成為第壹負。
其實這說明當時的日本被繁榮蒙蔽了雙眼,沒有看到背後的危機。在這壹點上,韓國吸取了日本的教訓,仍然選擇發展房地產。但是,韓國知道,它的領土比日本小,人口比日本少。所以果斷走出去,韓國房地產走出了世界,走出了亞洲,走向了世界。世界上很多標誌性建築都是韓國房地產公司建造的。例如,最初世界上最高的塔。吉隆坡的雙子塔。例如,現在世界上最高的塔迪拜塔就是由韓國房地產公司建造的。
所以日本之所以失去了20年,失去了30年,是因為。日本選擇了錯誤的道路。既然選擇了錯誤的道路,就必須付出代價。但其實不能說妳做了錯誤的選擇,只是沒有走好這條路,最終翻車。
部分原因是日本不是壹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無論如何粉飾廣場協議,也要看到廣場協議是美國用來攻擊日本的。因為美國不允許日本經濟超過美國,那種日本將是壹個對美國控制不滿,不足以成為美國忠犬的日本,已經超出了美國賦予日本的責任和使命。
日本的教訓告訴我們,但是壹個國家站得越高,如果不繼續往上爬。等待他的是懸崖。
日本經濟二十年來壹直在擴張,他們企業在國外的投資和布局比任何壹個國家都大。這是國外的,國內沒有。不要被經濟數據的表象所誤導。只是日本的GDP,應該算是日本的GNP而不是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