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於後人不敢恭維。
有人說他是個真正的“好色之徒”。他的話雖然偏激,卻反映了他在婚戀中躁動不安的壹面。為此,陳寅恪看得透徹,說自己天性風流,卻被舊的禮教倫理“束縛”,感情無法放松,長期處於破裂的邊緣。所以“與其讓水壺在加熱時沸騰,不如讓它爆裂。”
中國有句古話叫“媒人跳上轎子”,意思是作為媒人的第三者愛上了其中壹方,反而成了新娘或新郎,上了本不應該屬於他的轎子。吳宓的婚戀悲劇,就是這句名言最好的註腳。
191811六月,正在哈佛讀書的吳宓突然收到壹封來自清華在美國讀書的同學陳烈勛的信,想把妹妹陳欣怡介紹給吳宓為妻。信中說,陳欣怡畢業於杭州浙江女子師範學校,現年24歲。她是浙江省定海縣的壹名小學教師。她心高氣傲,擇偶非常嚴格。陳烈勛在信中明確指出,姐姐在家裏多次聽他說起吳宓,後在《異誌》雜誌和《清華周刊》上讀到吳宓的詩,尤其是看到《清華周刊》上吳宓的照片,萌發了愛意,願意嫁給吳宓,終身侍奉。吳宓收到信後,傷心欲絕,立即回信表示贊同。他立即收拾行李,趕回中國。悲劇的大幕緩緩拉開。
1921年8月,從美國留學歸來的吳宓匆匆趕到杭州與陳欣怡見面。不過這次見面很有戲劇性,似乎從壹開始就隱藏著某種悲壯的形象。到了陳家時,吳宓西裝革履,精神奕奕,像個留學生。根據吳宓日記中的敘述,陳欣壹被抽出來,所有人都只是默默地看著對方。沒想到,不壹會兒,又壹個女主角出來了。
這是吳宓人生悲劇中的另壹個關鍵核心人物——毛彥文。碰巧,毛彥文和陳欣怡是好朋友。這壹天,她興致勃勃地前來拜訪,準備不做密友去北京上學,不想偶然遇到吳宓。除了毛和陳是同學,的未婚夫是吳宓在清華讀書時的同桌好友。毛彥文,壹個4歲的朱君毅,是壹個姑姑和表弟。她壹直是青梅竹馬,感情深厚。9歲時,被父親許配給了壹位名叫方的朋友的兒子。浙江女子師範學校畢業時,方家怕遭不幸,被迫結婚。就在方家的大轎子擡到毛家門口的時候,不甘於命運的擺布,勇敢地從後門逃走了。在此之前,她和她的表妹朱君毅已經結婚壹輩子了。毛夫婦在方嘉解除婚約後,毛彥文和朱君毅正式訂婚。作為朱君毅的同桌好友,吳宓在清華讀書時就知道了毛彥文。那時候,朱君毅每次看完表妹的情書都會讓吳宓看壹看。
吳宓在信中欽佩毛彥文的才能。久而久之,他心裏產生了奇怪的感覺。因為同學的情誼,他沒有表現出來,卻深深的藏在心裏。
吳宓在美國留學時,收到陳烈勛要和妹妹和好的信,便委托朱君毅找毛彥文了解陳欣怡的情況,並互通信息。從這個意義上說,毛彥文實際上是吳宓和陳欣怡之間的媒人。這壹次,我突然在陳欣的家裏碰到了毛彥文。吳宓本來是有好感的,但是看到對方活潑優雅,大方得體,儼然壹副新娘子的樣子,吳宓心裏突然有點落寞,但是毛彥文被占了,而且是自己閨蜜的未婚妻。
下午,毛彥文告別了他們,回到了上海。吳宓和陳欣壹見鐘情。在陳輔的安排下,他們壹起去西湖劃船,吳宓心裏很高興。第二天,他們倆又早早地遊了西湖,玩得很開心。吳宓在日記中寫道:那是壹次日本之旅,比昨天的旅行更愉快。我的家人和國家的朋友和朋友,我隨心所欲地談論壹切...這壹天的幸福,十幾年來數不清。
13天後,吳宓和陳欣怡正式結婚。
隨後,吳宓和他的同學朱君毅都被東南大學聘為教授。事實證明,這樣草率的婚姻,對於吳宓和陳欣怡來說,是壹個悲劇。原來,吳宓已經小心翼翼地委托毛彥文在家裏打聽陳欣怡的情況。毛彥文沒有盲目誇大,因為他和陳欣怡是老朋友。她認為陳欣怡性格很好,可以交朋友,但沒必要貿然訂婚。見到陳欣後,吳宓忘記了毛彥文在信中的忠告。他的朋友陳寅恪勸他:“壹個人比別人見識少是可恥的;不如男人娶個老婆。為什麽不好意思?”吳宓匆匆嫁給了陳欣怡。
然而,在東南大學,毛彥文真正走進了吳宓的生活。朱君毅此時突然改變了主意。他堅持解除與毛彥文的婚約,理由是近親結婚對下壹代有害。在等待了6年後,毛彥文,誰逃脫了婚姻,只嫁給了她的表妹,是意想不到的。無奈之下,她只好向吳宓夫婦求助。吳宓於是以中間人的身份在兩人之間來回穿梭,想盡辦法滅火。然而,朱君毅已經下定決心,拒絕與毛彥文締結白頭。結果,朱與毛的婚姻失敗,最終解除婚約。
想滅火的吳宓把自己燒傷了。朱與毛分道揚鑣後,不顧婚姻狀況,向表白。毛彥文斷然拒絕。
她不能容忍的是,吳宓的所作所為真的很荒唐,不顧他的媒人身份和友情。幾乎在每壹封信裏,他都會不遺余力地敘說自己看了她從朱君毅寄來的信,漸漸產生了愛情,這讓毛彥文大為反感,更何況她和吳宓的妻子陳欣怡本來就是好朋友,好同學。
想起來這也是吳宓感情歷程的劫數。壹開始,兩位女主角首次亮相,同時登場。陳欣怡和毛彥文都是在吳宓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女性。陳是他的已婚妻子,有三個女兒,毛是他至死不渝的情人。
當然,這個悲劇的始作俑者是吳宓本人。
英國劇作家肖伯納曾經說過:“人生有兩大悲劇。壹個是得到妳想要的,壹個是得不到妳想要的。”
吳宓被毛彥文拒絕後,不甘心。他只是做了更多越軌的事。結婚七年,陳欣怡不堪忍受吳宓的感情叛逆,最終離婚。這壹石破天驚的舉動震驚了世界。“薛恒學派”的同事們幾乎壹致譴責他,他的父親甚至公開指責他“無情、粗魯、無法無天,為的是維護舊的倫理道德。”
毛彥文壹下子從壹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變成了“三人世界的中心人物”,她心裏叫苦連天,但面對吳宓的求愛,她還是不甘心。吳宓並不氣餒。對毛彥文的追求越來越激烈,變成了壹場愛情馬拉松。裏面的故事太多了,以至於在20世紀30年代,他們的故事成了小報津津樂道的話題。
吳宓的執著終於打動了美女的心。在女人的骨子裏,她總是喜歡被人愛著,毛彥文無法回避這壹點。但是兩個人的愛情來之不易,最終還是成熟了。吳宓是壹個充滿矛盾的人,保守和浪漫,新派和守舊派其實是對立存在的。當毛彥文被他吸引並準備談婚論嫁時,吳宓生出了壹絲擔憂。她想和毛彥文成為夫妻,但她擔心婚後不和諧。兩種完全不同的心情讓吳宓猶豫不決,患得患失。
1931三月,吳宓去巴黎學術交流。他壹反往日的柔情,拍下了發往美國的電報,強烈要求毛彥文放棄學業,趕赴歐洲結婚,否則就分手。有人指出,他經常向毛彥文發出最後通牒,而且語言非常惡毒。與此同時,據傳他還寫信回中國向壹個叫冼的女子示愛,同時與壹個金發女郎發生了親密關系。
毛彥文來到了巴黎。
吳宓不想再結婚了,反而訂婚了。熱情洋溢的毛彥文感到非常尷尬。原來對方為了追求她已經費盡心機了。現在她放手了,對方改變了主意。毛彥文哭著說,“妳應該時刻想著我,作為壹個三十幾歲的老女孩,該做些什麽。我們的出發點是不是錯了?”
吳宓不為所動,平靜地說:“人往往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情緒多變,沒有自主性。沒什麽可做的。”對此,吳宓在日記中是這樣描述的:
而是雖然哭了,但還不足以打動我的心,只能讓米恨上顏,更後悔自己以前不認識人,感慨自己失去了耳朵!
真是“情何以堪”。有意思的是,這期間吳宓很羨慕魯迅和許廣平的愛情,在小報上炒得沸沸揚揚。他說:“許廣平夫人是壹個能幹而細心的女人,善於窺視魯迅的喜怒哀樂,並善於應對。就算魯迅高興,她也願意被人指揮。雲韻。唉,為什麽米的需求不壹樣?而米的現實比魯迅好,但他的人生從來沒有壹次幸福的邂逅。安德魯的女人怎麽會是許廣平?念此悲。”
吳宓和毛彥文在巴黎的婚禮後從歐洲回來。毛彥文留在上海,壹直在等待吳宓結婚。1933年8月,吳宓再次南下,目的是先到杭,向求愛。如果失敗了,他就去上海繼續和毛商量要不要結婚。朋友都勸他不要壹直玩愛情遊戲,這次壹定要把老婆找回來。結果兩頭落空。毛覺得他太花花公子了,於是也高調唱了壹首歌,說她要當老姑娘,想盡辦法教書攢錢,領養個小姑娘。“回家和女生開玩笑,還擅長打扮,推著車在公園散步取樂。”天真的吳宓沒有註意到這句話的潛臺詞。他大概以為毛無論如何也跑不掉了,還熱衷於他的多角戀。壹氣之下,毛彥文嫁給了比她父親還老的熊希齡。吳宓沒想到這壹招。毛的婚姻讓他有被拋棄的感覺,同時又有負罪感。他認定毛生氣了,自暴自棄,必須結婚。很長壹段時間,吳宓都無法確定自己應該扮演什麽角色。是消極的戀人,還是消極的癡情男人?都是,都不是。無論如何,毛是他壹生中最心愛的女人。只有當他真正失去的時候,他才會覺得珍貴。毛彥文結婚後,尤其是三年後熊希齡去世後,吳宓壹直糾纏,不僅不甘心,而且真心悔改。
1999年,臺灣島內出現了“吳宓熱”。102歲的毛彥文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沖淡她對吳宓的負面怨恨。她說她從來沒有愛過吳宓。
如果吳宓知道地下的事,妳會怎麽想?
隨著毛彥文悄然赴臺,吳宓和毛彥文的愛情馬拉松也畫上了句號。解放後,吳宓已是暮年,心態逐漸平和。但此時,他卻迎來了令人震驚的婚戀。
65438年6月至0953年6月,吳宓與20多歲的原重慶大學法律系畢業生鄒蘭芳結婚。
“黃花白毛牽著手,給的時候人家冷眼看著。”是愛情的魔力引誘多情的吳宓陷入黃衫情緣,還是他的憐憫驅使他去幫助壹個陷入困境的弱女子?是鄒蘭芳利用了他的性格弱點,吳宓的多愁善感,喜歡他的女學生的心理,還是鄒蘭芳設下了圈套,戲弄了吳宓?這些都在很多人心中打下了壹個大大的問號,至今沒有壹個明確的說法。
鄒蘭芳的人生經歷真的很可憐。出身於地主家庭的乖乖女,走出大山溝到重慶求學,最後完成學業,完全依靠曾在原國民黨川軍任職的兩個哥哥的幫助。解放後,兩兄弟因參加武裝叛亂被* * *生產黨鎮壓,留下幾個孤兒無人照管。鄒蘭芳對哥哥充滿感情,不得不接過餵養孤兒的擔子。不幸的是,她出生在壹個不好的家庭,她已經患有嚴重的肺結核。形勢可謂艱難。當她在《新華日報》上看到吳宓在《思想評論》上的文章時,眼前壹亮,仿佛抓住了壹根稻草。她決定立即抓住吳宓。
於是,她第壹次熱情地給吳宓寫信,聲稱自己很欣賞他的道德文章,很虔誠地崇拜他。吳宓戴著老花鏡,把信看了壹遍,然後書卷氣的回了信。隨即,鄒蘭芳不請自來,上門求教,以學生身份為老師縫衣洗漿。漸漸的,她也不避世了,最後吳宓立馬嫁給了她。
需要註意的是,此時的吳宓是二級教授,工資很高。而且他也是資深統戰對象,政治待遇遠超他人。吳宓叫苦連天。師生戀已經讓他擡不起頭。另外,鄒蘭芳是個病秧子,整天脫不開身。事後,吳宓曾對壹個朋友說,這不是壹場浪漫的愛情,其實是在對待蘭芳,養育壹家九口。
三年後,鄒蘭芳因肺病去世。從此,吳宓背負了壹筆不清不楚的情債。憑著他的正直和善良,他用壹半以上的工資養活了鄒蘭芳的幾個侄子侄女。這種支持和養育,直到“文革”開始後,吳宓生活不能自理時才停止。
吳宓和毛彥文
在20世紀30年代,毛彥文因其才華和良好的交際能力而受到包括吳宓在內的許多文人的欽佩。時任清華大學西方文學系教授的吳宓已經結婚生子。當他遇見毛彥文時,他立刻墜入愛河。“吳宓苦愛毛彥文,三州人民* * *。離婚不怕聖賢,金錢名譽不夠。”吳宓公開發表愛情詩。為了追求毛彥文,他真的與第壹任妻子離婚,並拋棄了他的三個年幼的女兒。吳宓的石破天驚之舉遭到了大部分同事的譴責,他的父親甚至公開指責他“無情無義”。但是吳宓還是壹意孤行,依然迷戀著毛彥文。
然而,毛彥文並不愛吳宓。壹個是熱衷於政治和公益事業的新潮女性,壹個是只會寫老套詩的老派文人。可以說他們是在兩條路上跑——走的不是壹條路。她只尊重她。面對吳宓的執著和愈演愈烈的追求,毛彥文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和他保持親密關系。吳宓覺得這是她的矜持,或者說是在考驗自己,所以愛得越來越熱烈。就這樣,七年後,吳宓深愛著,而毛彥文卻毅然嫁給了北洋政府前總理熊希齡。失戀後,吳宓苦不堪言,用大寫字母寫了38首詩,都是自憐。詩被到處發表後,吳宓並沒有贏得別人的同情,反而被很多人嘲諷為自作自受。吳宓還沒醒悟,就把這些詩拿到課堂上講,成了同學們的笑話。吳宓最得意的弟子錢鐘書深感痛心。他憤怒地給老師寫了壹首詩:“如果妳有所有的酸甜苦辣,誰來買單?”由於對毛彥文的不同看法,錢鐘書和吳宓相互誤解了幾十年。
熊希齡死後,吳宓重新燃起了追求毛彥文的希望。他寫了許多感人的長信來表達他的感情,但根本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有些信甚至被原封不動地退回。吳宓依然不死心,等待著永遠不回來的好消息。後來,毛彥文漂洋過海來到了美國。吳宓得知消息後,想盡壹切辦法向從海外回來的人打聽她的情況。後半生,吳宓郁郁寡歡,苦不堪言。由於他思想深邃,他經常在夢中見到毛彥文。當他醒來時,他的枕巾被淚水打濕了。“文革”期間,飽受折磨的吳宓在對毛彥文無盡的思念中,終於永遠閉上了眼睛。
1999年的壹天,吳宓研究專家沈巍巍教授拜訪了在臺北的毛彥文。目前,毛彥文已經100多歲了,頭暈目眩,耳背。沈教授大聲對她說:“吳宓的日記在出版了,裏面有很多關於妳的資料,表達了吳宓先生對妳的愛。妳有什麽要說的嗎?”毛彥文面無表情,冷冷地回答:“太無聊了。他是單方面的,是個書呆子。”這是吳宓對所愛的人壹生的癡情。
“如果妳是真誠的,石頭就會打開。”在感情世界裏,這是壹句損人不利己的“至理名言”。能解讀天書,洞察世事的吳宓教授,壹輩子也沒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魯迅先生曾說:“不愛,則以為愛是人生最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