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格言 - 國務院“安居工程”會議:對城市更新作出重要部署

國務院“安居工程”會議:對城市更新作出重要部署

住房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城市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建築業支柱產業作用不斷增強...在8月31日舉行的主題為“努力實現人人有房住”的新聞發布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介紹了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情況。

如何實現“所有人都住在壹個地方”的明確目標?這次備受關註的會議釋放出許多重要信號:踏上新征程,要加快完善住房制度,穩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全面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和鄉村建設行動,大力推進建築業轉型升級...

目標明確,政策措施精準。“要努力實現住房和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從改革發展中受益,推動* * *和繁榮之間取得更加明顯、實質性的進展。”王對說道。

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已經建成。

王從三個方面介紹了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的發展情況:

壹是住房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2019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39.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48.9平方米。累計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房8000多萬套,幫助2億多困難群眾改善了住房條件。低收入和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得到有效改善。

二是城市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3.89%,城市數量達到687個,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61萬平方公裏。2019年,中國城鎮GDP和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近九成。

三是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歷史性地解決了農村貧困人口的住房保障問題。農村危房改造全面實施以來,已改造790萬戶、2568萬貧困人口;同步支持1075萬農村低保戶,分散支持貧困人口、貧困殘疾人家庭等貧困群體改造危房;全國有23465438+6000貧困戶建檔立卡保障住房安全。

四是建築業支柱產業作用不斷增強,從建築大國向建築強國邁進。2020年,建築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7.2%,為全社會提供5000多萬個就業崗位。工程設計建設水平顯著提升,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壹批世界級標誌性重大工程相繼建成。

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這次會議的政策是明確的,不同於以往從市場角度進行的機構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是否深入人心,除了傳統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目標外,重要的還有改革成果的惠及和促進繁榮。”

王介紹,新時代新階段對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面臨新問題新挑戰。比如,住房矛盾從總量短缺轉變為結構性供應短缺;城市發展從大規模增量建設向存量升級和增量結構調整並重轉變。

促進解決新公民和年輕人的住房問題。

下半年,增加保障性租賃房供應、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再次被頻繁提及,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市民和年輕人的住房問題是城市化發展的壹個突出問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說。

倪虹表示,由於新市民和年輕人工作年限相對較短,收入相對較低,他們的購房能力和支付房租的能力相對較弱。“據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大城市70%的新市民和年輕人是靠租房解決住房問題的。但經濟適用房位置較遠,位置好壹點的房租更貴,成為新市民和年輕人買得起、租得起不好的房子的實際困難。”

對此,近日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房的意見》提出了五項基本制度和六項配套政策,包括根據新市民、年輕人等群體特點明確保障標準,優先保障建築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租金低於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的小戶型住房。

“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是改善人民群眾基本住房需求的重要舉措。”王說,近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壹是加快建立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 * *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公租房主要解決住房和收入“雙重困難”的城鎮家庭的住房問題。保障性租賃房重點解決人口凈流入重點城市,特別是城市新市民和年輕人的住房問題。* * *產權住房主要幫助有壹定經濟實力,買不起房的城鎮居民改善居住條件。

二是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住房保障政策和管理體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壹是財稅、金融、土地的配套政策,二是準入、使用、退出和運營管理機制。

第三,大規模建設了經濟適用房。從國務院決定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到2007年,全國建成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100多萬套。自2008年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以來,全國已開工7800多萬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房,2200多萬困難群眾獲得住房補貼。

王說,“十五”期間,我們將以發展保障性租賃房為重點,進壹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標。

浙江工業大學副校長余小芬表示,我國重視通過優惠政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住房保障主體由政府主導向政府、企業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轉變,住房保障對象由戶籍居民向常住人口轉變。“壹個6543.8+04億龐大人口的國家,正以超出預期的速度行駛在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道路上,沒有類似的經驗可以借鑒。取得這樣的住房保障成就,堪稱世界奇跡。”顏對說道。

RealData高級分析師黃輝表示,如今,老百姓的住房需求已經得到初步保障,中國住房市場也將迎來新壹輪住房服務數字化、產業化、品質化、都市化、機構化的浪潮。未來,隨著中國住房供應水平更加豐富,體系更加完善,人們的居住環境有望得到進壹步改善。

中國房地產市場總體保持平穩運行。

住房回歸居住屬性的基礎在於“住而不炒”,自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以來,逐漸成為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核心邏輯。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表示,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我國房地產市場總體保持平穩運行,充分說明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房地產長效機制的決策部署是準確有效的。“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全面落實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中央和地方始終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房地產市場調控全面升級,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打補丁”,嚴格堵塞調控漏洞。

從城市分布調控來看,近期調控城市向三四線過渡;從調控手段來看,調控框架基本穩定輔以少量新增條款,調控政策主要以“升級”和“打補丁”的方式進行,旨在抑制投機炒房,落實“三穩”目標;從調控趨勢來看,今年采取了“資金來源”、“房價地價聯動”、“限購”等多項政策,基於結果加強調控。

倪虹介紹,近年來,住建部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重點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壹,始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這是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根本遵循。以此為起點,繼續紮緊房地產市場調控體系的籠子,特別是防止“投機”,有效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

二是落實城市主體責任。督促市政府不要把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短期手段,多措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三是建立人、房、地、錢四位壹體的聯動新機制。要從實際出發,不能因城施策,因地制宜,搞“壹刀切”。同時,建立了監測預警和評估考核新機制,定期開展月度監測、季度評估和年度考核,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

在嚴躍進看來,房地產新的問題和挑戰已經發生了變化。本次大會首次提出了“房、地、錢”四位壹體的調控內容。從最近的壹系列調控中,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四合壹調控帶來的變化。

以舊居住區改造為抓手推進城市更新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在老舊小區改造方面持續發力,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老舊小區改造。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艷透露,“十五”期間,中國將在2000年底前基本完成265438+9000個舊城區的改造。

黃艷介紹,2019至2020年,全國新建和改造舊城區5.9萬個,惠及1088萬戶。今年計劃新改造5.3萬個老舊小區,涉及900多萬戶。截至7月底,已開工4.22萬個住宅小區,涉及764萬戶,占年度目標的78.2%。

從實際效果看,實施城市舊住宅區改造,完善了水電路、燃氣通訊等配套基礎設施,因地制宜增加了養老、托幼、便利店等公共服務設施,消除了大量安全隱患,改善了舊住宅區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

下壹階段,住建部將圍繞人民群眾的“急難憂”,在推進具備條件的建築安裝電梯、完善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

此外,針對近期發布的“拆遷限購令”,黃艷表示,城市更新的內涵應該是促進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品質提升,為城市更新劃定重要底線。

今年8月初,住建部就《關於城市更新行動實施中防止大拆大建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要求嚴控大拆大建,堅持留和拆並重。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認為,意見稿的核心內容是徹底告別拆建,轉向“保留-利用-推廣”。“這也意味著舊改告別了風雨飄搖的拆建,像壹陣微風般走向城市更新。”

李認為,告別城市大拆大建,本質上是告別房地產依賴,鞏固“不炒房”。“從那以後,拆遷導致的被動房需求爆發式增長,規劃概念和投機導致的房價和房租上漲已經消失。”

"城市更新的工作剛剛開始,還在探索過程中."黃艷表示,下壹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推進城市更新試點,探索城市更新的方式方法,啟動壹批示範項目,積極穩妥有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