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人們基於“不怕壹萬,就怕萬壹”的心理而盲目跟風。這是危機感。有的人跟風是為了避免更大的危機,有的人是為了盈利,滿足個人欲望。
那麽妳有沒有想過,後續行為的背後是否有更普遍的心理機制?
在社會心理學中,這種現象其實叫做“從眾”。下面就從這種心理現象來介紹這種行為對生活的影響。
從眾對生活的影響是指個體的思想和行為因為群體的直接或隱性壓力而被引導向與多數壹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
在社會心理學中,我們主要研究個體受社會影響後的變化,所以在從眾現象中,我們的切入點在於個體。
從眾不僅包括行為的跟隨,也包括思想的跟隨。比如妳看到壹家店門口排了很長的隊,沒有其他門,妳會更傾向於前者,這就是行為上的從眾。
另外,如果妳身邊的朋友都認同金錢至上,妳的思想也不得不向他們妥協,這就是思想的從眾。
當然,思想和行為的符合性並不能完全區分,但我們必須明白,社會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甚至我們頭腦中的想法也不壹定完全受我們自己的控制。
讓我們回憶壹下我們自己的從眾行為。當妳走在街上,妳發現很多人突然盯著某個方向。會不由自主的轉移視線嗎?
在從眾行為中,作為個體,我們只能跟隨群體,也就是大多數。為什麽?妳可以認為“多數”更有說服力,也可以認為是生物的群居本能。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生活在社會中,總會尋找某些參照物來定向自己的行為。與壹個個體的行為相比,群體對我們的影響顯然要大得多。
這些都是群體對個人施加的隱性壓力,那麽什麽是直接壓力呢?
當妳正在參加壹個公司會議,老板要求所有員工舉手表決壹個提案,妳怎麽選擇?這是壹種直接的壓力。當所有人都看著妳的時候,我覺得妳無法平靜,所以妳還是選擇隨大流。
在從眾行為中,壓力可以是隱性的,也可以是直接的。人是群居動物,即使沒有明確的解釋,我們也能感知到情境的變化和情境,從而做出隨大流的行為。
值得壹提的是,人們往往認為只有在空間上處於某個群體時才會出現從眾行為,但研究發現,即使此時此刻妳獨自壹人,也會受到他人的影響。
比如半夜,妳還覺得精力旺盛,想放壹首高音的歌來發泄,但妳知道不能把音響開得越大越好,因為其他住戶已經睡著了,妳不能允許自己打擾他們。
又或許妳和周圍的任何人都沒有關系,妳專註於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在地鐵上,但是妳知道妳不能做什麽特別的事,因為別人隨時都可能註意到妳。
可見群體對個體的影響無處不在。即使妳是壹個人,即使妳不在特定的群體裏,妳還是會受到別人的影響。
中國有句老話:槍打出頭鳥。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低調,這種社會文化讓中國人更容易隨大流。
詳細的研究表明,美國普遍崇尚個人主義,美國民眾的從眾行為明顯少於美國人,這再次印證了社會文化在從眾心理中的作用。
在中國這樣的集體主義社會,如果想堅持自己的觀點,走自己選擇的路,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他們,那麽大部分普通人都會選擇跟團來減少焦慮。
從心理學上講,從眾是壹種適應社會環境的心理機制,是普遍存在的。
人當然可以走自己的路,但有時候在壓力下,比如為了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者讓自己不那麽“出眾”,難免會放棄原有的想法。
關於從眾的社會行為,相信很多人都是抱著壹種排斥的心理,就像“跟風”壹樣。在很多人眼裏,從眾就是沒有主見,只知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但其實從眾也是有好處的。
既然我們生長在特定的社會文化中,就不可避免地會深受其影響。沒有人能從小時候就刻意避免生活環境對自己的影響。這種影響讓我們融入他人,也讓我們的價值觀符合主流文化,對我們的人際關系有著重要的意義。
試想壹下,妳身邊的人都認為幫助別人是壹種值得敬佩的價值觀,而妳卻堅持功利主義。如果沒有看得見的回報,妳拒絕幫助別人。
這樣的性格顯然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如果妳各方面都拒絕從眾,妳在社會上就寸步難行。這就是順應社會的積極意義。
網絡上的從眾現象對於那些常年混跡於各大社區論壇的資深網民來說,網絡上的從眾現象可謂五花八門。最經典的壹類往往出現在意見帖的下方。壹旦某壹類觀點占據主導地位,其他持相反觀點的網友就不敢多說。
無論是贊成還是反對黨,他們的行為都屬於從眾,是壹種跟風的行為。試想壹下,如果大眾評論區全是贊同和支持,妳敢唱反調嗎?如果妳這樣做,單方面的攻擊壹定會等著妳。
在這樣的評論區背景下,逐漸衍生出壹種“有節奏”的行為。只要有人想達到某種輿論目的,就會雇傭大量“水軍”發布符合其目的的評論,可能是為了凈化評論區,也可能是為了群雄逐鹿。總之,這壹切都讓廣大網友在評論之前慎之又慎。
在各大購物網站或外賣平臺上,“刷單”“刷好評”的現象屢見不鮮。為了營造生意火爆、產品質量好的氛圍,商家花大價錢雇傭刷單的人。
站在買家的角度思考,如果妳想買到好貨,那麽首選當然是那些銷量高、好評多的店鋪,這恰恰讓妳掉進了商家的陷阱。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選擇也是壹種從眾心理,商家的行為和那些花錢找人在生活中排隊以吸引更多顧客的行為是壹樣的。
從眾無處不在,我們難免會受到他人的影響。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學會思考,辨別從眾的陷阱。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來賺錢,在合適的時候堅持自己的觀點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技能。
現實生活中的從眾現象。大家應該都能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看到這樣的場景。斑馬線前紅燈亮了,大家都停下來,但只要有人帶頭闖紅燈,那麽其他人很可能也會跟著闖。
有時候,這是因為路上的紅綠燈和斑馬線有時間差,人們為了節省壹些時間而開始離開。但有時候,有的人故意闖紅燈,有的低頭看手機的人以為綠燈亮了,開始離開,很容易導致交通事故。
這種從眾是基於人們以往的經驗,即只要有人開始離開,就壹定是綠燈,但這種從眾行為有時會害死妳。
這提醒人們,過馬路時,壹定要打起精神,用自己的眼睛分辨紅綠燈。在紅綠燈前沈迷手機是非常不可取的。
在從眾的概念中,我們提到了壹個詞,那就是“壓力”。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從眾行為真的和壓力密切相關。
比如老板在群裏發通知,如果沒有人回復“收到”,那麽其他人很可能不會回復,但是只要有人帶頭,其他人就很可能跟著,跟著的人越多,其余人的壓力就越大,這和社會力理論的觀點是壹致的。
總之,很多從眾行為都是被迫的,但無論如何,從眾行為始終是對社會的壹種適應,但也可能帶來危險,人們必須保持警惕。
看完這篇文章,相信大家對“跟風”都有不同的看法。在社會心理學中,從眾屬於“社會影響”的研究領域。除了從眾,順從和服從也是非常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