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格言 - 茶經?

茶經?

岡倉天心的《茶經》是壹篇茶葉方面的大文章。

茶杯裏的風暴

我們中國人關於茶的知識比壹個勤奮的學者壹生所讀的書還要多。我們有壹本代代相傳的經典茶書——陸羽《茶經》。為什麽要看這本用英文寫的日文書?

《茶經》由日本明治時期的美學家岡倉天心用英文寫成,於1906年在美國出版。後來被選為美國中學教材。至今已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暢銷全球,流傳百年。

■為了品味這本書的茶味,品味這本書的茶韻,我們先來了解壹下作者和他的寫作背景。

作者岡倉天心於1863年出生於日本橫濱。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下,他學習了《大學》《論語》等國學經典,並從小接受英語教育。東京大學文學系畢業後進入文部省從事美術教育和古代藝術保護,對日本古典美進行了細致的研究。1886-1887年受政府委派,作為藝術調查委員會出訪歐美。回國後著手創辦東京藝術大學,1890任校長。同時,他創辦了藝術刊物《國華》。

岡倉健多次遊歷印度和中國,在美國撰寫了《東方理想》、《日本的覺醒》、《茶經》等書,向西方推廣東方尤其是日本的文化。在整體歐化的趨勢下,岡倉天心主張保護和發展日本傳統美術。與明治時期日本最著名的思想家福澤諭吉要求日本“脫亞入歐”不同,岡倉健強調“亞洲文化的融合”。他立足東方,立足日本,面對日本明治時期西風壓倒東風的局面,於是倡導“愛與和平”的東方精神,以抗衡西方的物質和機械性。

1901年,岡倉天心來到了印度,佛陀誕生的國家。他和宗教學者交朋友,壹起旅行,參觀聖地、歷史遺跡、修道院和僧侶。他還與印度詩人泰戈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泰戈爾充滿靈性和哲理的詩歌給了他很大的啟發和鼓勵。三年後,岡倉天心成為波斯頓藝術博物館東方部的主任。在此期間,他得到了“波士頓社交女王”加德納夫人的支持。這位女士迷上了東方藝術,在京都學習茶道,回到波士頓後,她模仿日本皇家花園的茶館建了壹個茶館。岡倉天心大部分時間都在這家名為“面食小王子”的茶館裏度過,為加納德夫人和當地名流演示和教授茶道。

壹年後,《茶經》誕生了。

■下面這段話表明,岡倉天心以其獨特的文化背景和精妙的哲學思考,在本書中建立了非凡的觀點和視野:

“對於中國後來的人來說,茶只是壹種美味的飲料,但絕不是理想的。國家的長期災難剝奪了他們品味人生意義的興趣,他們變得現代,也就是變得成熟清醒。他們失去了崇高的信仰,幻想詩人和古人永遠年輕,充滿活力。他們是溫和接受宇宙傳統的折中主義者。他們玩弄自然,但拒絕屈尊征服和崇拜她。他們的茶葉有著驚人的花壹樣的香味,卻再也找不到唐宋茶道的浪漫。”

從茶道的細節出發,對比傳統茶道理論,岡倉天心肯定了茶起源於中國,發揚於日本。他認為日本茶道以禪為修行形式,以道為精神支柱,強調以靜為主調的日本審美,具有濃厚的日本文化基調。換句話說,岡倉天心的茶道理論體現了明治時期日本文化及其背後的東方文化積極的壹面。可以說,《茶經》是基於岡倉天心對日本茶道的詳細了解,在物極必反的明治時期推動亞洲文化的宣講。

《茶經》只有壹百頁,共分七章,分別是《人情碗》、《茶道諸子》、《道禪》、《茶室》、《藝術鑒賞》、《花卉》、《茶道大師》。岡倉天心沒有把筆墨花在茶道的技術禮儀和進化史上,而是用自己熟悉的英語配合自己深厚的美學素養,從茶人和茶道的角度,把亞洲的智慧和美學清晰利落地推向西方。

《壹碗人情》第壹章梳理了茶的起源和從中國傳入日本以及對歐美的影響。

他指出,茶最初是作為藥材,後來逐漸成為飲料。在八世紀的中國,飲茶作為壹種高雅的享受,出現在詩歌領域。15世紀傳入日本的飲茶方式被提升為壹種高貴的東西,社會文化,被賦予了宗教情懷,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追求美的壹種儀式。

壹開始,它就指出了茶道的精神實質:

“茶道是壹種基於崇拜普通事物之美的儀式,它啟發人們認識到社會秩序中純潔與和諧、互愛與浪漫主義的奧秘。茶道本質上是壹種對不完美的崇拜,就像企圖在壹個高不可攀的人生中有所成就。”

在這壹章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述和分析100年前東西方的認知差距。當時正處於東西方紛爭的時代。西方人壹直以先進文明的姿態認為東方落後,有很多離奇可笑的怪癖。

岡倉天心毫不避諱自己對茶道和東方文化的熱愛,毫不留情地痛斥西方人的傲慢和虛偽。

他接著寫道:

“西方什麽時候能夠理解或試圖理解東方?我們亞洲人常常被糾纏在我們身上的各種奇怪的、有形的、無形的幻覺所震驚。我們被描繪成要麽靠老鼠和蟑螂活著,要麽靠吸收蓮花的芳香活著。我們的形象要麽是無聊的迷信,要麽是卑微的淫蕩。印度的靈性被嘲諷為無知,中國的單純被貶低為愚蠢,日本的愛國主義是宿命論的結果。我們經常被說因為神經組織的麻木而失去了感受疼痛的能力!”

現在讀這本書,還是會被100年前的這段激動人心的演講所感動。我們似乎可以看到岡倉天心帶著激情和玩世不恭為東方文化吶喊。

在本章的後半部分,岡倉天心通過茶傳入歐美並成為日常飲品的幾個曲折故事,闡釋了茶道的微妙魅力,茶道是不可抗拒的,也是唯壹贏得普遍尊重的亞洲禮儀。

在第二章“茶的流派與演變”中,岡倉天心追溯了茶在中國演變的三個時期以及日本茶道傳入日本後的形成過程。他詳細介紹了陸羽的《茶經》,以精湛的筆法表達了對中國古情的贊嘆,並將唐宋明時期茶葉的演變概括為“茶的古典主義、茶的浪漫主義、茶的自然主義”。

在結尾,他簡潔地用壹句話總結道:

茶道是道教的體現。

在第三章《道與禪》中,岡倉天心以其獨特的思維角度,在道與禪的思想和儀式中探尋茶道的精神根源,並引用了許多中國古代的典故,說明禪能從生活的細微之處看到道路,整個茶道觀就是其結果,巧妙地闡述了“禪茶壹味”的含義:

“禪宗認為世界和靈魂同等重要。對禪宗來說,在事物的大關系網絡中,沒有大小之分,壹個原子與宇宙具有同樣的可能性。最終的尋求者必須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精神之光的反射。”

第四章“茶室”。岡倉天心向“石頭和磚建築傳統影響下的歐洲建築師”介紹了日本木制和竹制茶室的“微妙之美”:

“就連茶館的古樸與自由,也真的讓茶館成為了遠離外界煩惱的寺廟。”在這裏,只有在這裏,人們才能沈浸在對美的安靜崇拜中...茶館提供了自由分享藝術精神的唯壹機會。在偉大的藝術作品面前,沒有大牌、勇士、平民的區別。如今,工業化讓這個世界越來越難獲得真正的優雅。難道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茶室嗎?"

在前幾章解釋完茶道之後,《茶經》的後三章,即藝術鑒賞、花卉、茶道大師,已經進入了壹種近乎宗教的氛圍。在這三章中,岡倉天心用他極具文學性和藝術性的筆來表達他的感情。

說到花:“真正愛花的人,是在花的故鄉看畫的人。”像陶淵明,他坐在破舊的竹籬前,與野菊花談笑風生;或者,像林和靖壹樣,當他徜徉在西湖朦朧的梅花之間時,他忘記了花的神秘芳香。據說周茂樹睡在船上,所以他的夢和蓮花的夢融為壹體。"

談茶道大師:“從上流社會的生活習慣到所有家務的處理,我們都感受到了茶人的存在。我們的很多餐飲方式都是他們的發明。他們教我們只穿便衣。他們教我們觸摸花朵時的精神。它們強調了我們對簡單的天然熱愛,並告訴我們謙遜之美。”

在書的最後,茶道大師森no Rikyū將茶道的極致推向了永恒:“偉大茶人的死亡就像他們的生命,充滿了美的極致,他們尋求與宇宙永久的和諧。”

■“文明是精神戰勝物質的說法”岡倉天心的《茶經》是在明治時期“西學東漸”的氛圍下,對繁忙喧囂的世界真誠而冷靜的忠告。他用優美詩意的文筆勾勒出茶史的輪廓,借助對茶道精神的探索表達了自己的美學追求。他不是淺薄的犬儒主義,也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更不是懷舊。他的意圖是消除東西方之間的誤解,倡導亞洲文化中“愛與和平”的東方精神。

在岡倉天心描述的茶道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壹種力量、簡單、精致和適度。這些表情背後讓妳感動的,是當時背景下的壹種孤獨的思考。如今在中國的茶業,我們看到的大多是膚淺的功夫和縱情物欲的喧囂,茶道影響靈魂的力量已經蕩然無存。我們追求精致的茶尖和華麗的茶具。繁華和浮誇的品味背後,大多是空虛和炫富。在茶的道路上,我繞道而行,為茶的復雜外圍叫好,對茶的珍貴內在視而不見。

這可能就是這本書的世俗閱讀價值。看完這本書,讓我們記住,茶和茶道的源頭就在這裏,在我們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