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是給別人作弊嗎?交朋友不相信?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不忠心怎麽給別人出主意?和朋友相處怎麽能不坦誠呢?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11年4月),子姓,孔氏,[1]邱明,字,祖籍宋(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魯(。中國是著名的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成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他興辦私塾,突破政府壟斷,擴大教育對象範圍。他受老子教育,帶領部分弟子環遊世界十四年。晚年修訂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孔子死後,他的弟子和他們的再弟子把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語錄、思想記錄下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孔子在古代被視為“天之聖人”、“天之木鐸”。他是當時社會上學識最淵博的學者之壹,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子之聖,至聖,至聖之師,王選之大師,萬世之師。他的儒學思想對中國和世界影響深遠,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作為儒家(非儒家)的始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壹度成為與神、國家始祖同級別的“大祭祀”。
孔子的其他名言如下:
(1)孔子說:“時時學不如時時學,不是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
(3)孔子說:“我壹日三訪自己:是為別人騙人嗎?交朋友不相信?可以傳壹下嗎?”
(4)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孔子曰:“何以教女知!壹個人真正的知識在於認清自己知道什麽,不知道什麽。”
(6)孔子曰:“見賢思齊,不見賢則自省。”
(7)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選擇好的並跟隨它,改變壞的。
(8)子曰:“寒則知松柏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