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初,拜師敬茶時,上師或大師壹般會說壹句凝聚其壹生智慧的話。平淡如水,但需要足夠的經歷才能明了。比如《壹代宗師》中,陳華順對葉文說:“壹帶壹息”,然後葉文壹生的整個篇章都是圍繞著這句話展開的。剛介紹我的時候,上師傳了男孩入法界的《華嚴經》五十三篇,給了我壹句話:“對事物是真實的”。上師當時的解釋很直白,我也沒覺得什麽,說“靠自己”。
轉眼近二十年過去了,我有了在各行各業摸索的經歷,也見識了人間的風土人情和險惡。每壹個層次的體驗,都會對“物中不偽”有更多的理解。這四個平實的字,包含了世間的道理。
當我剛剛練習冥想的時候,我幼小的心靈情不自禁地跳了出來。在寺廟和寺廟,我總是有很好的效果。我的寶藏是莊嚴的,我的身心是自然而莊嚴的。上師說,等我回到人間,不妨播放文殊心咒的錄音帶,然後跟著我打坐。當我不需要外界佛音的幫助時,我可以在內心冥想。即使小有成就,也可以隨時打坐,不需要心咒。只有在莊嚴肅穆的大殿裏,我才能安靜,從聽咒到持念珠,隨時隨地都能心平氣和。最終,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情況下,都很平靜。20年的修行,我依然無法在任何情況下保持冷靜,但我可以在任何時候保持冷靜,遠離偏執,也無法做到完全“不假”,但我已經在路上了。
楊過隨大鷹尋孤劍冢,是“淩厲有力,所向披靡,弱冠前用其與和碩抗衡”,到“重劍無鋒,大喬不靈,四十歲前貫天下”,最後是“四十歲後不留於物,草木竹石皆可為劍。從此精耕細作,逐漸進步到無劍不如有劍的境界。”老勇描述得很清楚,他向大道展現了他的鋒芒,從質樸到返璞歸真。這是靠物不虛物的修煉之路。
昨天文章說成長有兩個關鍵點,導師和對手。我們都知道有壹個導師會少走很多彎路,大大提升成功的概率。"在大樹下乘涼是很好的."但是,如果妳說妳有足夠的經驗,妳只能負擔得起導師的指導,否則妳就有拔苗助長的危險。很多成功的長輩養出了不爭氣的二代。就是因為背景不足,強行提拔,才會出現道德上的錯配和災難。修養和積累,在貴人的幫助下,在對手的鼓勵下,最終會有正果,即得-舍-得-空。
妳可以利用這種情況,但妳需要智慧和知識來控制它。如果妳使用得當,妳就能成功。如果妳不控制它,妳會受到攻擊。很多在大公司、大平臺做得很好的人,往往會犯把平臺的光環當成自己能力的錯誤,以至於“東西是假的,拔不出來”,最終迷失自我。所以要時刻保持警惕,修行之路不可懈怠,因為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壹階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