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魯多在學醫的時候,就被診斷出患有肺結核,這在當時是不治之癥。1873年,25歲的特魯多來到荒涼的薩拉納克湖邊,遠離城市的喧囂,靜靜等待死亡的到來。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壹段時間後,他的身體疾病壹天天好轉,又回到學校繼續深造,漸漸地終於拿到了博士學位。特魯多在這座城市開始了他的醫學生涯。但奇怪的是,每當他在城市住久了,肺結核就會復發,壹旦他回到薩拉納克湖邊住上壹段時間,就會痊愈。於是特魯多在薩拉納克湖畔創辦了美國第壹家結核病療養院,即阿迪朗達克村療養院。他通過在新鮮空氣和自然環境中休息、精心護理和藥物輔助治療來治療結核病患者。隨後他建立了美國第壹個結核病研究實驗室,成為美國分離結核分枝桿菌的第壹人,成為知名的結核病專家。他對病人采取的很多人性化的治療和護理方法,無論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都沿用至今。
有時候,為了療傷;經常,去幫忙;總是,為了安慰。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是壹句發人深省的醫學格言,道出了醫學人文主義的真諦。字裏行間,凝聚著壹種醫生情懷,職業道德,理性謙遜,人性悲憫,人文情懷,深深觸動著我們的靈魂。有時候要治愈,就說明醫學的局限性。我們必須接受醫生不能治愈所有疾病的殘酷現實。經常去幫忙,強調醫生的專業態度。治病救人,救死扶傷,是醫生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素質。總是為了安慰,這是人性的壹種傳遞,體現了醫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
特魯多曾說:“醫學關註的是那些與疾病作鬥爭、最需要精神關懷和診療的人。醫療技術本身的作用是有限的,需要通過交流中體現的人文關懷來彌補。”在積極治療的同時,與患者進行推心置腹的交流,給予患者幫助、鼓勵和安慰,應該是醫生的日常行為,其意義遠遠超過藥物和手術治療。除了有時治愈,醫生應該總是幫助病人,總是安慰他們。這恰恰是醫生這個職業的亮點,也是最讓人感動的地方。因為除了疾病本身,患者在心理上是孤獨無助的,也是非常需要幫助和安慰的。不近佛者不能為醫,不近仙者不能為醫。醫學是仁,是用心靈溫暖心靈的科學。所以,醫生不僅是人類生命的工程師,也是患者心靈的按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