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慕容包師語對李清照作品的欣賞,就像“秋水共長天壹色”壹樣豐富生動,讓我如獲至寶:嗯嗯,這就是李清照,沒錯,是真的。
古代文學碩士出身的慕容包師語,對其生平的仔細研究和對其詩詞的鑒賞,都比不上李清照。而讀她的《浮生六世,歲月悠悠》壹書,正好將她的研究成果收入囊中,對“千古第壹才女”、“婉約詞派”李清照有壹個全面客觀的認識,借鑒慕容包師語對易安俗人詞的賞析。解決“好水”的尷尬
李清照以壹首《漱玉詞》驚艷了整個詞壇。後來她被稱為“不只是看不起女人,而是想壓倒壹個男人。”
《浮生六世,好年華》以李清照生平為經,以詞鑒賞為緯,生動地呈現了李清照“半個英雄半個夫人”的形象。
全書共分七卷,以《夢令》、《墊江唇》、《長相思》、《清平樂》、《孤雁》、《訴苦》、《武陵春》等七首警句為題,講述了李清照的家庭生活、婚姻生活和晚年生活的故事,並對其詞作的背景和藝術水平進行了賞析。
慕容包師語的貴族生活主要集中在李清照的家庭背景和社會環境上。她出眾的才華和寬松的環境讓李清照在東京名聲大噪。
李清照出生的那壹年,恰好是北宋詞壇群星璀璨的時候。王安石、顏、蘇軾、秦觀、黃、周邦彥等相繼出現。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被列為“蘇門四學士”之壹,與壹批文化名人關系密切。
李從來沒有限制過女兒讀什麽樣的書,更沒有用三從四德的規範來約束她。他不僅鼓勵女兒博覽群書,還帶她到汴京接受教育,送她去找導師,帶她去參加文人學者的聚會,稱贊她的才華。
從李清照的壹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她涉獵廣泛。比如“此處道可憐”“青州搞孔方俊”都出自《三國誌》和《世說新語·俞舒捷》的記載,證明她的研究並不局限於閨閣世界。
正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李清照本人的家庭環境,使李清照在這壹時期過著無憂無慮的輕松生活,在西亭與壹群姑娘泛舟,“夜歸船,徜徉於荷花深處”。又壹次,我醉問雨後海棠,使其“青、肥、紅、瘦”。這句話壹出,猶如倚天出鞘,姑娘得以揚名東京。
遇到趙明誠,她“羞慚而走,倚門回首,卻嗅童年。”小女兒的情態躍然紙上。古代沒有影視,她的文字描寫比影視還好。
慕容包師語還對李清照的婚姻生活進行了描述和分析。夫妻重逢也讓她的詩充滿了離別的情懷。清照的獨特之處在於,文筆從來不莽撞,有與男人競爭的心。
李清照和趙明誠有情人,有情人終成眷屬。在此期間,李清照寫了許多關於團聚和離別的詩。“雲何斜,教其比觀。”。甚至還有“笑檀郎:今夜櫥中枕涼。”
夫妻之間打情罵俏在今天很正常,但保守的宋人認為她離經叛道。慕容包師語稱她為肆意率真,這才是她的本來面目。
據這對夫妻說,他們不僅有相同的感情,而且有相同的興趣。雖然生活有點清貧,但李清照還是能夠放棄自己的大衣來支持丈夫的收藏愛好,壹起寫下了《石頭記》。
美滿的婚姻為李清照增添了不少光彩,婚姻中的考驗也激發了她敢愛敢恨的鮮明個性:“心熱才能冷”。
趙明誠經常外出,明顯表現出“壹種相思,兩處閑情”。人比黃花瘦。
在青州隱居期間,他們是最舒服,最合得來的。“賭書使茶香”。清照的《論詞》就誕生在這裏。《論詞》表現了她的競爭精神和強烈的自信心,她希望能與男性詩人壹較高下。
靖康元年,宋朝發生動亂。混亂中穿越南方的情侶清晰照片。她憂國憂民,“南遊猶感烏江”,明成棄城潮而逃。她雖然選擇了患難與共,但還是為楚霸王感到惋惜,“我還是懷念項羽,不肯過江東”。
趙明誠比她先死,李清照壹個人生活,靠哥哥生活。晚景比較落寞,但還是振作起來。慕容包師語晚年稱她為“灰燼中的火星”。
到了晚年,李清照又適合張汝舟了。雖然明清之際出現了“辯誣”之風,但慕容包師語認為,之所以有此言論,是因為這些守護者傾向於將趙卿塑造成壹個純潔無辜的聖人、貞潔的處女、溫婉順從的淑女。
但恰恰是李清照有血有肉,敢愛敢恨,從不違心。她雖然誤信了張汝舟,但很快就不懼世俗眼光,在分不開的情況下毅然離婚。當時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李清照還是遵從了自己的內心。
晚年的清晰照片,並不只是“悲苦”,依然聚焦家國。“我要把我的血汗送到山河,把東山的壹堆土灑下來。”“木蘭是個好姑娘,但人老了誰也不能立誌千裏。我希望項渡過淮河。”
慕容包師語深厚的古典文學功底,優美細膩的筆法,嚴謹細致的史料和經典詩詞,在《浮生世世,幸福歲月》壹書中呈現了李清照的生平和歌詞,讓人仿佛穿越了紅塵,遇見了歷經命運波折,依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李清照。
這本書是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附贈書簽和《漱玉詞》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