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景
首先是禁欲純潔:它指的是道德行為的純潔。壹個禪修者如果不能持戒,至少要持戒五戒,這樣才能得到戒的清凈。
要註意的是,五戒之三和八戒之三是不壹樣的。五戒之三是禁淫,八戒之三是禁性行為。如果禪修者不戒性行為,他的心會被貪婪所玷汙。只有當我們小心翼翼地遠離五蓋時,禪修者才能看透身心過程的真實本質。
如果禪修者能守住八戒當然更好。如果他們不能持戒,就會對味覺、食物、看得見的東西、聲音、氣味、可觸摸的東西產生欲望——心中會生起五種貪。堅持八戒,可以凈化自己的言行。這就是禁欲。戒了清凈,心也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凈化。
當妳小心翼翼地做到清凈時,妳的心就變得平靜、安寧、輕盈、快樂,妳就能專註於冥想的目標。結果,禪修者獲得壹顆純凈的心,這是第二層次的純凈。
佛陀的弟子吳地亞臥病在床,佛陀去看他,詢問他的健康狀況。吳地亞把自己的病情告訴了佛祖:
“佛祖,我的病情不但沒有緩解,反而加重了。不知道今天明天還能不能活。所以我想練習冥想,擺脫所有的煩惱,並在死前證明第四級意識——羅漢果。請給我簡短的指示,好讓我修習禪定,得羅漢果證。”
佛陀說:“吳地亞,妳要清潔地基。”如果底子是幹凈的,就不會有問題,就是妳可以證明壹個羅漢果。"
佛陀問:“基礎是什麽?”佛陀自己回答說:“在這裏,基礎就是戒清凈、戒正。義是指接受和相信因果律(業果)或因緣律。”佛陀接著說:
“吳迪亞,妳應該清理妳的戒律和意見。然後,在戒清凈的基礎上,修行四念。如果妳這樣練習,妳會讓疼痛停止。”
佛陀註重禁欲和清凈,因為禁欲和清凈是專註力和智慧進步的基本要求。戒絕清凈時,心變得清明、寧靜、安詳、快樂。如果冥想者在禁欲和純潔的基礎上培養正念,他可以很容易地專註於任何身心過程的目標。所以,戒清凈是禪修者進步的前提。
有壹個幹凈的頭腦
第二種純潔是心靈的純潔。如果我們想證明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心必須從所有的煩惱中被凈化。當妳很好地專註於任何身心現象時,註意遠離五蓋。這才是安心。
參見純度
第三個純粹是看純粹。當禪修者的心清凈,遠離五蘊,就能洞察身心過程的真實本質。首先,禪修者通過親身經歷區分心理過程和物理過程(名色)。這叫身心歧視。當專註變得更深時,禪修者意識到所觀察到的身心現象的自性。所以,任何身心過程,都不會被視為人或眾生,靈魂或我。現在,她的知識得到了凈化,她的證據得到了凈化。
多疑幹凈
第四種純潔是懷疑的純潔。當禪修者已經證明了智慧的第二種觀點——因果辨析智慧,他就不再懷疑過去、現在、來世沒有所謂永恒的靈魂或自我。通過她的親身經歷,她開始確定身體和精神現象的原因。然後,她判斷,在她的過去、現在和來世中,只有壹個因因果的身心現象的過程。所以,她克服了對III的懷疑——過去,現在,未來。這就是懷疑和純潔的程度。
為了證明這種智慧,我們應該在每壹個行動或運動之前觀察每壹個動機、意誌或欲望。所有的行動都是由動機、意願或欲望引導的。這就是為什麽我們要在每壹個動作或運動之前觀察動機。有動力擡腳的時候,先看“動力”,再看“擡,擡”。有動機彎胳膊的時候,要看“動機”再看“彎,彎”吃飯的時候,她有動機張嘴吃東西的時候,要先看“動機”,再看“開,開”。開口就是動機是原因,開口就是結果。
如果妳沒有意願或不想來這裏,妳會來這裏嗎?那麽,原因是什麽呢?什麽是水果?動力是因,來到這裏是果。那妳為什麽坐在椅子上?是的,是動力讓妳坐在椅子上。有人坐著嗎?如果妳認為有人坐在椅子上,那麽我們應該從醫院太平間拉出壹具屍體,讓它坐在椅子上。身體不能坐在椅子上,因為它沒有動機。引起行動或運動的是動機,即心理過程。坐姿是男的女的還是沙彌或者比庫?沒什麽。坐姿中只有風強,包括內風和外風支撐的身體過程。坐是壹個物理過程,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
要坐,先看“動機”,再看“坐,坐”。觀察動機後,觀察所有的坐姿動作。彎曲手臂時,要先看動機,再看彎曲動作。伸展手臂時,先看動機,再看伸展動作,標上“伸展,伸展”。通過敏銳地意識到動機及其隨後的行動,專註變得相當深刻,所以我們意識到壹切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所有的法律都因理性而生。
所以所謂的人,男人或者女人,只是壹個因果過程。沒有演員,沒有人做任何事。如果我們相信有人在坐著,那他就被稱為釋迦牟尼或我自己(邪見與演員)。如果我們完全理解因果關系,我們看到的只是因果關系的自然過程。因此,沒有“人”、“眾生”、“我”或“靈魂”。那麽,過去存在什麽?以前只有因果過程。這樣,我們的過去、現在、來世就沒有疑問了。這就叫懷疑和純粹。
有些禪修者因為沒有足夠的耐心,很難看清每次行動前的動機。他們必須耐心地放慢自己的動作和動作,這樣才能看清自己動作和動作之前的動機。如果移動,移動太快,就很難準確觀察到動機。
當我們在擡腳前看動機的時候,我們就會意識到動機和擡腳是如何關聯的。那麽,當我們在蹬腳前看動機的時候,我們就會意識到動機和腳的蹬腳動作是如何關聯的。我也意識到動機是如何與下落腳的動作聯系在壹起的。這樣,我們認識到動機導致了腳的動作。動機是原因,行動是結果。因此,我們認識到身心過程的因果,並判斷沒有永恒的實體如我、靈魂、人或眾生。於是,我們克服了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沒有靈魂或我的懷疑。這也是基於因果智慧。
當我們繼續精修禪修時,我們逐漸了解身心過程的三個共性:無常、苦、無我。我們經歷劇烈的疼痛,意識到疼痛的開始、中間和結束,並且清楚地看到疼痛正在消散。這樣我們就正確認識了身心的自性和共性。我們真正認識到痛苦和其他身心現象是無常的、痛苦的和無我的。最後,疼痛消失了。這是理解智慧。
道不是智,而是純。
第五種清凈是道和智慧的清凈。在這個幹凈的階段,不再有痛苦。所以禪修很順利,很順利。正念是敏銳的,定力深,精進不緊不松,豐富穩定,與定力平衡。禪修者感到舒適、快樂、幸福和寧靜。因為智慧,和平和幸福就誕生了。身體很溫柔,有時還會擡起來。冥想者看到壹些與觀察智慧有關的光。他們看到的光有時候像光,有時候很亮,等等。敏銳的,敏銳的,有穿透力的觀察,可以清楚的看到身心現象的生滅。對三寶有強烈堅定的信心。他們有壹個強烈的願望,讓他們的親戚和朋友體驗Vibasana冥想。
有了這些好的體驗後,有些禪修者會想:“這壹定是涅槃,太棒了!我從未經歷過這種體驗,現在我獲得了涅槃。”他們感到非常快樂,並堅持這些美好的經歷。所以他們不想繼續修行,滿足於這些好的體驗,但其實他們只是在涅槃的路上體驗這些好的體驗。因此,這些經驗被稱為智慧的十種染料。如果冥想者在密集的冥想營中勤奮練習,他們將在四周內體驗這些染料。
通過老師或其他人的指導,禪修者意識到這些美好的經歷是智慧的染料。當她意識到沈浸在快樂中不是正確的方式,只有觀察這種快樂才是正確的方式,那麽她就可以繼續密集的冥想。她才克服了自己智慧的感染,繼續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這是看到真相的方法。
街上的智慧看到純潔。
第六清凈,是道見清凈的智慧。這種純潔會持續到妳變得明智。
禪修者通過道法和智慧看到清凈之後,當她觀察身心過程時,就能清晰地感知到身心過程的生滅。隨著專註的深入,她很快看到了身心過程的生滅。之後,她意識到了線條的消失,卻沒有意識到線條的誕生。觀察的心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線條的最後階段,但看不到線條的初始和中間階段。大多數時候,她感覺不到自己的頭、手、腿和其他四肢的形狀。她看到生在柳門口的線消失了。
當壞智力變得更加敏銳和清晰時,它開始意識到恐懼。她覺得所有的線都很可怕,因為它們不斷斷裂、死亡和消失。
所以我覺得她好像對正在消失的身心現象感到沮喪、可憐、憂郁和厭惡。所以,我想拋棄所有的臺詞,有強烈的擺脫欲望。結果就是,妳不能長時間保持壹個姿勢。經常從壹種姿勢變成另壹種姿勢。我感覺好像沒有地方可以逃離這些線。
為了擺脫各種行為,禪修者在修行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妳越勤奮,妳的智慧就越有穿透力,妳就會更清楚地體會到身心過程的無常、苦、無我。
壹段時間後,我的心更加專註、穩定、平和,對智慧的看法也更加清晰、透明。觀致很容易看到各種線條的生滅。對所有的臺詞,我既不覺得開心也不覺得不開心。心裏不舍。
在冥想體驗的這個階段,妳不需要進步就能理解各種線條的生滅。線條的生滅非常快,智慧的概念也非常清楚地意識到它們。這就是道路的智慧。
當禪修者繼續禪修時,身心過程的流動非常迅速,觀致在每壹刻都清晰地看到這些身心過程。於是,她瞬間就到了邊界線。這裏的界線是指俗人和聖人的分界線。當她過了界線(種姓智慧)時,她經歷了因緣與和諧現象的寂靜,即因緣而生的壹切身心(名色)的寂靜。然後,她的心在這種冥想狀態中停留片刻。這是道之。道智完全明白四聖諦:苦諦、聚諦、滅諦、道諦。
第壹智慧——須陀道智是第壹個從世間出來的智慧,徹底消除了釋迦牟尼的觀點,即邪見關於某人、我或靈魂,消除了對三寶的疑惑。
智慧和純潔
當第壹智慧(須陀道智)領悟了四聖諦,智慧就凈化了。所以,這就叫智慧和清凈。緊接著第壹智慧,第壹果智慧(蘇達果智慧)就誕生了,然後內省智慧就誕生了。
這樣,禪修者獲得了所有七個階段的清凈,成為了壹部經,意味著壹種流入。當她獲得第壹智慧時,她進入了八聖道之流,所以她被稱為流入(Suda),即果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