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瀕海戰鬥群”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歷史上最大規模改革的重要產物,也是美軍旨在構建未來對島嶼作戰機制的主要前沿力量和核心機動力量。這壹次,美國計劃在日本組建“瀕海戰鬥群”。雖然打著提高日本防衛能力的幌子,但實質上是著眼於大國對抗,為未來可能發生的“高端戰爭”做準備。可以預見,深度沖鋒的海軍陸戰隊作為美國的海外軍事幹預力量,隨著各項改造建設措施的逐步實現,未來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出現在世界熱點地區。
為適應大國競爭戰略,美國海軍陸戰隊近年來加快了轉型步伐,開始列裝高機動性岸艦導彈。
壹個蓄謀已久的全新作戰單位
“瀕海戰鬥群”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籌劃已久的全新作戰部隊。其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海軍陸戰隊2020年3月出版的《部隊設計2030》中,即以“陸地制海”能力為主要發展方向,重構了“增強火力遠征打擊”等作戰概念。具體來說,普通海軍陸戰隊被重組為幾個更小更分散的單位。配備岸基反艦導彈、登陸艇等適合“紮根前哨島嶼”的裝備,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能夠長期在離島上進行支援和獨立作戰,具備快速部署和獨立運輸、在離島作戰和偵察能力的作戰單元,作為“海軍陸戰隊中特別靈活的壹部分”,在分散於敵方勢力範圍內的前線島嶼上作戰,同時配合美國海軍水面艦艇和艦載機對壹些重要海域甚至海峽通道進行火力覆蓋。
2022年3月,美國海軍陸戰隊首個“瀕海戰鬥群”在夏威夷成立,並在美菲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演習中亮相。據媒體報道,“瀕海戰鬥群”總兵力約2000人,主要由四個主要部分組成:壹是指揮控制部分,主要包括團-營指揮機構,營為基本戰術單位;二是瀕海戰鬥部隊,由1兩棲步兵營和1反艦導彈連組成,包括多個用於建設、運營和保障遠征前進基地的加強排;三是沿海防空反導部隊,主要是壹個防空營,用於執行防空反導、空中偵察、預警監視、空中管制和建立前沿油料彈藥補給點;第四,戰鬥後勤部隊,主要是壹個戰鬥後勤營,任務是為遠征前進基地提供持續補給,與各級後勤部門建立聯系,管理物資,采購所需物資,提供醫療保障和戰場維護。這種組織結構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前方作戰單元的分布,實現作戰中心從地面作戰向海上遠征的轉變。
按照計劃,美國首個“瀕海戰鬥群”將於2023年9月底具備“初步作戰能力”,2025年9月底具備“綜合作戰能力”。在未來的10年,美國海軍陸戰隊還將建立多達3個“海軍陸戰隊沿海作戰群”,全部駐紮在太平洋地區,並在2030年全部實現完全作戰能力,成為美軍在印太地區高強度對抗環境下完成該海域既定任務的重要力量。
在這次轉型中,美國海軍陸戰隊放棄了重型坦克。
加快海軍陸戰隊綜合能力轉型
美國海軍陸戰隊作為美國的獨立軍種之壹,長期以來主要負責奪島作戰和兩棲攻擊作戰,壹直是美國快速反應部隊的中堅力量。然而,在當前美國軍事戰略全面轉向“大國競爭”的形勢下,海軍陸戰隊面臨的作戰對手和作戰環境開始發生變化。傳統的作戰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兩棲遠征作戰的要求,即在不保證海空優勢的情況下,無法進行傳統的大規模兩棲作戰。改革轉型迫在眉睫。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應對更加多樣化的戰場環境和高度分散的對手帶來的挑戰,美國海軍陸戰隊在作戰思想、武器裝備、作戰部署等方面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和變革,使其更加專註於“高端戰爭”的任務要求。
“瀕海戰鬥群”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大衛·伯吉斯上任後海軍陸戰隊戰略轉型的重要產物。伯吉斯認為,未來美軍將不可避免地面臨大國“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阻礙,美軍必須待在對手火力攻擊圈之外,或者進行分布式部署,才能突破對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為了滿足這種需求,美國海軍陸戰隊必須進行必要的轉型。2020年5月,美國海軍陸戰隊出版了《部隊設計2023》,2021年末,作為《部隊設計》的補充,出版了《後備力量》的概念。這兩份文件的核心設計是將原海軍陸戰隊序列中較大的部隊重組為更小、更靈活、可快速部署和跨區域轉移的部隊,以更快的速度、更靈活的戰術和更自主的行動抵消敵人的機動優勢。
在這種設計理念的指導下,“瀕海戰鬥群”應運而生。按照伯吉斯的計劃,海軍陸戰隊轉型後的“瀕海戰鬥群”主要可以發揮兩大優勢:壹是高機動性和隱蔽性,即“瀕海戰鬥群”可以快速部署在島嶼、海峽等各種關鍵節點,直接掌握關鍵節點的咽喉位置,其高隱蔽性也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使敵人難以發現,關鍵時刻受到打擊。第二,“瀕海戰鬥群”的作戰能力很強,即其配備的“海軍打擊導彈”和“聯合輕型戰術車”都是頂尖的先進裝備,無論是海軍作戰還是陸基作戰,都完全可以勝任。
“瀕海戰鬥群”機動作戰能力強,可以在浩瀚的太平洋打“海上遊擊戰”。
此外,“瀕海戰鬥群”還符合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探索的“遠征和前進基地作戰”的理念,這也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獨特的作戰理念,並形成其未來作戰的主要模式,即重點在關鍵巷道周圍的島嶼上部署信號特征不太明顯、易於機動和支援的小規模遠征部隊,使其在防區內的臨時作戰地點實施偵察、海上拒止、封鎖和支援,實現遠程機動作戰任務。
目前,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圍繞上述兩個主導目標進行全面的轉型能力建設。可以預見,以“瀕海戰鬥群”為主體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壹旦轉型成功,並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戰爭部署和準備,其現有的作戰模式將被徹底改變,不僅兩棲作戰面貌將大幅改善,應對非正規作戰挑戰的能力也將顯著增強,成為壹支正式和非正規作戰能力都很強的“全能”軍事力量, 能夠有效滿足美國未來大國對抗的需要,在復雜的作戰環境下執行各種任務。
隨著美國海軍陸戰隊轉型的推進,“海馬”火箭炮在美國海軍陸戰隊中的地位將進壹步提升。
推動美日防衛“準壹體化”進程。
近年來,美國壹直在調整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態勢,意圖通過深化與軍事盟友的關系來增強合作能力。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關鍵盟友,日本無疑成為其發展兩棲登陸和爭奪亞太地區關鍵海域的首要目標。這壹次,美國計劃在日本沖繩建立“瀕海戰鬥群”。其根本目的是推動美國在亞太地區軍事力量的改革和轉型,使這些力量在必要時更容易分散到其他沿海島嶼,實現與日本等盟國海上力量對周邊海域的威懾和控制,從而使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存在“更致命、更敏捷、更有能力”。
由於日本長期以來對駐沖繩美軍敏感甚至抵觸,日本政府承認美國建立“瀕海戰鬥群”的計劃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臺後,向美國靠攏,加緊與美國的戰略對接。比如日本的防衛大臣、統合幕僚長以及陸海空自衛隊幕僚長都是第壹次和美軍高層聯系。65438+10月11,日美在華盛頓舉行了部長級“2+2”會議。會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將推動構建“更有能力、更完整、更靈活、能增強威懾力的同盟”;65438+10月13日,岸田文雄抵達美國,進行上任以來的首次日美首腦會談,就深化兩國合作以有效利用日本對敵基地的攻擊能力達成共識,並同意在新興技術、太空、供應鏈等方面進行合作。
在美日高層積極互動的背景下,日本自衛隊與美軍的合作也十分熱烈。例如,在最近的“堅忍龍-2022”軍演和“東方之盾-2022”軍演中,日本陸上自衛隊出動了12型岸艦導彈連,與美國海軍陸戰隊“海馬”機動火箭炮進行聯合打擊訓練。此外,日本還派出宙斯盾艦加入美軍航母打擊大隊,參與美軍海上部署任務,並組織F-15和F-35A戰機為美軍戰略轟炸機護航。從未來發展來看,美國在日本成立“瀕海戰鬥群”後,兩國將通過舉行聯合演習、構建聯合指揮機制等方式進壹步深化防務合作,“準壹體化”建設步伐將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