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格言 - 家庭美德的主要規範是什麽?

家庭美德的主要規範是什麽?

家庭美德的主要規範是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裏團結。

尊敬老人,照顧好孩子

中國自古提倡“老有所終,幼有所養”,形成了尊老愛幼的良好家庭道德傳統。誰要是不孝敬父母,不善待子女,就會被世人唾罵為“不道德”,情節嚴重的還會受到法律的懲罰。因此,尊老愛幼不僅是每個公民必須遵守的道德準則,也是每個公民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和法律義務。

敬老的基本要求是贍養。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偉大的,無私的。為了撫養教育孩子,父母總是傾註全部心血。“可是寸草有多少愛,回報三縷春光”,是對父母養育和子女學識的壹種善意回報,無論如何是用之不竭的。況且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因此,贍養年邁的父母是子女必須承擔的法定義務,也是社會主義家庭美德的最低要求。我市湧現出了壹大批關愛老人的先進典型,特別是“天天理發店”個體戶陳彩英,多年來自願照顧孤寡老人沈喜章,被譽為美談。但也有極少數家庭,兒孫們豐衣足食,老人無人贍養。有的甚至把繁重的家務強加給老人,有的甚至想盡辦法向老人要錢,理所當然。與前者相比,太“不道德”了。有些家庭雖然在物質生活上承擔了贍養老人的義務,但對長輩缺乏關愛,冷眼擠出點錢就會甩手不管,視而不見,讓父母“捧著碗就難受,用錢就索然無味。”作為大三學生,要多和老人交流。除了在物質生活上照顧他們,在精神上也要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體貼,讓他們充分享受天倫之樂,尤其是對喪偶或離異的長輩。

婆媳矛盾是壹些家庭由來已久的問題。我們經常聽到“婆媳難”“媳婦難”“十對婆媳不和諧”的感嘆。其實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婆媳關系還是處理得很好的。婆媳關系的和諧需要雙方的努力。媳婦要真心孝敬婆婆,婆婆也要真心愛媳婦。以誠相待是婆媳相處的關鍵。媳婦要多和婆婆聊聊,多從老人的心理角度考慮婆婆;婆婆也要理解媳婦,從年輕人的心理狀態考慮問題。壹旦出現矛盾,婆媳雙方都要多壹些換位思考,多壹些包容。婆媳發生矛盾時,兒子(丈夫)要主動做好調解工作,既要幫助母親理解兒媳,也要幫助妻子理解老人,這樣矛盾自然會得到妥善解決。

戀愛年輕人要講究藝術,普遍存在著掉在手裏,化在嘴裏的恐懼。“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俗話說“嚴是愛,寵是害。”對孩子過度的愛,尤其是在這種家族和四世同堂的家庭中,獨生子女就像壹個“小皇帝”。如果壹味地縱容、嬌慣孩子,無原則地迎合、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會形成任性、放縱、傲慢、自私、冷漠、孤獨、害怕失敗、挫折等不健康的心理品質,影響孩子的成長。所以愛和嚴要和孩子結合起來。當然,嚴格要求並不意味著體罰。有些家長還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壹定要針對孩子的心理特點,啟發和誘導他們改正自己的錯誤和缺點,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性別平等

男女平等是指男女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獨立的人格、平等的地位、平等的權利和平等的義務。應該摒棄“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讓家庭中的男女在教育、就業、財產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尤其是在生育觀念上,要真正做到“生男生女壹視同仁”,不要生兒子就興高采烈,生女兒就情緒低落,甚至拋棄女嬰。要實現性別平等,當然需要男性的理解、支持和尊重,女性自身也要努力做到“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強”。我們應該擺脫傳統女性角色的束縛,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駕馭自己的生命之舟,掌握自己的命運,去學習,去奮鬥,去創造自己,做壹個既是“生活的主人”,又是“事業的強者”的時代新女性。

夫妻和睦

夫妻是家庭關系的核心,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夫妻關系應該建立在平等互愛的基礎上。夫妻之間不存在誰伺候誰,誰支配誰的問題,“大男子主義”、“妻管嚴”等傾向是不可接受的。在很多家庭中,夫妻不和其實都是因為壹些“小事”引起的,比如壹方很少做家務或者根本不做家務,或者壹方很少和另壹方在家務上溝通。作為夫妻,要努力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愛護,互相信任,互相幫助,互相理解,互相遷就,互相安慰,互相鼓勵。

離婚率上升已經成為社會關註的熱點。婚姻自由當然是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原則。但是,把婚姻自由當成結婚,輕率離婚,是非常錯誤的。所謂“自由”,這種喜新厭舊,對妻子(丈夫)、子女和社會不負責任的行為,不符合我們所說的婚姻自由原則,必須堅決反對。

保持夫妻和諧,就要不斷鞏固和培養夫妻之間的感情,這樣愛情之樹才會常青。有些夫妻結婚後,發現身邊的配偶與自己理想中的丈夫(妻子)相差甚遠,於是感情越來越淡,進而感嘆“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主要原因是夫妻對婚姻和彼此的期望值太高。期望婚姻永遠像愛情故事壹樣浪漫是不現實的,日常生活都是瑣碎的。無論男女,都要在壹段浪漫的戀愛期後,在步入婚姻、組建家庭後,學會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鞏固和培養感情。在互相適應的同時,要時刻尋找夫妻雙方都感興趣並願意為之努力的共同點,讓他們擁有相同的生活目標,讓家庭生活變得活潑、積極、充滿活力和樂趣。這樣才能避免婚姻的枯燥乏味,也就很難出現“婚姻危機”。

勤儉持家

勤儉持家是我們家的傳統美德。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諺語,如“勤儉是搖錢樹,節儉是聚寶盆”,“節儉是修身養性之道”,“壹粥壹飯難思,思事難持”。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市大部分家庭生活由“溫飽”變為“小康”,但仍應珍惜勞動成果,繼承和發揚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

勤儉持家並沒有過時。我們所說的勤儉持家,就是以“量入為出,量入為出,勤儉節約,適度消費”為原則。勤儉持家就是精打細算,科學合理安排家庭經濟生活,避免浪費。勤儉持家,就是樹立現代文明的消費觀念。第壹,不要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費。在堅持量入為出原則的基礎上,根據現代生活消費的特點,適度“超前消費”並不過分。但是壹味的和別人攀比,追求不切實際的高消費,比如“別人有車,我家也有”“別人有別墅,我家也有”,這是不能接受的。第二,適當增加精神消費的比重。現在有些家庭家電壹應俱全,房間裝修得富麗堂皇,卻看不到報紙和書籍。單純考慮物質上的滿足,很容易導致精神上的空虛。物質條件基本滿足後,要及時調整消費結構,把精神消費放在重要位置,投入壹部分資金為家庭成員買書、繼續教育,豐富家庭文化生活。

鄰裏團結

良好的鄰裏關系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各方面都大有裨益。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鄰裏關系,民間流傳著“好鄰裏是寶”、“遠親不如近鄰”等許多名言。“孟母三大運動”的故事是婦孺皆知的。然而,人們發現,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與世界各地的人們越來越近。相反,住在我們對面的鄰裏關系似乎越來越遠。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在城市裏,住在同壹個小區、同壹棟樓的人並不少,互不認識,互不熟悉。有的甚至對面住了好幾年,也不知道鄰居是誰,在哪裏工作。真的可以說是“雞犬相聞,同歸於盡。”

當然,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現代家庭的生活方式和休閑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鄰裏關系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尤其是城市裏建起了越來越多的樓房,很多家庭告別了平房和大院子,搬進了設施齊全的公寓樓,客觀上給改善鄰裏關系帶來了很多不便。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根據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建立良好的新型鄰裏關系。

加強鄰裏團結,建立良好的鄰裏關系,對實現“四個互利”至關重要:

相互尊重就是尊重鄰居的人格,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避免說閑話。也要尊重鄰居看電視、聽音樂、唱卡拉ok等合法權益,不要因為澆花養鳥而連累鄰居。

互幫互助,要擺脫“人人掃門前雪,不要管別人的瓦”的舊觀念,把鄰裏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把鄰裏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從小事做起,積極為鄰居做好事,比如,收鄰居掉在地上晾幹的衣服,幫老人或小孩爬樓梯,幫鄰居換煤氣罐。此外,還要主動做好* * *地區的公共衛生工作。有些家庭裝修得像酒店,壹塵不染,樓梯和過道裏堆滿了垃圾,不堪入目。有人曾說“進家門要赤腳,出家門要跳過天花板”,這顯然與現代社會文明極不相稱。

讓鄰居相處久了,難免有磕磕碰碰。壹旦因生活瑣事產生矛盾,雙方不必斤斤計較。他們要講究風格和謙遜,能解釋的要解釋清楚。如果他們解釋不了,那就放手,讓對方走吧。鄰裏對抗往往是進壹步的“狹路相逢”,退壹步“海闊天空”。只要我們用“讓”字來調整鄰裏關系,就壹定能讓鄰裏和睦相處。

要了解對方的生活習慣、職業和困難。少抱怨鄰居,多包容;少批評,多表揚;少壹些評判,多壹些互相學習;少壹些斤斤計較,多壹些熱情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