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格言 - 李叔同的音樂成就

李叔同的音樂成就

李叔同為中國現代音樂做出了許多傑出的貢獻,他的壹些貢獻和成就在中國現代音樂史上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1905年,李叔同手書《祖國之歌》歌詞,作為上海社補習班的歌唱教材。這首根據中國民樂《老劉攽》改編的歌曲表達了強烈的愛國熱情,受到青年學生的歡迎。這首歌很快從上海傳到其他城市,影響很大。1905年,李叔同出版了《國學歌集》,歌詞有《詩經》、《離騷》和唐宋詩詞,可見作者深厚的“國學”和對國學的重視。

1906年,李叔同獨自在日本創辦了《音樂雜誌》,在日本印刷並送回中國發行。這本雜誌雖然只出版過壹次,但卻是中國現代音樂史上第壹本音樂雜誌。這本雜誌包括圖片、插圖、音樂史、音樂經典等欄目。除了音樂經典、三首歌詞和壹些插圖外,其他內容(包括封面設計和水彩畫)都是李叔同寫的,署名“Xi雙”。他在雜誌的“序言”中寫道:“蓋思索道德,促進社會的完善;陶冶性情,感受精神之美,功利之力,不如有極致!”他論述了自然界中各種聲學所賦予的不同聲音和感受,認為自然界中的聲學如果加工成“音樂”,就會發揮巨大的社會功能。這篇序言還體現了李叔同的音樂啟蒙教育思想和音樂觀。

該雜誌還刊登了李叔同創作的三首音樂歌曲:《隋》、《我的祖國》和《在春天的郊區奔跑》。《我的祖國》是他根據在上海時寫的歌詞選的日本音樂。

作曲、豪邁、壯闊的歌詞充滿了愛國激情,表達了他要使祖國富強的強烈願望。當李叔同彈奏和演唱這首歌曲時,他擔心的是被列強侮辱的祖國和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人民。《春郊賽跑》采用德國歌曲《特洛伊馬》的配樂,歌詞寫道:“跑,跑,跑!讓我們看看誰先到這裏。柳樹綠了,桃花笑了。萬物皆春,男人都年輕。跑,跑,跑!奪冠了。”充滿了春天的氣息和健康快樂的感覺。

李叔同還根據三郎太·石原所著《西方音樂史》中的資料,編撰了《樂聖·畢·杜芬傳》、《偉大音樂家貝多芬簡介》,並用木炭繪制了樂聖·畢·杜芬的塑像。李叔同不僅是第壹個把貝多芬介紹給中國人的中國人,也是第壹個稱貝多芬為“音樂聖人”的人。李叔同在《昨日錄》壹文中也提出了自己對樂譜和五線譜的看法。他認為,“十年前的日本歌曲合集,還是那些用1234記譜法的。今天從幼兒園唱歌開始,都是用五線譜。我們國家最近的唱法集錦和各個學校的音樂教授用的大多是簡單的樂譜,好像不太合適。”他還對自己新出版的《國學歌集》未能使用工作人員個人感到遺憾:“去年,我應朋友的要求,編了《國學歌集》。到目前為止,這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我以前給朋友寫過信,不會再賣了,毀版謝我。”

1913年,李叔同在浙江第壹師範學校任教時主編《白楊雜誌》。在雜誌上發表介紹西方樂器的文章和自己的合唱《春遊》。該出版物還包括文學和美術方面的文章。從音樂的角度來說,它可以被視為音樂雜誌的伴侶。

李叔同是中國現代啟蒙音樂家和作曲家。中國現代音樂起源於“學堂樂歌”,而“學堂樂歌”大多是用外國樂譜創作的,李叔同是“學堂樂歌”的重要作者。李叔同的歌詞和音樂選集有近百首,確切數字尚未得到證實。豐子愷、邱夢琿主編的《中國五十首著名歌曲》多為李叔同於1912至1918年創作的音樂歌曲。《歌集》壹經出版,就被全國各地的學校選為教材,並連續重印十次,成為近代中國傳播時間最長、發行量最大的教學歌集之壹。豐子愷在這本歌集的序言中指出:“李先生心機深沈,既有文采,又有音樂才能,所以當時能作曲作詞的只有李先生。”雖然不可避免的要贊美老師,但這也在壹定意義上反映了李叔同在音樂歌曲創作中的地位。

李叔同的音樂教育思想也貫穿於他的音樂和歌曲創作中。李叔同的音樂歌曲體現了他“促進社會完善”和“感受精神之美”的音樂思想,影響深遠。早在1904年“上海社”成立時,李叔同就邀請沈心工在“上海社”的文化補習班開設了音樂、歌曲課,他也聽了講座,接受了音樂的啟蒙教育。當時國家內憂外患,需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李叔同在上海社會上講授的《祖國之歌》,歌詞、歌曲貼切,主題鮮明,富有民族音樂特色,歌頌了古老的中華文明,表達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他出家後,雖然致力於研究和推廣佛教,但仍在“憶佛救國”思想的指導下,應邀創作愛國歌曲。他這壹時期的作品被收錄為《酷歌》,由上海明凱書店1936出版。

李叔同音樂歌曲的藝術水平很高,尤其是多聲部合唱歌曲。他的《春遊》是我國最早的三聲部聲樂作品,也是我國作曲家運用西方作曲技法創作多聲部音樂的最早探索。這首歌的和聲和旋律都非常工整,優美自然,是校園歌曲的典範。

李叔同最受歡迎和最有影響力的歌曲之壹是《告別》。《告別》的歌詞其實是他“悲喜交集”人生的真實寫照,感人至深,與美國作曲家奧德威稍加改動的樂譜完美契合。其中壹句歌詞在流傳中產生了不同的版本:有人用“今夜讓我們提著瓢離開夢寒”這句話,有人把“瓢”唱成“歌”,有人唱成“歡迎”或“鍋”。在這方面,很難確定,因為李叔同寫的歌詞“告別”至今沒有見過。《再會》的第壹個出版版本是豐子愷和邱夢琿合編的《中國著名歌曲五十首》。這本書裏告別的歌詞是“讓我們今晚在壹勺濁酒後離開夢寒”。後來,豐子愷編輯了《李叔同歌曲集》,收錄了李叔同創作或作曲的32首歌曲。歌詞都是豐子愷的毛筆寫的。在《送別》的歌詞裏,這句話也是“壹勺濁酒滿喜”。所以有人認為“豐子愷版”的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應該算是正宗的原作。但“瓢”壹般是用來舀水或捏面粉等器皿;然而,“水瓶”是古代盛酒的容器。在此基礎上,有人質疑豐子愷版本的可靠性,認為“張”的形制與“瓢”相似,可能是豐子愷在書寫過程中出現了失誤。

在傳播過程中,《送別》出現了"張"、"漂"、"胡"、"胡"等多個版本。但是,我不同意這句話中“歡迎”和“鍋”的版本。第壹,沒有依據。第二,像李叔同這樣的學者不太可能在他的歌詞中使用“歡迎”或“大麻”。

這首歌還分別被電影《二月初春》和《城南舊事》選為插曲和主題曲,流傳甚廣,傳唱已久。也是我幾十年來最喜歡的歌曲之壹。

李叔同從壹個有錢的花花公子和文學名人,變成了壹個剪掉辮子換上西裝的留日學生,變成了壹個西裝革履戴著金邊眼鏡的報紙編輯,變成了壹個穿著長袍外套和鞋子的老師。他在中年時毅然皈依佛教,結束了苦行僧的生活...可以說,李叔同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把自己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因此,我壹直視他為“現代唐伯虎”。不同的是,唐伯虎沒有出家。不過,李叔同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他那首百聽不厭的《再會》。

李叔同從留日到1918出家的這幾年,是他藝術教育和音樂創作最重要的時期。在中國,音樂教育剛剛起步,是否需要音樂教育還眾說紛紜。他毅然選擇了音樂藝術教育,並投身其中,非常難能可貴。可以說,李叔同是中國現代音樂教育的先驅,是壹位多才多藝的啟蒙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