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別邋遢,沒有紀律性,怎麽引導?
方法1:明白“規則無處不在,人人都受約束”。其實從人的需求出發,任何人都喜歡舒服、自在、自發、無拘無束,只要滿足自己的需求。但因為人是群居動物,總是要和周圍的人發生各種關系,所以不得不考慮到周圍人的感受,不能為所欲為,順著自己的性情,否則就沒地方住了。孩子也是如此。父母培養孩子的最終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社會人,培養壹個合格的社會人。這樣他們對孩子就要有壹定的約束,要有規則意識,要學會與人相處。之所以這麽說,是想讓孩子明白,現實社會中規則無處不在,不遵守規則就會受到懲罰。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沒那麽容易。這種規則意識要從小培養。在家不要太寵孩子。壹旦孩子有出格的行為,家長壹定要有反應去制止,哪怕是壹個嚴厲的眼神,壹句反對的話。讓孩子覺得自己做錯了,以後做不了。慢慢培養規則意識。方圓不能沒有規則。如果從小就教育孩子行為要克制,壹般就不會散漫。那麽已經形成散漫習慣的孩子張晨呢?父母可以多關心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取得孩子的信任,然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比如,孩子很在意有自己的朋友,也希望在學校得到同學的尊重,讓孩子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如果老師正在講課,大家都在聽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人跟著老師的話發表自己的看法,會打亂老師的講課思路,引起學生的反感。慢慢的,他們會得罪學生,大家都會離他遠遠的,遇到困難也沒人幫。那時候,壹定很沮喪。因為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壹般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壹旦想象的後果嚴重,就會被自己的行為所束縛。◆註意事項:建立規則意識不是壹朝壹夕可以完成的,可能是壹個漫長的過程。家長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給孩子改變的空間,督促孩子增強約束自己的行為意識。方法二:“馬虎”適度,視場合而定。如前所述,期待舒適和自由是人的天性,但人不能為所欲為。這是社會規則決定的,誰也逃脫不了社會規則的約束。但是,人不是發條,總是這樣。人在現實生活中也想放松,想天馬行空,但這種欲望的實現應該是有限度的,適可而止,不應該給人帶來不良影響。對於追求自由和自由的人,要看到自己的行為到壹定程度會慢慢改變,不要走極端。父母要讓孩子知道,自由散漫是必要的。有的時候,有些事情可以在家裏做,父母也能理解,但是在外面壹定要學會遵守規則。幼兒園有幼兒園的規矩,學校有校規,必須遵守。如果妳不跟他們走,妳會受到懲罰,妳會覺得很丟臉,會讓妳的同學發笑。學生壹般都很佩服成績好的孩子,但是如果學習好的學生只有自己成績好,但是班級影響了其他同學,學生就會認為這個人不怎麽樣。這種天馬行空的行為會拉大他和同學之間的距離,也會失去他們之間的友誼。這個度也要給孩子設置壹個漸變的過程,要有壹個過度區。壹旦他們為別人著想,他們在家裏漫無邊際的行為也會改變。方法三:孩子邋遢被罰,家長不遮掩,改變孩子邋遢不受約束的習慣。父母除了和孩子談心,交朋友,提出自己的看法,可能也離不開懲罰。因為在壹定的時間,壹定的情況下,懲罰還是會有壹定的效果的。我只是想提醒愛孩子的家長,當孩子受到懲罰的時候,千萬不要包庇,要讓孩子體驗自由不羈的後果,承擔應有的責任。比如孩子因為無視課堂紀律,不經老師請假就上廁所,老師批評他罰站或者在全班同學面前罰站,孩子可能會覺得很丟臉,向家長投訴,反訴老師不讓他上廁所,所以家長不能盲從孩子的意圖。要摸清情況,分析孩子被處罰的原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中的問題,在壹定程度上會起到壹定的警示作用;如果家長只聽孩子說話,認為老師過分,目前批評老師也會讓孩子產生對老師的輕視感,課堂上的自由可能會加劇。所以家長要對孩子受到的懲罰有心理準備,不要盲目包庇。當然,家長也不要認為孩子太生氣,被老師發現會很沒面子,然後會加大懲罰力度。這樣做很可能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會讓他更加散漫自由,糾正過來的懲罰也起不到警示作用。方法四:找到閃光點,鼓勵孩子變成張晨那樣聰明的孩子。他們壹般都有強烈的表達自己的欲望。家長可以建議老師利用孩子的點,給孩子壹個做學習小組組長的機會,告訴他不僅要取得好成績,還要學會幫助其他同學,給組長做個榜樣,在自習課上給其他同學當個小老師,解答他們的問題,管理好班級自習課的紀律。經過兩三天的體驗,家長可以問問孩子的感受。壹般會覺得很累,以為很多同學不會聽他的,也有同學不服氣。家長可以順勢引導,壹會兒妳就覺得累了。老師要管理壹個幾十人的班級。如果講課時每個學生都像他壹樣插嘴,那課堂會變成什麽樣子?春節期間肯定會像廟會壹樣,不僅老師不會說話。這樣及時的談話會給孩子指明壹個方向,讓孩子真正理解別人的難處,思考自己行為的對錯,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孩子們喜歡被表揚。如果發現他們的小進步,要及時鼓勵,這是對孩子行為的強化。這個方法會幫助孩子慢慢改掉不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