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含義: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立。看似矛盾的東西,其實是相互依存的。美醜如此,善惡也如此。所以做事要順應自然規律,不違背天道,才能成功。
3.來源:老子《道德經》。
4、原文:世人皆知美是美,是惡;眾所周知,善是善,但不是善。所以,有無相,難相得益彰,長短相合,高低相斜,音聲相和。是建立在聖人無為,言教的基礎上的。壹切都是義無反顧的去做,生而無之,做而不靠,活而有成。丈夫只住在房子裏,所以他不能去。
5.翻譯:
如果人人都知道美好的東西是美好的,那就會呈現出醜陋;大家都知道好的東西就是好的,這說明了惡。所以存在和虛無是對立而生的,困難和容易是對立而成的。長與短是通過對立體現的,高與低是通過對立體現的,音與和是通過對立體現的,前後是通過對立體現的。
所以聖人按自然規律辦事,按自然規律教育人。讓萬物自行而不幹預,萬物不為己而產生,做某件事不靠驕;成就偉大的事情而不居功。就因為我不居功自傲,就不會丟掉成績。
擴展數據:
《道德經》的現實意義;
《道德經》的壹個主題是,老子提出的“道”是其哲學思想的核心。道的含義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從各個方面去理解。其實宇宙萬物的運行都有壹定的客觀規律,而這個客觀規律需要我們去相關的、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但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要不斷總結,不斷思考,找出規律,逐步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掌握未來世界的運行規則。因此,對待老子的思想,我們應該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他的很多內容在今天也很有啟發和指導意義。
比如“功成身退”、“不辱使命”等原則,是中華民族的精髓,也是安身立命、待人接物的基礎。在物欲橫流的今天,老子的“清靜無為”、“自私無欲”等處世哲學,是拯救人心的靈丹妙藥,讓我們正確對待得失,凈化人心。